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觀看教育影片《老師·好》有感精選範文

電影《老師·好》是一出有笑有淚有時代氣息的精彩佳作。那么,關於電影《老師·好》觀後感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電影《老師好》觀後感範文,僅供大家參閱。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前幾天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于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于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鬥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核心卻沒有改變。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仿佛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前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線上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

老師的望其成才,學生的稚嫩抵抗,老師的求而不得,學生的為其努力,付出,感動,回報,並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報,但是回報卻隨之而來。你可以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可以說,這才是人本來的樣子。

觀看影片《老師好》觀後感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能今後的道路上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首先,先感謝一下“教師”這個群體。在劉慈欣筆下的小說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類會有一大批放棄勞動生產,專業從事“知識的代際傳遞”的群體。(《鄉村教師》)然而,在我們這個弱小的種群發明新的知識學習方法之前,這樣的“犧牲”仍無法避免。于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聊聊這部片子吧。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腳踏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7.5分可。

于謙老師“相聲皇后”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線上,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

最近閒來無事,就與好友相約某達影院,看這一部似乎又一“俗套”的電影。

“八十年代”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電影《老師·好》同樣將背景聚焦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無論是小賣部的無花果、汽水和冰棍兒,還是珍貴的錄音機、腳踏車,全片的布景和道具陳列無不烘托出一個切實屬於八十年代的氛圍。與以往的青春片不同,電影極其難得地將視角放在“老師”這個身份下,講的是以教師苗宛秋為核心的三班一干人等的八十年代中國青春。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高中老師諸如“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等上了大學就幸福了”、“現在還有老師管你們,等上了大學,就算想要被老師管,老師也不來管你們了”的共同訓誡。回想看看,恐怕其他任何國家的教師都不會比中國的高中教師操心更多。

電影中的“苗宛秋”正是這樣一名典型的人民教師。

苗老師並不完美,他有種種缺點。譬如說他有些古板,不夠“民主”,也不擅長學生們打成一片。他多少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些偏見,在乎榮譽,相當看重學習成績,偏愛傳統意義上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安靜。

可也正是這樣的苗老師,拮据的他為學生捐出自己的工資;他堅守知識分子的自尊心,不願腆著臉為分房子與校長爭論;彼此不熟悉時,他看見洛小乙給孩子買冰棍會驚恐大呼“丟掉!”,但他也會戰戰兢兢將桀驁不馴的少年從街頭混混的酒局喊回家;他斥責安靜浪費時間為老同學補習,又主動利用晚上的私人時間給不認識的學生免費補課。這樣的苗老師平凡、普通又正派,看似只會將“成績”當作評判標尺,實際又發自內心疼愛學生,希望他們走上正途。想必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碰到過這樣的老師吧。

1965年,苗宛秋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家庭關係,他沒能如願進入心中的神聖殿堂。1966年,高考被廢除。從此這張錄取通知書成為苗宛秋的心病,倘若他當年念了北大,如今還會在某個小鎮某所學校為某套房子摧眉折腰嗎?十年過去,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考上大學幾乎等於改變命運。苗宛秋對於安靜的器重,實際是自身不得志的投射,他將未競的理想放在安靜身上,也深知高考對於這些年輕人的重要性。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他們摔過人生的跟頭,這才慢慢理解老師當年的嚴格、苦口婆心,明白他的嘮叨究竟飽含多少殷切的期望。電影通過安靜的失利完成“苗宛秋”這個人物的成長,他最好的光輝歲月不在過去,而是和那群學生們鬥智鬥勇的時光。

于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對學生的種種關懷和愛護,在我身上都能找到影子,老師對學生那份永不放棄的執念,才是師生情誼之中最深沉的愛。責之深,愛之切。原來的不能理解,知道現在自己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候,才能懂得那份恨鐵不成鋼的愛意。如果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想一輩子都置身於那個美好的校園,我的似水流年。洛小乙對安靜的那份純潔的愛,安靜的手足無措,心裡卻是在悸動。青澀,懵懂,恰到好處。只有在那個時代,才能找到柏拉圖式的愛情,真摯,純潔,令人嚮往,心曠神怡。對患病同學的傾心相助也是專屬於那個時代的符號。這個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苗宛秋老師在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無法進入讀書的遺憾,也造就了他對同學們的嚴格要求,希望同學們一心專注於高考,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困擾,這也正是如今千千萬萬的高中老師的一個最終訴求。原來對教育體制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憤怒。直到身處大學的我才能明白這個世界的一切。也是從那時起,我才能真正的俯下身去填充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愛的事物和所需要的一切。電影中的青澀懵懂的愛慕,對老師暗地裡的反抗,對未來的期待與迷茫,對同學之間那份難以割捨的友情,全部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高中時代的那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一部好的電影,在我的心裡永遠不是人物演技線上,劇情衝突劇烈,情節安排嚴密,邏輯合理,而是真正的能觸動人心,碰到我內心最柔弱的地方。讓已過許久的我有了次灑脫的釋放,讓我的那一刻的青蔥歲月全部留在那似水流年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