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5篇

于成龍從小在山西長大,多次考試後,直到四十多歲才開始入仕為官。。。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于成龍觀後感

春節回家,大年初一起來吃完飯,坐在沙發上,看著老爸在看的電視劇—《于成龍》,一開始是為了打發時間,覺得就是結合當下的熱點出的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但後來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氣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電視劇的的主要內容是:從廣西羅城縣縣令,到合州、黃州、武昌、福州、直隸、兩江,三獲卓異,智斗地頭蛇,平叛造反,平反冤案,掃除貪官。二十幾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潔,被稱為一代廉吏。

看完本電視劇之後有一下幾點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還要有能力。于成龍有一個外號叫"於青菜",說的是他清正廉潔,飯菜基本是青菜蘿蔔,無論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潔是當不了有作為的官的,在羅城智斗惡霸,在黃州平叛,在福州平反冤案,在直隸和兩江打擊貪官,是他足智多謀,知行合一的現實體現,否則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氣勇闖敵營,舌辯康親王,刀斬康熙親外孫赫里。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給了他無限的勇氣。

二是即使有足夠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龍在做官之前,已經四十多了,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鍛鍊,能力已經顯現,但當貴族額爾齊圈了他們的地時,他差點就被砍頭,還好被及時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斷展示自己的實力。

三是有一個好老師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老師刑濟堂,學富五車,有思想,有深度,教會了于成龍等人一輩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則齊家,遠能治國。教出了陳廷敬、于成龍、柳晉陽等一大批胸懷天下的治世能人。在當代,一個人難得有一個自己稱得上一輩子的老師,但我們又很需要有這樣的老師作為自己的人生導師,真可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幫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當于成龍從山西到廣西赴任,曾經是五品大員的周瑞,討著飯,幾千里的路,趕到羅城投奔于成龍,為其幾十年的仕途出謀劃策,不求名利,甘願吃青菜蘿蔔。于成龍的同學柳晉陽,更是任勞任怨,甘願當于成龍的下手,最後為了去除貪官,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當于成龍被康熙任命為兩江總督兼任兵部尚書等職務,並下達了去火耗的任務時,我就知道此時康熙就是他的靠山。兩江地區如果有識時務的土豪劣紳,就應該收斂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膽子大,敢為民請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龍的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識好歹,依然飛揚跋扈,最後快要被砍頭時,都還在說自己是皇帝的親外甥,于成龍無權審理他。最後于成龍違背皇帝親屬由宗人府審理的規定,當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執行。明對這個結果,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龍,赫里腿都嚇軟了。最後康熙也沒有怪罪于成龍越權行為。因為有些事,一開頭就看到了結尾。現在的行政人員,若能敢於擔當,敢於為民請命,當有人拿出靠山來恐嚇時,不要腿軟,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于成龍團隊分析局勢,經常引用《論語》、《春秋》、《晉書》裡面的語句來分析,特別透徹。當于成龍進京面聖時,更是引用了許多典故和佳句。難怪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幾千年積累的治國治世的經驗,是中華子孫最大的財富,沒有之一。所謂的社會學、心理學,只是西方的系統歸納而已。如說精煉、歷史、博大,西方社會學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我一直有一個歸納中國幾千年治國治世做人的理論的想法。

《于成龍》觀後感

這個春節四天假,白天走親訪友,晚上則好好看了一遍電視劇《于成龍》。為什麼會突然想看一部電視劇,純粹是因為聽我的老師說他看完之後有很想好好做一番事業的想法了,不再覺得自己四十多了而晚了。

看完之後,熱淚盈眶,感慨萬千。于成龍四十四歲出仕為官,一身正氣,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為民而深受百姓愛戴。當然,他之所以能達成自己為國為民的心愿,除了自己的正氣,正心,正言,正行以外,還是少不了貴人的。其中最大的貴人就是康熙皇上,康熙皇上喜愛這樣一身正氣,不畏權貴的官員。要是他遇到一個昏君,只怕難抒胸意。還有金光祖,張朝珍,康親王這樣的上級給予支持和器重才讓他可以直抒胸臆而不被砍頭。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大可不必,要想懷才可遇,首要條件就是我們自己要有足夠的才和我們與正心的伯樂走在一條道上。于成龍所遇到的這些貴人,都不是自己之前就挑選好了的,而是,當他走了這么一條正氣的道路,那么同樣正氣的人就會和他走到一起。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貴人還不夠的,身邊還需要有赤膽忠心的高人朋友。每當于成龍感情用事昏了頭的時候,總有周先生和柳晉陽狠狠的把他拉回來。在處理案件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周先生和柳晉陽會給他打開一個出口。說到這,你想起了誰呢?

有什麼樣的老師也特別重要,于成龍的老師刑正堂先生,也是一身正氣,永寧書院的山長用一生守護這一片聖地,培養了那么多的國家棟樑。先生所作《論語別敘》是康熙皇上都一直想看的一本筆記,可想其思想見地之卓遠。此時此刻,你又想起了哪位老師呢?

然而,最初的起始點是于成龍自己。在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於他想做怎樣的事,在於他的腦海里在想些什麼。如果沒有這個起始點,有這樣的領導,老師,朋友又如何成就心中大業。他有為國為民的慷慨情懷,也有一顆膽大包天的赤誠之心,還有一股邪不壓正的力量,誓死捍衛天理良心。一生,也曾犯錯,可我們人人皆為人,不必把他當神看。

當然電視劇會用藝術色彩來渲染,可又有誰能斷定他的心理世界不會比電視劇里更壯闊呢?

常會聽到人們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不!如果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十年,二十年會是怎樣的景象呢?看看四十四歲的于成龍當時是什麼樣?再看看為官二十三年的他做出了一番怎樣的成就。

我們的一生,能夠影響多少人?得看我們自己怎么想 怎么做。

——電視劇《于成龍》觀感

電視劇《于成龍》在央視綜合欄目即將播完,看後感覺良深。劇中主人公于成龍身上集聚著中華文化諸多的傳統美德。對父母而言,他是孝子;對子女而言,他是慈父;對民眾而言,他是好官;對朝廷而言,他是忠良能臣;對同僚而言,他是摯友諍友並舉;對邪惡而言,他是最可怕的剋星;對身邊人而言,他是紅頂至愛親朋;對師尊而言,他是功成名就的得意門生。

總之,劇中的于成龍之所以能超越他同時代或前或後許多也已在青史留名的歷史人物,傲然獨立,蓋因他身上薈萃著中華傳統文化太多的精髓部分,幾乎成為一個近乎完美的封建政治家的集合體。

于成龍出生在明朝末年,並在晚明時期求取了科舉上的功名,而他卻為官於清朝康熙年間。他沒有明末一般文人出仕新朝時那般猶抱琵芭半遮面的虛假矯揉心態,一旦有機會效忠朝廷,他不僅欣然前往,且全力以赴。他身上正直無畏的豪氣氣乾雲霄,有史以來幾無多少人可與之比肩。他以卑微讀書人之身置功名於一邊,大鬧山西科考舞弊行為,不懼丟掉身家性命,更不把自己的仕途前程放在心上。這種凜然正氣,一開始顯得卓爾不凡,給人留下盪氣迴腸的難忘印象。一旦康熙朝廣攬人才,大膽錄用前朝有功名的讀書人出來做官,他有的只是歡喜與激動。因為只有這條路,才是那時候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最佳歸宿。實話說,古代史上沒有幾個讀書人不希望在此條路上一帆風順有所作為的。即便在今天,拋開極個別讀書人具有崇高的信仰不論,大部分讀書人光宗耀祖的心理或多或少依然潛伏在心裡,只是鑒於世道與環境的差異,不便明說罷了。試問古今讀書人中,誰不想功成名就,光前裕後?誰不想金榜題名,衣錦還鄉?誰不想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只能說由於時運不濟,許多讀書人終生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最後不得不沉潛鄉間,化為芸芸眾生而已。古之所謂的隱士,真正具有潛隱之心者,實在為數寥寥。許多人隱居山野,只是情不得已時不得已而已,絕非他們的本心。出仕為官,服務社會,效忠朝廷,說低微點,是為了光宗耀祖;說高尚點,便是為了天下黎民,觀後感《于成龍觀後感》。皇朝之統治,名為私家,實為天下。儘管歷朝歷代都擺脫不了家天下的俗套,但大多數做皇帝的人,心裡還是把天下看得比私家要貴重一些。只有個別混蛋,亦或是傻子,才不顧天下專謀私家的。

于成龍觀後感

皇朝之下的臣子們,其功利之心也是如此。出仕為官,是自己讀書的最高目標。一旦為官,求取良好政績,是為官之人最一般的思慮目標。升官發財雖然歷來被斥為庸俗觀念,可在這條道上走的人,能夠把持初心,保持良好節操的人卻又少之又少。功名利祿背後,隱藏著太多的齷齪。讀書人讀書時的清澈之心,一旦混入世俗的污流之中,與之同化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許多人,既想要功名,又要要利祿。功名與利祿一旦交鋒,往往就會產生矛盾。一心要功名的人,功名之心如太過高漲,也就很容易墮入作假弄虛的泥潭。一旦為官的人作假弄虛,世俗的眼睛就很快把他識破,於是各種不正當的利祿也就將你圍裹,使你由起初的驚懼甚至無可奈何,慢慢到後來的理所當然。一旦把觸犯僭越綱紀的事情看得理所當然了,正義的事情也就在你眼裡愈來愈不順眼了,社會風氣也就敗壞起來。為官的此時已經背離了為官的基本倫理,慢慢成為人們切齒痛恨的貪官污吏了

能夠在世俗的官場中潔身自好,絕非易事。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結果,只能導致屈原之類的清官賢吏葬身汨羅。如果他要秉持操守堅持留存於世,他就有可能因為自己的清正賢能被不清正賢能的人聯合圍打,最後反會以不清正賢能之名而身敗名裂。所以,在渾濁的世俗社會裡,清賢能之人的選擇要么就是陶淵明式的辭官不做歸田園居,要么就是屈原式的被逼無奈,投江而死。

那么清正賢能之官何以存身?只有一種答案,那就是要遇到明君良機。于成龍身上的諸多優秀品質之所以能夠得以完美展示,說宿命點,是他運程好,處處都能遇到貴人相助。

在廣西羅成做縣令的時候,于成龍不避條件惡劣,很快就在羅城安身立命紮下營寨,以自己的真誠苦幹與智慧,很快就扭轉了羅成境內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的惡劣局面。他以心換心,親近並聯合民眾,毅然決然掃除惡匪,毫不手軟地剷除地方黑惡勢力,以雷霆之力換取一方百姓的安居樂業。在這裡,他遇到了他為官以後的第一個貴人兩廣總督金光祖,不僅因政績卓著被評為清朝官吏最高榮譽"卓異",還被提拔到四川合州任知州。隨後,他又被推舉到湖廣黃州府任同知。在這裡,他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二個貴人湖北巡撫張朝珍,被擢升為武昌知府,並以閃電般速度平定十萬匪首劉君孚的未成叛亂,為朝廷平叛大軍解決了籌集糧草疏通道路的諸多困難。由於政績顯赫,二次被推舉為湖北省政績"卓異"稱號。擔任武昌知府之時,由於剛修建好的軍用大橋因山洪突來,被悉數沖毀,為此被康親王以延誤軍機罪名判以死罪。是巡撫張朝珍在康親王面前為他據理力爭,追述他為政武昌後的件件政績,才贏得康親王的理解與寬恕,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雖然他被削職為民,可張朝珍依然對他委以重任,命他以宣召使之名招撫叛匪,並最終得以成功。再立新功後的于成龍,再次被起任重用,擔任黃州知府。不久,在康親王的舉薦下,政績卓著的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

福建之行,是于成龍仕途中極具輝煌的又一個轉折點。上任伊始,于成龍便敏銳地發現了前任按察使在審理通海罪一案上存在嚴重的誤判錯判現象。他不顧身邊人甚至頂頭上司布政使章吉仁、巡撫吳光祚、都督姚啟聖以至康親王的勸阻,冒死為受冤屈百姓申冤。于成龍的犯上行為,放在一般環境中,擱在一般上司身上,無異于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且不說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官場舊俗,僅一個手眼通天的康親王一旦真的動怒,于成龍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他的前任章吉仁知道通海案一事涉水很深,他擔心於成龍一旦染指便有不測。於是苦勸自己這位同鄉、摯友、後任於成龍維持原判,做個事外之人罷了。只認真理不認世情的于成龍,一旦認定了的事情,任誰說也難以撼動其決心的。隨後他馬不停蹄,接連啟稟巡撫吳光祚、總督姚啟聖以及康親王。問題的關鍵是,巡撫吳光祚雖對此判決雖腹有不滿,卻懾於康親王威嚴不敢直言。總督姚啟聖,也深知其中冤情所在,可為了所謂的大局,他寧可違心認同此事的判決結果。于成龍的倔強與較真,絕不是樂於譁眾取寵,絕對是他剛直性格、正義品格、為民伸冤不怕犧牲的情懷所致。他之所以最終糾錯成功,蓋因他再次遇到了一系列好上司。巡撫吳光祚對他的翻案行為既深表同情,又極力勸阻甚至苦口婆心,完全是因為他看到了于成龍那顆赤誠之心天理昭然,他的勸阻絕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出於對同僚的真誠關愛。總督姚啟聖對於成龍的人品才華也是欣賞有加,他對於成龍的勸阻雖不及吳光祚那般坦誠關照,也基本不藏任何別的用心。他的勸阻顯然長官意志大於同僚關愛,在他看來於成龍是會懾於他的官威終止自己翻案行為的。可于成龍的執著與倔強卻大出他的意料,不僅當面頂回了他的勸阻甚至命令,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官司打到康親王那裡去。

康親王可不是所謂的官場政客,他不僅是當今皇上得寵的親兄弟,更是平定三藩叛亂的最大功臣。整個朝廷都是人家愛新覺羅家族的,所有的官員們也都是人家的私臣。他一旦認定了的事情,除了康熙皇帝,當今世上恐怕沒有第二個人敢說半個不字。可出康親王意外的是,這個三品按察使于成龍就是個油鹽不進的超凡怪物,不顧天理王法地吵鬧到他的軍營門前,硬是把自己一肚子話以苦肉計的方法訴說給他。必定康親王還是深明大義的,他從於成龍對自己的冒犯里,看到了他的無私無畏與忠誠,很快消除了皇權造成的固有任性與霸道,更沒了皇家子弟可望不可即之傲態,很快就接受了于成龍的請求,允許他重新審理通海案件。于成龍的努力,再次換來豐厚的回報,數百無辜百姓的冤案得以昭雪。剛直無私的于成龍,在此一事件中,不僅不顧及上司的威壓與勸阻,還對自己的同鄉好友與前任章吉仁極盡天理人情與國法的職責。他對章吉仁胡亂斷案的過錯嚴格以國法處置,既密奏朝廷歷數章吉仁的過失,又實事求是地肯定他的清正與不凡政績。當有人提議要把章吉仁削職為民的時候,于成龍挺身而出,仗義執言,終使得朝廷對章吉仁功過明判,降職到吏部使用。碼頭送別章吉仁的鏡頭,感人至深,隨人淚下。兩個少年時期玩尿泥的摯友,在荏苒時光中,早已白髮如雪。他們歷盡宦海浮沉,而今心酸分手,內心感慨,是難以訴說的。那一刻,他們聽憑雨水澆頭,不為所動,最終相互慰勉,揮淚而別。這是兩顆同樣正直善良的心,因在某一關鍵歷史時刻為一特殊問題,由於敢與不敢決斷,陡然間顯出高下,轉瞬間使得二人的仕途步入輝煌與暗淡的涇渭之間。但必定都是清官,都是好官,都是人品俱佳的謙謙君子,公私分明,是非昭然,不藏陰鷙之心,不做落井下石之事,雖然從此天各一方,如何也割不斷彼此幾十年之中結下的至純至厚情誼。

通海一事剛剛結案,考驗于成龍的問題接踵而來。為朝廷十萬大軍徵用役夫的差事自然而然落在了新福建任布政使于成龍身上。為他安排這一任務的不是別人,正是權傾朝野對自己有擢拔之恩的康親王。康親王的命令,三萬役夫,鐵板釘釘,毋庸置疑。身領王命的于成龍,倍感困惑。他不解康親王何以要召集這么多役夫,他更知道許多人家的唯一壯男一旦被招為役夫,無疑切斷了這些家庭唯一的生活來源。剛剛恢復元氣的沿海居民,將再次跌入飢餓難耐的苦難境地,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令人擔憂的。一旦發現這些問題癥結的于成龍一如既往,再次不顧巡撫總督的極力勸阻,直言康親王,曉以利害。他的剛直倔強與赤誠情懷再次感動上帝,康親王二次接受了于成龍的建言,使瀕臨絕境的無數家庭再次絕地逢生。于成龍在福建的一系列顯赫政績,感動天庭,深居九重城闕的康熙皇帝聞訊後對他倍加讚賞,不顧明珠等人的一再阻攔,大膽接受陳廷敬的建議,擢升于成龍為畿輔直隸巡撫,于成龍的仕途再次出現重大飛躍。然而,天子腳下,虎穴龍潭,官場風雲,匯聚一端。他的幕賓師爺無一不再次勸他止步不前,免遭官場暗算。可于成龍如果就此止步,他也就難以留存後世不朽大名了。面對皇帝的信任,于成龍毅然前往直隸就任。

老天總是無時不在考驗著真正的英雄豪傑,時刻把別人不能為不敢為的重擔壓在他們肩上。雙腳剛踏入直隸地盤的于成龍,立刻感受到了此地遭遇的重大危情,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哀鴻遍野,死亡枕籍。連遭災荒的直隸百姓,生計無門,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嗷嗷待哺。走馬沒上任,便遇棘手事。于成龍衣冠不整,杯水未盡,便馬不停蹄深入基層。一路零距離查訪,所見所聞,無不使他憂心忡忡。饑民啼飢號寒,無家可歸,官員大吃大喝,高枕無憂。面對所見所聞,于成龍一邊查明實情,一邊著手解決。填飽百姓肚子,成了他接手直隸後的首要工作。直隸地界上的官員們,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在當朝首輔納蘭明珠的屁護下,一個個胡作非為,無視百姓苦難,不僅中飽私囊,還對救濟百姓一事置若罔聞。于成龍一邊召集州縣官吏匯報災情,一邊上書朝廷直言直隸災荒實情,一邊著手解決饑民吃飯問題。當他聞訊直隸各縣均有餓死人的事情並且有日益蔓延之勢的時候,幾乎聲淚俱下,錐心刺骨。當他打探到直隸境內的保定府有皇家糧倉時,不顧殺頭危險,毅然決定打開糧倉,救濟災民。他的屬下和身邊幕賓師爺及家人,無一不竭力勸阻他這一殺頭舉措,可心繫災民的于成龍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親自打開糧庫大門,分發皇糧,救濟災民。

于成龍的膽識與剛直不阿,的確古今罕見。在遭遇饑荒餓殍遍野的緊急情況下,能夠不顧自身危機,捨命為民請命甚至捨命救民的人,無論到了何時都應該受到所有人的高度尊敬與讚美。同樣,冒死違反皇綱的于成龍在私自發放皇糧救濟災民一事之後,危險便緊鑼密鼓的向他走來。以明珠為首的當權派們,個個試圖藉此拿掉于成龍的頂戴花翎,並要將他置之死地。在廷議的時候,明珠的死黨佛倫首先進言康熙誅殺于成龍私開皇家糧倉之罪。可康熙畢竟是千古一帝,他與康親王一樣看待問題總是獨闢蹊徑,入木三分。不僅當眾呵斥了佛倫,還對於成龍不計個人安危為朝廷分憂為民不惜捨生的正義之舉大加讚賞。他質問滿朝地位顯赫的袞袞朝臣們,直隸發生如此重大災情,你們誰敢於冒殺頭危險為朕解憂?只有于成龍一人!

正是康熙皇帝的逆向思維和不拘泥於陳規陋習,才使得于成龍再次從死亡邊上傲然走出,成為受人景仰的政治明星。

在福建處理完役夫事件後,他的幕賓周先生和師爺柳晉陽都向他表示祝賀,並誇他智勇兼顧所為不俗時,于成龍沒有喜形於色,更為自己的又一出色政績流露出絲毫驕矜之態。他深深地感嘆到:我哪有那樣的能耐啊!要不是遇到了好巡撫好總督,要不是遇到了康親王,我不知死多少回了,哪還談什麼政績呀!

于成龍觀後感

于成龍此言不虛,他的嘆息既不是對上司的阿諛奉承,也不是對自己取得的政績表示過度謙虛,他說的全是大實話。從他的話里,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優秀官員的形成必有得天時地利與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于成龍為官生涯雖歷經波瀾,卻處處有驚無險,算得上仕途順利。究其原因,不外乎這幾條:一是他本人身上具有正統的儒家觀念,並具有全面性與徹底性,絕不會因時因事因人而變;二是他心中時刻有天理國法與人情存在。天理他絕不違,國法他絕不越,人情他絕不濫。他孝敬父母,虔誠無比,一言一行,盡皆彰顯;他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從不矯情,從不變易;他對待子女,細心呵護,雖不能親自呵護,也時刻牽掛心頭;他對待權力,既賴其威嚴懲惡揚善,又拿捏尺度,不僭越半分;他對待上司,既不失官場禮儀,又表現出絕對尊重與服從,但從來不盲從、不阿諛、不奉迎、不討好;他對待犯錯之人甚至土匪,既毫不手軟地予以揭發與懲治,又視其大節主流予以慰勉招撫,使其為朝廷所用。于成龍宦海滄桑二十多年,所遇到的上司,除了納蘭明珠私藏奸心對他頻繁使壞之外,其他如金光祖、張朝珍、吳光祚、姚啟聖、康親王以至康熙皇帝,都對他關愛欣賞有加,並給予他至高的榮譽和相稱的地位擢拔。

好官吏的誕生與成名,好官吏的使用與持久,除了自身具有各種必要的潛質與條件之外,離開了良好的成長環境,終將一事無成。屈原的才華與潛質是一流的,可他就沒有于成龍那般幸運,他遇到了昏聵無能的國君和滿腹陰毒的同僚,他的正確意見不被採納,他的正確行為處處受阻,他的正直善良被奸佞小人視為眼中釘,他的滿腹才華不僅無處施展,還成了同僚們嫉恨他的禍根,因此他的結局只有以死了結。屈原能留名青史,不是憑他的人品能力,全憑他留下的傑出詩作。許多與他一樣的許多能臣良將,只因沒有他這般出眾的文學才華,許多人在和他一樣的遭遇之中永遠被歷史的煙塵掩埋了。

大環境大氣候造就與之相適應的人才,任何時代概莫能外。今天,當我們看到無數忠良之人再蹈歷史覆轍的時候,真應該好好想想為啥貪官污吏如此盛行的原因了。改開的年代,固然有成績,但其中滋生的濁流幾乎遮掩了所取得的成就。毛澤東時代,英模輩出,群星燦爛。幹部隊伍,大體清廉,渣滓甚少。許多官員,體恤下情,深入民間,和人民民眾同生死共患難,因此得到人民的尊敬與支持。當今天全國各地懷念毛澤東時代的浪潮日甚一日的時候,當大小官員們普遍不受人民民眾歡迎的時候,當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被全面顛倒的時候,當建國後被蕩滌殆盡的污泥濁水再次泛濫成災的時候,當貧富差別比舊中國更加嚴重的時候,你還指望能有于成龍那樣的官員出現嗎?即便他們出現了,能否會像于成龍那樣頻遇好上司而一路凱歌嗎?你還指望人民民眾對黨和政府像從前那樣無比的信賴與支持嗎?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只有有了康熙那樣青睞賢能官吏的皇帝,只有有了欣賞舉薦于成龍那樣的上級官員普遍存在,只有有了使于成龍那樣的賢能官吏有了用武之地的時候,于成龍們才能健康順利地誕生與成長。

看了電視劇《于成龍》後,所有的人如果能有此觀感,此劇的播出也就於心所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