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十七天》觀後感範文

在動身走進電影院之前,對著牆上的地圖,再次將羌塘無人區域標註在腦子裡。

羌塘,中國版圖上最神秘的區域,被稱為“生命禁區”。它由可可西里、阿爾金、崑崙山和藏北四大無人區組成,南北寬達800公里,東西長1200餘公里,面積60萬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

電影《七十七天》,便是根據作家楊柳松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一書改編拍攝的。

電影自11月3日上映以來,備受好評。據說,拍攝這部片子,花費了3年時間,拍攝組深入無人區腹地,克服高寒缺氧、冰雪風暴、後勤補給等各種困難,才將這部屬於世界第三極的探險片完成。

導演兼主演趙漢唐說:活了半輩子,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拍一部只取悅自己的作品。

拉薩,阿里,當雄,羌塘,岡仁波齊;雪域高原,戈壁沙漠,沙崩洪水,餓狼野牛;皚皚雪峰、漫漫黃沙,莽莽沼澤、險峻冰川,蜿蜒河流是《七十七天》呈現給觀眾奇異瑰麗震撼人心的畫面。

《七十七天》,人物故事極其簡單,影片講述了男主楊柳松(趙漢唐飾)為了探尋生命的意義,挑戰自我從而真正意義上的活一次,懷揣著穿越羌塘無人區的夢想來到拉薩,給自己定下了一個80天穿越計畫。在客棧,他遇見了女主攝影師藍天(江一燕飾)。藍天,因為在岡仁波齊拍攝星空時發生意外,傷及胸椎,高位癱瘓。殘疾的雙腿,囚禁了她那顆嚮往飛翔的心。她渴望再次朝拜神山岡仁波齊,去那裡看深邃的夜空,在那裡了卻自己的餘生。

一個要孤身橫穿世界第三極——羌塘無人區,一個要重返岡仁波齊,用死來蔑視殘酷的命運。於是,他們為了各自的心愿,一同上路。

在拉薩去往岡仁波齊的途中,他們被彼此堅毅執著的信念所感染,認定對方也是與自己一樣的人,都是孤獨的行者,都有飛翔的渴望。

雪山腳下,男主女主大口喝酒,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女主說:“去他媽的命運吧,我他媽也想談一場戀愛。”

雪山的神光,大自然最真實的靈魂,使得他們蕩滌了命運的塵埃,激發起內心的潛能。就這樣,男主孤身踏上羌塘的穿越之行,女主放棄了尋死的念頭,回到拉薩。

或許是大自然美到窒息的視覺震撼,也許是攝製組人員長達3年的拍攝過程讓你嘆服,抑或是驚險刺激的冒險經歷讓你揪心,但我想,更觸動的該是來自內心的拷問: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生命的意義何在?相信任何一個看過這部片子的觀眾,都會被男主的“活了半輩子,就想乾一件自己想幹的事兒”所觸及。

20xx年4月,作家楊柳松孤身騎腳踏車橫向穿越羌塘無人區。穿越從青藏高原的西端界山大阪開始,一路向東橫穿整個藏北無人區後再北上進入阿爾金無人區,經可可西里、崑崙山脈,歷時77天,行程1400公里。

1400公里,一人一車,沒有前應,沒有後援,少量的補給,就這樣去完成一個心愿,一個壯舉,也可以說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不說路上的種種困苦:龍捲風、沙塵暴、野獸圍攻、洪水圍困、補給匱乏、水源斷盡,單是這一路風景與任達不拘的自由,在他看來,此生值得!因為,在挑戰自我,勇敢執著中,他尋覓到了內心最初的夢想與真實的自己。

之所以要看這部影片,不是對探險之類的題材感什麼興趣,而是因為年初曾去過西藏,走過可可西里無人區,翻越過唐古拉山、崑崙山埡口,在極度缺氧的那曲住過一晚,對那片遙遠的土地,有著無法釋懷的情愫,但凡有關西藏的紀實片,大都不會放過;再者,就是因了銀河悅讀網,同道們對該劇的一波波熱評。

昨天,還在電話里與銀河悅讀網的小月聊《七十七天》觀後感。她說,一部影片,如果能帶給人感動,思考,反觀,美好享受,無疑,這部片子是成功的。《七十七天》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她說,片子中最打動她的是女主對男主說的那番話:我們是同樣的人,為了自由,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因為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場,放映廳內總共不過十幾個人,且多是些年輕的面孔。通過大螢幕,跟著男主一同走進羌塘無人區,去欣賞比拉薩更神聖的世界第三極的絕美風光。

男主一個人,在荒原的最深處跋涉,這是怎樣的一個壯舉。當他彈盡糧絕,沒有任何可供給的水源時,為了活下來,他挑戰極限地喝下了自己的尿。在他徒步74天,洪水中救下了一匹小狼崽時,斷糧的他居然沒有想到去宰殺狼崽充飢,而是背上狼崽一同上路……那畫面讓你覺得很溫暖暖,超有愛。

穿越羌塘無人區,也許並不代表自由,也不能真正找尋到生命的意義。就像《北方的空地》作者楊柳松所說:“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是什麼成就感,甚至是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生命是一條貫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沒有開始的復始。”但一路的跋涉,是男主直面內心、自我對話的過程。他經歷了貪婪,執念,狡黠以及妥協,那些或好或壞的獸性以及人性,直到最後遇見小狼崽,他放棄了羌塘穿越,心中反而釋然,找到了與世界與自己和解的方式。他說服自己,改道崑崙山,走出荒原,回去過好每一天。

困境中,放下執念,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為生養你的父母,為了家人和惦念你的朋友,當然也為了你自己,畢竟身體不是你一個人的,生命於你也只有一次,任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揮霍掉它。這是看過“七十七天”這部片子後,我想說的。

女主藍天,原型就叫藍天,深圳女孩,一位仗劍走天涯的奇女子。因一次意外,高位截癱,靠一對“風火輪”(輪椅),笑對命運的打擊。(右一:藍天本人)

藍天的人生,分為輪椅前和輪椅後。輪椅前,她從中央美院畢業,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專業攝影師的工作。

網上說,8年前,藍天在走川藏線時,因晚上起夜靠了一下不穩當的扶手,從二樓摔了下來。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太大的玩笑,伴隨著一陣劇痛,這個不致命的高度卻永遠地將藍天定在了輪椅上。事故前,她在拉薩租了一間房子,原本是為了讓自己和朋友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出事後,在友人的幫助下,做成了“藍天客棧”。

高位截癱的她,曾獨自開車由318國道從拉薩返回深圳的家中。走過318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條怎樣的天路,藍天卻用手丈量著走完了它。

影片中,笑靨如花的女主向男主哭訴自己的苦難:“我大小便失禁,連做一個正常的女人的資格都沒有,連一場戀愛都不能談”。她的哭訴,令人心痛。

最好的年華里,失去了飛翔的翅膀,這種痛對任何一個女孩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或許,生與死,對女主而言,舉重若輕,可她的艱難之處,在於如何在絕望的輪椅上,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所以,女主的人生,是她無法迴避的餘生,那幾乎想要放棄的冰冷輪椅上的絕望生命。正如女主哭著說“我什麼都沒有,還要激情澎湃地給別人演講,我還要表現得那么樂觀,有時候講著講著,我把我自己都給騙了,不然我怎么辦,我靠什麼活下去”這也是該片最戳我淚點的地方。

影片中,喜歡女主彈著吉他唱的那首歌:我要帶你到處去飛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沒有煩惱沒有那悲傷,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忘掉痛苦忘掉那地方,我們一起啟程去流浪……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么淒涼,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走出影院,腦子裡還在琢磨著男主的話:“活了半輩子,就想乾一件自己想幹的事情。我不想30歲死了80歲才埋” 。可是,人這一生中,能有幾天是為自己而活呢?

當男主女主背靠雪山,對坐高原,舉起酒杯一聲聲高喊:“為了自由”,“為了夢想”,“為了遠方”,“去他媽的命運”時,一股強大的衝擊波直擊心底,我分明感受到靈魂的顫慄。原來,內心深處,同樣潛藏著夢想和遠方……

片中,女主飾演者江一燕的笑容最讓人動容,也最富有感染力。

《七十七天》這部片子,帶給我們的是一場視覺盛宴和難以企及的遠方。遠方的雪域高原,無人區的空曠,大自然的神奇與神力,無不衝擊著你的視覺,震撼著你的心靈。

【本文作者:翟慎曄 】

【微信公眾號: 靜臥泥土】

【本文為原創文章,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翟慎曄,網路筆名一一靜臥泥土,淄博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家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淄博晚報》專欄作家。現任淄博市現代詩歌學會副主席,淄博市青年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淄博醫藥》編輯。文章散見各類報刊及雜誌,編輯出版護士文集《天使心語》、散文隨筆《愛在永遠》。文章入選《20xx散文百家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