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觀後感700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的“九·一八事變”,並在迅速侵占整箇中國東北,使中國東北成為日本的獨占殖民地。20xx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紀念85周年。下面小編為您帶來關於九一八事變的700字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700字篇1

國慶長假整整一周,總是要安排一些自己的活動。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志明攜夫人和女兒回家看望爸爸媽媽,從1日到5日,整整5天時間。他們很難得,我也很難得有機會跟他們聚一下了。十一前就說好了,在沈期間要吃頓飯。經過協調,我們、志明一家、志亮一家決定5日中午聚餐。在梅園城這個我常去的地方,簡單要了幾個菜,喝了幾瓶啤酒。因為大家都認為健康第一,不要多喝酒,所以,菜吃了很多,酒沒怎么喝,看看時間,只有2:00,距志明他們火車開車的時間還有3個多小時。乾什麼?這時候,甜甜吵著要看“九一八”。這可真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大人們無不欣然接受。6個大人,帶著2個孩子,高高興興地奔“九一八”紀念館去了。在“九一八”紀念館這個很熟悉的地方,幾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感受。

休假的時候去九一八看看,已成為瀋陽人的一種生活。一進紀念館的大門,發現這裡人不少,也有很多私家車。雖然說不上摩肩接踵,可有這么多的人自發地來到這裡,還是出乎我的意外。這種意外隨著我們步入館區,越發深刻。在檯曆型的紀念碑前,人們都在認真瞻仰、議論。在已被推倒的日本人當年樹立的紀念碑附近,又新增加了若干收集來的碑石,無一不記錄著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這些碑石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議論、辨認其中的字跡。進入紀念館大廳,凡是在這裡的人們都肅穆沉靜,緩緩地延著參觀路線前進,在每一幅圖片、實物的前面認真觀看,不時聽到唏噓的感嘆聲。在這個自發組成的參觀隊伍里,雖然互不相識,其內心的感受、外在的表情卻是一致的。顯然,九一八那個令中國人恥辱的日子,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人、這裡首先是瀋陽人絕對不能忘卻的日子。日本入侵中國奴役中國人的歷史絕對不能忘卻。

孩子和老人占了參觀九一八紀念館者的主體。在這裡,孩子很多。這讓我很個感慨。年輕的父親母親們,他們知道應該用什麼東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深切地知道不能讓我們的更小的一代忘記那段歷史,要記住這段歷史。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跟隨家長從一個展區步入另一個展區,並細心地、認真地聽著家長們給他們的講解。帶著孩子的家長們,有的人對那段歷史很熟悉,對許多照片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展出的實物很熟悉,講得有滋有味。也能感受到有的家長對歷史了解得不多。但是,他們都很認真地向孩子們說這說那,莊嚴肅穆的氛圍縈繞在整個紀念館中。我們帶來的兩個孩子,剛剛上國小一年級的甜甜、只有三歲大的圓圓,都跟著大人認真的聽、認真的看。能感受到他們的確對很多事情都不能理解,比如我們為什麼抗日啊,怎么能把人頭掛到城牆上啊,甚至對於當年的抗聯戰士為什麼要住在雪地里啊,等等,都是他們難以理解的事。尤其是小圓圓,還是和懵懂的小孩子,期望他們通過這么一個參觀把什麼都搞清楚了,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兩個小傢伙,能細心地聽和看,就已經很令我震撼了。他們是有希望的一代,今後一定是有責任並能夠承擔責任的一代。老年人也占有很大的比重。這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

紀念館裡的公共服務有,但還很不夠。一走進紀念館,我就說這裡應該有解說員,以前都是請得。旁邊一位打掃衛生的大姐馬上告訴說:等一會,三點鐘就有人解說了,是免費的。還好,而且有免費得解說。我們沒有等。因為,對我這樣一個1985年開始讀大學歷史專業的老大學生來說,這個紀念館裡展出的東西,太熟悉了。我的解說未見得比別人差。我們走了一會,就聽到後面有男生在解說,在他的周圍匯聚了一大群參觀者。他講的還是很認真的,只是有些聲光電方面的展覽沒有展示,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整個紀念館走下來,時間也就是40分鐘,而且是有我這么一個熟悉歷史的業餘敬解說在講解。然而,在這個現代化的紀念館中,一些設施明顯改進不大,公共服務方面的設施也不多。特別覺得比較遺憾的是,展出的實物比較少,大大小小複製的照片是展出的主要部分。可否複製一批文物,展出一些實物(複製品也可以的),這樣會有更好的現實感,增強吸引力。

看來,以後再到長假、短假的,就把瀋陽市的這些紀念館走一遍,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啊。今年的十一是個開始,以後不論是元旦,還是其他的節日,都要到各種各樣的紀念館中去感受歷史和過去,讓心靈得到一些洗滌。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700字篇2

我們來到了東北瀋陽,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

九一八紀念館是一座長長的石窟,裡面講述了八十五年前的一段歷史,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侵占我東三省,炸死了張作霖,引起了少帥張學良的抗日決心。我通過照片,文物,光電片看到,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頂山的居民被無原無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隊的殘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東北被折騰的血痕累累。東北人民抗戰十四年,終於結束了抗戰,趕走了日本鬼子,結束了這些可怕的生活。

出了九一八紀念館,我心情很沉重,一直在想:如果我們的國家強大了,還會遭到日本的踐踏嗎?不會的!振興中華,人人有責。

唱不完的淒涼的太行山,松花江、長城長;數不盡的滅絕人寰的屠殺,實驗和入侵。起伏在,原是平靜安詳的東方的土地上,在黃土的灰暗中傳來一陣陣警笛。一切的一切,都從那一天起?那一天,在東北,九一八!

昨日,上午,語文課上,窗外,一陣汽笛,讓我們為之顫慄“是空襲警報”一個聲音傳來,下意識地,我看了看錶,9月16日。九點18分(是不是早忘了),立刻,我明白了,這是哀鳴,這是警鐘,1931年9月18日夜,這是每箇中國人民該銘心刻骨的日子。

今天,我又一次抬頭,看看天空,現在是日出時候,天空如染血,一切都在沉默。說不盡的故事,是說不盡的災難,仿佛,我又看見,瘋狂的太陽在吞噬每一寸土地,燃燒的島國四處放火,中國,這個悠遠而又安靜的國度。此刻接受了撒旦的洗禮。天空的白雲朵朵霎時化作敵機架架,投下一顆顆罪惡的炸彈。一個孩子,他稚嫩的身體平鋪在黃土地上,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千萬兒童的縮影:嘴角流出一縷鮮血,而胸前已為彈片洞穿。手無力向上伸前,眼茫然的看著天,天空。一個個“太陽”在狂笑。“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孩子,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一個生命這樣被剝奪,為什麼?一切美好之花瞬間凋落,為什麼?

東方,太陽已升起,紅色的黎明照亮了黑色的夜,太陽發出萬丈光芒,撫慰著受傷的大地。天空,不再灰暗;太陽不再血紅。幾隻白鴿飛過,大地依舊安靜。歷史作證,我們贏了。昔日,穆旦在路上踟躕。踟躕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今朝,我在等待,等待紅色籠罩大地,北李有言“試看未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現在我願與九葉共呼“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700字篇3

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瀋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誌著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85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瀋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儘管一些日本人拚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儘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說,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著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這一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周,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布,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妝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以往發生此類問題時,大多按既定程式處理。像這次這樣公開點名,“高調”處理的方法,一方面表明,中國的檢驗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產品的質量監督越發仔細。另一方面,聯繫到日本利用所謂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副產品出口設定障礙的事實,人們感受到了一絲“貿易對抗”的火藥味。人們似乎感覺到,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中日經貿關係方面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逐漸強硬。如果將經貿關係放在全部中日關係之中去考量,我們認為,變化是必然的,強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么,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係呢?從有關報導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布屏棄參拜靖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係,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說,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係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布,除瀋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85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悽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九一八事變觀後感700字篇4

它,傷害了我們;它,攪亂了我們的和平生活;它嘲笑我們的皮膚,它壓迫我們;它,讓我們失去了笑聲。它,我們不能忘記,它就是--戰爭,歧視,侵略與恥辱。

閉起眼,我回想起來的是那些我從未經歷過,但仍然歷歷在目的一幅幅粘滿血腥的畫面,眼前這些還在走動著,滴著血的畫面,使我不禁毛骨悚然。我在心裡念叨:這難道就是我的祖先經曆日本侵略災難時的慘狀嗎?開腸破肚的中國兒童,被姦殺的無辜婦女,堆積如山的屍體,一堆死不瞑目的人頭旁是日軍得意的狂笑......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人,他們卻是那么殘忍?為什麼我們的土地就要被強大國家所侵占?為什麼我們的人民就要被強大國家所殺害?為什麼我們的兒童就要遭受強大國家的壓迫去流浪街頭?為什麼我們會被稱為“東亞病夫”?我不明白,但我要搞明白。

1860年10月6日,我們又一次遭受了大災難,我不能忘記的那段屈辱是:清政府眼看著一所座落於北京的萬園之園被毀,卻袖手旁觀地“欣賞”著它坍塌。圓明園就這樣被兩個強盜——英吉利和法蘭西燒毀了,留下的只是一塊塊白灰色又略帶黑的碎石,瓦礫和空洞的以不成樣子的庭院,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男人臉上的傷痕,帶著血的傷痕,看起來煞是可憐。

戰亂的硝煙瀰漫著整個世界,美國侵略伊朗和伊拉克成了戰爭最典型的象徵。伊拉克國內地質豐富,地下全是寶藏:石油和煤炭。也許美國人想的就是:“只要我占領了你的地盤,你就要聽我的,為我們服務,地下寶藏全歸我,你就是我的手下敗將。”美國利用先進的武裝設備打敗了伊拉克,占領了他們的國土,相信每一個伊拉克人民都不會忘記這段恥辱的!

歧視也時常在非洲出現,種族歧視又是最常見的,那些白人以他們有高貴的膚色為藉口,盡力去嘲笑黑人,去欺負黑人,但我認為黑人也是很美麗的。

戰爭,歧視,侵略與恥辱可能會在每一個國家或地區留下不平等的待遇,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