九一八事變觀後感

20xx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紀念85周年。85年的今天,發生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它險些將中國淪為殖民地,給十三億中國人留下了無法消退的傷疤。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關於九一八事變的觀後感優秀作文,歡迎閱讀。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1

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瀋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誌著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瀋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儘管一些日本人拚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儘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說,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著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這一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周,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布,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妝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以往發生此類問題時,大多按既定程式處理。像這次這樣公開點名,“高調”處理的方法,一方面表明,中國的檢驗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產品的質量監督越發仔細。另一方面,聯繫到日本利用所謂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副產品出口設定障礙的事實,人們感受到了一絲“貿易對抗”的火藥味。人們似乎感覺到,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中日經貿關係方面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逐漸強硬。如果將經貿關係放在全部中日關係之中去考量,我們認為,變化是必然的,強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么,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係呢?從有關報導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布屏棄參拜靖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係,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說,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係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布,除瀋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79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悽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2

20xx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紀念85周年。85年的今天,發生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它險些將中國淪為殖民地,給十三億中國人留下了無法消退的傷疤。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瀋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促成這場悲劇的因素,有主觀,也有客觀。主觀方面,日本國土雖小,野心卻很大,一心想把小日本變成大日本。雞不吃蟲,蟲反倒咬起雞來了。說它是披著人皮野獸,也絕不失當。

客觀方面,中國當時出現內亂,蔣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內”政策大大加快了日本對中國的侵蝕。當時中國人的麻木與軟弱也是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所以國家領導們總不忘強調要統一,要富強。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85年了,它的身影已經在我們心中淡化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它給中國帶了的傷害。牢記國恥,奮發圖強。只有國家統一了,野心國家才不會有挑撥離間以獲取漁翁之利的機會;只有國家富強了,才不會有人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們。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3

國慶長假整整一周,總是要安排一些自己的活動。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志明攜夫人和女兒回家看望爸爸媽媽,從1日到5日,整整5天時間。他們很難得,我也很難得有機會跟他們聚一下了。十一前就說好了,在沈期間要吃頓飯。經過協調,我們、志明一家、志亮一家決定5日中午聚餐。在梅園城這個我常去的地方,簡單要了幾個菜,喝了幾瓶啤酒。因為大家都認為健康第一,不要多喝酒,所以,菜吃了很多,酒沒怎么喝,看看時間,只有2:00,距志明他們火車開車的時間還有3個多小時。乾什麼?這時候,甜甜吵著要看“九一八”。這可真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大人們無不欣然接受。6個大人,帶著2個孩子,高高興興地奔“九一八”紀念館去了。在“九一八”紀念館這個很熟悉的地方,幾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感受。

休假的時候去九一八看看,已成為瀋陽人的一種生活。一進紀念館的大門,發現這裡人不少,也有很多私家車。雖然說不上摩肩接踵,可有這么多的人自發地來到這裡,還是出乎我的意外。這種意外隨著我們步入館區,越發深刻。在檯曆型的紀念碑前,人們都在認真瞻仰、議論。在已被推倒的日本人當年樹立的紀念碑附近,又新增加了若干收集來的碑石,無一不記錄著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這些碑石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議論、辨認其中的字跡。進入紀念館大廳,凡是在這裡的人們都肅穆沉靜,緩緩地延著參觀路線前進,在每一幅圖片、實物的前面認真觀看,不時聽到唏噓的感嘆聲。在這個自發組成的參觀隊伍里,雖然互不相識,其內心的感受、外在的表情卻是一致的。顯然,九一八那個令中國人恥辱的日子,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人、這裡首先是瀋陽人絕對不能忘卻的日子。日本入侵中國奴役中國人的歷史絕對不能忘卻。

孩子和老人占了參觀九一八紀念館者的主體。在這裡,孩子很多。這讓我很個感慨。年輕的父親母親們,他們知道應該用什麼東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深切地知道不能讓我們的更小的一代忘記那段歷史,要記住這段歷史。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跟隨家長從一個展區步入另一個展區,並細心地、認真地聽著家長們給他們的講解。帶著孩子的家長們,有的人對那段歷史很熟悉,對許多照片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展出的實物很熟悉,講得有滋有味。也能感受到有的家長對歷史了解得不多。但是,他們都很認真地向孩子們說這說那,莊嚴肅穆的氛圍縈繞在整個紀念館中。我們帶來的兩個孩子,剛剛上國小一年級的甜甜、只有三歲大的圓圓,都跟著大人認真的聽、認真的看。能感受到他們的確對很多事情都不能理解,比如我們為什麼抗日啊,怎么能把人頭掛到城牆上啊,甚至對於當年的抗聯戰士為什麼要住在雪地里啊,等等,都是他們難以理解的事。尤其是小圓圓,還是和懵懂的小孩子,期望他們通過這么一個參觀把什麼都搞清楚了,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兩個小傢伙,能細心地聽和看,就已經很令我震撼了。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今後一定是有責任並能夠承擔責任的一代。老年人也占有很大的比重。這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

紀念館裡的公共服務有,但還很不夠。一走進紀念館,我就說這裡應該有解說員,以前都是請得。旁邊一位打掃衛生的大姐馬上告訴說:等一會,三點鐘就有人解說了,是免費的。還好,而且有免費得解說。我們沒有等。因為,對我這樣一個1979年開始讀大學歷史專業的老大學生來說,這個紀念館裡展出的東西,太熟悉了。我的解說未見得比別人差。我們走了一會,就聽到後面有男生在解說,在他的周圍匯聚了一大群參觀者。他講的還是很認真的,只是有些聲光電方面的展覽沒有展示,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整個紀念館走下來,時間也就是40分鐘,而且是有我這么一個熟悉歷史的業餘敬解說在講解。然而,在這個現代化的紀念館中,一些設施明顯改進不大,公共服務方面的設施也不多。特別覺得比較遺憾的是,展出的實物比較少,大大小小複製的照片是展出的主要部分。可否複製一批文物,展出一些實物(複製品也可以的),這樣會有更好的現實感,增強吸引力。

看來,以後再到長假、短假的,就把瀋陽市的這些紀念館走一遍,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啊。今年的十一是個開始,以後不論是元旦,還是其他的節日,都要到各種各樣的紀念館中去感受歷史和過去,讓心靈得到一些洗滌。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4

大家應該都知道吧?九月十八日是什麼日子吧。對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在東北三省發生過什麼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軍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軌道,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瀋陽,才製造了當時的“九一八”事變。

我所讀的《牢記9.18》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九一八”那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日本攻擊我們的陰謀,

我讀完這篇文章讓我感受不少:九一八這天讓中國丟了東三省;董存瑞、劉胡蘭、黃繼光為了保衛祖國,而光榮犧牲在戰場上……讀了這篇文章,讓我仿佛又站在了當時的戰場上,看見了日本如何來欺負我們中國人;看見了人們所失去了自己家人那痛苦的淚水;然而我似乎又看見中國人了對待敵人那種仇恨的眼光。

又讓我看到了抗戰英雄林則徐振臂一呼,憤怒點燃了虎門銷煙的烈火;方振武面對日本強敵發出了“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怒吼。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一天,勿忘這一天日本對我們的恥辱——就是九月十八日。

牢記9.18,勿忘國恥,那就讓我們重溫這段中華民族悲慘的歷史,愛我中華,強我中華!讓我們所有的中華兒女們團結一心,讓我們一起緬懷我們那些,為了中華民族解放和那些死去的抗日先輩和中國同胞們!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5

我們來到了東北瀋陽,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

九一八紀念館是一座長長的石窟,裡面講述了八十五年前的一段歷史,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侵占我東三省,炸死了張作霖,引起了少帥張學良的抗日決心。我通過照片,文物,光電片看到,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頂山的居民被無原無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隊的殘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東北被折騰的血痕累累。東北人民抗戰十四年,終於結束了抗戰,趕走了日本鬼子,結束了這些可怕的生活。

出了九一八紀念館,我心情很沉重,一直在想:如果我們的國家強大了,還會遭到日本的踐踏嗎?不會的!振興中華,人人有責。

唱不完的淒涼的太行山,松花江、長城長;數不盡的滅絕人寰的屠殺,實驗和入侵。起伏在,原是平靜安詳的東方的土地上,在黃土的灰暗中傳來一陣陣警笛。一切的一切,都從那一天起?那一天,在東北,九一八!

昨日,上午,語文課上,窗外,一陣汽笛,讓我們為之顫慄“是空襲警報”一個聲音傳來,下意識地,我看了看錶,9月16日。九點18分(是不是早忘了),立刻,我明白了,這是哀鳴,這是警鐘,1931年9月18日夜,這是每箇中國人民該銘心刻骨的日子。

今天,我又一次抬頭,看看天空,現在是日出時候,天空如染血,一切都在沉默。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仿佛,我又看見,瘋狂的太陽在吞噬每一寸土地,燃燒的島國四處放火,中國,這個悠遠而又安靜的國度。此刻接受了撒旦的洗禮。天空的白雲朵朵霎時化作敵機架架,投下一顆顆罪惡的炸彈。一個孩子,他稚嫩的身體平鋪在黃土地上,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千萬兒童的縮影:嘴角流出一縷鮮血,而胸前已為彈片洞穿。手無力向上伸前,眼茫然的看著天,天空。一個個“太陽”在狂笑。“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孩子,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一個生命這樣被剝奪,為什麼?一切美好之花瞬間凋落,為什麼?

東方,太陽已升起,紅色的黎明照亮了黑色的夜,太陽發出萬丈光芒,撫慰著受傷的大地。天空,不再灰暗;太陽不再血紅。幾隻白鴿飛過,大地依舊安靜。歷史作證,我們贏了。昔日,穆旦在路上踟躕。踟躕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今朝,我在等待,等待紅色籠罩大地,北李有言“試看未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現在我願與九葉共呼“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作文篇6

上周末跟著媽起走進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上學的時候,這段有關東北的革命歷程就曾經多次被老師們提起,雖了解其全過程,卻沒能細心感受,那日參觀的所見所感,無不令我震驚。博物館中陣列著抗戰軍民的衣物、武器、逼真的人物蠟像與場景再現讓整個九一八的歷史全貌活生生的呈現在了我們面前。抗日時期,革命軍民艱苦的生活環境、殘酷的實力差距、日寇無情的侵略與摧殘,讓我的雙眼一次次的蒙上了水霧。

那時候的人們不僅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甚至淪為亡國奴,受盡日本侵略者的蹂躪與欺凌。轉看生活在現在的人們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吃到各地美食、擁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企業為人們提供著可靠的待遇與保險、閒暇時間還可享受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可又有幾人正視過這樣的美好生活?滿足和珍惜過這份觸手可及的幸福呢?思緒至此,我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你所回不去的曾經。

那時候的抗戰戰士們不屈於侵略者的猙獰面孔,為革命不怕嚴刑拷打、不怕槍林彈雨,為全國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用鮮血保衛著我們的國家,他們的愛國精神是中華魂的精髓,他們的一切令我折服,更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而作為現代化建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立志高遠,傳承這份愛國精神,以優異的成績安慰先烈的神靈,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