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5篇精選

《少年的你》將青春片與現實主義題材結合,聚焦高考、親職教育等社會話題熱點,旨在從成人的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小編整理了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5篇精選,歡迎參考借鑑。

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

不可否認,《少年的你》在呼籲關注未成人犯罪、校園暴力等方面有著積極影響,這一點很有意義。畢竟讓更多的人關注和關心,比你我的喜好,更重要。

好了,關於影片暫時寫到這裡。

最後,我試著揣測了一下影片之外的現實:陳念遇不到小北,選擇繼續懦弱,多年後,這段被欺凌的過去,被塵封在心底某個角落,成為一道陰影,也可以繼續雲淡風輕地生活,只是偶爾想起,痛恨當初不忍苛責的懦弱。

有人會問,受害者為什麼一開始不敢站出來,為什麼不報警,為什麼不反抗……成人的世界、旁觀者的視角,孩子們遇到的問題似乎總有一百種解決方案,大家好像集體失憶一般,忘記了年少的自己,也曾那么無助、那么懦弱。有沒有人記得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成為了大人?又有多少人確定如今長大的自己已經足夠勇敢?

回憶的濾鏡賦予過去的自己太多美好的想像,其實青春根本沒有那么多高光,甚至還可能很灰暗。早在青春的路上,人們已孤身行走,與往後漫長的人生一樣。

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二

電影的開始,由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旁觀了她一個女同學被欺凌,絕望後自殺的死亡過程。後來被欺凌者變成了她自己,她祈求母親回來保護她,但是她媽媽根本沒有理會她;她祈求老師保護她,老師也拋棄了她;她祈求警察保護她,也沒有結果。後來她遇到了一個小混混(易烊千璽飾演)被打時主動報警結識了這個小混混劉北山。之後,陳念有了小混混劉北山的保護,在這段時間裡,倆人共同生活、相互幫助、互相了解,漸漸有了感情。

某次,在劉北山不在的情況下,陳念為了幫助同學再次遭到欺凌,還被撕碎了衣服、拍了裸照。劉北山回到家中看到陳念那個模樣,別提有多心疼了,拎起傢伙事兒就要去為陳念報仇,但是陳念攔住了劉北山,倆人抱頭痛哭。之後,欺負人事件的主要人物魏萊害怕陳念報警去求陳念原諒,一番言論之下陳念誤傷了魏萊,把她從很高的台階上推下去摔死了。

劉北山為了替陳念頂罪,利用所有指證,將自己“定罪”,說魏萊是他殺的,幫她把後面的事情處理完並教陳念如何面對警方。而鄭易(電影中的男警察)堅信自己的直覺,認為劉北山在撒謊,之後,劉北山快到判刑的時候,鄭易找到陳念終於說服了她,然後陳念就去自首了,她因此也得到了解脫。

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三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不要多管閒事。這個道理依舊很受用,周冬雨扮演的陳念對警察說過一句話,大致是:長大就好了,長大很多事情就記不太清了,可是卻沒有人應該教我們怎么長大。

是啊,我們學會了不計較,學會忍受。

大多數,旁觀者比施暴者更可怕,用沉默冷漠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拿起手機拍照,轉發分享點讚評論。

陳念有小北,悲傷逆流成河的易瑤只有自己,聽著《不哭》感到莫名心酸,現在無比感恩自己的父母一直在身旁陪我長大。

願這樣的悲劇儘量減少,想保護世界的你們記得保護好自己。

電影整個看完沒有眼淚,那是因為很幸運的沒有經歷過。但演員的演技真的超級贊,再一次粉上周冬雨的演技,16歲小姑娘無疑。此刻,千璽在我心裡已經是定義為演員,很真摯很打動,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千璽,真的很優秀。

看之前,已經把小說看了一遍,改動挺多,但很多地方都有還原。自從讀了大學,看電影不再是簡單的品,而是有深度的去看。小說里的陳念和小北(北野)真的無助的讓人心疼,電影裡的陳念和劉北山,真的幸好還有彼此。雖然,陳念被欺凌,但是還有小北陪她,跟在身後,陪她搞怪,套上床單,馬路邊嚇過路的車輛,陪她兜風……還好,最後的結局是美好的,期待他們最後肩並肩的走在陽光大路上。

這樣的電影值得一看,會抑有些刻意的壓抑,可哪裡會有每天都是晴天的今天,如果遇到,請勇敢的面對。

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四

很小的時候我特別內向,家裡說是那種見了陌生人低頭不問好不講話的那種。國小在非市中心區的地方上學,家長和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二年級的時候我換了班主任,典型的被頑皮小學生磨沒耐心的國小班主任,脾氣賊爆炸,我現在還記得她發火的時候做了又尖又亮的美甲的白胖的手敲在蒙了海藍桌布課桌上的樣子。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有分擔區,大清掃的時候要把自己負責的地面洗刷乾淨。我的分擔區在走廊,教室門口出去後數第二排大地磚。某次大清掃,我結束的時候收拾好東西離開了一下,忘了是去辦公室還是去衛生間了,等我回教室的時候迎接我的是地上一盆滿滿的髒水,和怒氣沖沖的班主任還有我媽(我媽那時候是教導處主任)。班主任披頭蓋臉一頓臭罵,大概意思就是我清掃完了人沒了把自己的髒水放在別人分擔區,我一個小孩還是班長為什麼這么品質低下。我說不是我的,我都收拾好了才走的(盆是開學大家每人交一個,平時都在一起,清掃的時候隨便拿一個。因為基本都是住在學校周圍的所以大家交的盆都很像)。

然後班主任就一頓說怎么不是你balabala,還跟我媽說你怎么教育孩子之類的。我們家最基本的教育就是人品必須要誠實敦厚,這可還了得,當時我媽就拖著我上樓揍了我一頓。後來高中的時候講起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我媽覺得當時一是她太衝動了,二是老師的處置方式也有問題,這再怎么著也是班級的事情,就算是我做錯了,也沒必要在處罰我之前把她找來煽風點火的。我後來的後來再一想,也許是我平時不經意傷害了誰,或者有人看我不順眼,眾所周知,教師子女一向很拉仇恨,故意使壞的。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小小孩子哪懂管理的學問,做班長狐假虎威,怎么可能不招人嫌呢。但是我後來恨的都是那個短暫教了我一年的班主任,在很多國小里班主任的好脾氣都是被磨光了的,而且教育小孩不可能都是和風細雨,也只能夠是因為這個,很多小學生都是在老師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被摧殘了心理。

三年級的時候我媽出國學習一年,我轉到了家門口的國小。我們小區屬於學區房,買房的家裡條件都不差,就算家長沒文化也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當時附小剛成立,每個年級就一個班,人口簡單環境和睦。我很高興終於擺脫了以前那個鬼地方,準備開始新生活,剛到就參加班委競選,發言之後我一個萌新全票通過成了班長,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真nb。我還遇到了我的幼稚園同學,加上一眾認識我媽媽的老師做後盾,算是成功打入新環境,頓時上天入地宛如離了五指山的孫猴子。

那個時候很興偷菜和搶車位,但是我家一向管得嚴不讓我上網玩,我每天聽他們興奮地聊著聊那完全插不上話。雖然有點失落不過也還好,新同學比以前的同學不知道有趣多少了,學校里也沒那么多破事,我很喜歡這個學校。平時體育課我們都霸著單雙槓玩花樣,有一次我們下課準備回去的時候,我聽到後面傳來一聲嗤笑“哈哈,蘿蔔腿”,聲音來自我的幼稚園同學。我當時沒覺得是在嘲笑我,後來我發現她和一些死黨表面和我玩得很好,實際上在暗地裡嘲笑我,拿我取樂,雖然我直到現在都不曉得她們都聊些啥,但是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被你以為的好朋友在背後捅刀是啥感覺。

四年級的時候我媽媽回國,我百般哭鬧最後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學校,並且還不是原來的班級。我那一年很消沉,現在想來都不堪回首,就是一種得救之後又進入深淵的絕望,不學無術,不上正課就去舞蹈隊、學校大隊部里瞎混,總之只要不在班級里去哪都行,聽寫不寫作業不交,和老師頂嘴。我同桌是一個又白又秀氣的男孩子,家裡好像是開文具店的,我那時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小霸王脾氣,看到他好看的鋼筆就借來用然後占為己有,還讓他給我帶好看的本子,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後來可能是他家長覺得不對,估計是爸媽教他拒絕我,我一直覺得軟弱好欺的男孩子鼓起勇氣在我索要鋼筆的時候拒絕了我。我忘了我那個時候是什麼感受了。

班裡有一個很好看聲音好聽唱歌也好的女孩,我們那個時候是很好的朋友,後來高中的時候我們又分到了一個班。直到文理再次分班以後我才恍惚想起來,四年級的時候我們仿佛是吵過一次架的,那後來就如同陌路了。高二以後我們又因為各種原因走得遠了,甚至圈子都沒有什麼重合得地方。我討厭過這個女孩子但是也很喜歡她。現在我已經記不起四年級為什麼要吵架,高中又如何走得更遠了,但是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滿懷喜悅地喊著“阿丁阿丁”的樣子。

媽媽工作調動去教育局,我又一哭二鬧地如願回到家門口的學校,回到我愛的班級里。總的來說生活雖然不如三年級無拘無束,但是還是每天心情舒暢高高興興的。四年級那一年對我還是有影響的,一些不好的性格還一時沒有消失,有次和同桌鬧的時候我筆尖扎到了他眼皮(or眼角,忘了,總之是個很危險的地方),驚動了雙方家長,我作為一個犯了錯從不認錯的大倔牛第一次說了對不起,當時五年級,同桌非常真誠地看著我說了句沒關係。這件事或許谷東陽已經忘了但是我一直記得,並且從那個時候起我一萬個佩服他的包容心。

國中同桌有次看到了我學生交通卡上一年級拍的照片,說你要是現在長這樣我肯定追你(竇子裕就是你個臭小子)。四年級以前,我在老師眼裡長得好看、白白淨淨、乖乖巧巧、品學兼優;四年級開始,我長得越來越凶,毫不客氣地說就像監獄裡的犯人一樣,皮膚發黃眼神冷漠充滿戾氣。

國中高中大學,留在通訊錄里的國小同學已經寥寥無幾,以前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的忘了,有的會在某個瞬間跳出來。我原諒一切在附小對我懷有惡意的老師同學,這個學校挽救了我。我也對所有我傷害過的同學道歉,以前很多時候我的性格行為是很過分的。

畢業的時候同學簿里大家約定:保持聯絡,十年後再見!十年真的很快。

爛尾,寫到最後不知道怎么結束,但是又想保持聯絡這句話留著。再次感謝附小,感謝遇見附小的你們。

觀看《少年的你》有感範文五

“你小時候為什麼欺負別人?

我沒有欺負過別人。

那別人為什麼欺負你?“

電影裡的故事主題是個青春疼痛愛情,是愛情改變了人生軌跡,是初戀都要經歷波折,是拙劣的謊言欺騙法律,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句對白。

似乎從人生脈絡上看,所有人的初生,最先掌握的是暴力。暴力也是一種道理,是從始到終,可以貫穿一生的道理。而暴力的獲知來源頗為廣泛,從孩童間爭搶的玩具,從父母教育時把屁股打紅的竹竿,是燒烤攤位一言不合砸碎的玻璃瓶渣,是電影電視劇里亂濺的血液。

比比皆是,層出不窮,暴力是各種事態中最容易被人察覺的表象。

暴力就是一句,乾就完了。

或許每個人從開始與另一個人有交流開始,暴力這個道理就在被喚醒,喚醒的早晚直接取決於個體體格的發育程度。而在發育到較身邊人更高一點,即便只有一絲一毫的程度時,暴力的表象就成了傾軋與壓迫。

這個表象可以給幼齡的兒童帶來玩具,給青春期的少年帶來虛榮,於是就有了欺凌。

在我小的時候,瘦瘦小小,是排隊的最前排,是上廁所的最後一個。所以我沒有足夠的暴力資源。所以到了現在,三十歲的我有時候都會想,要是我很健壯,我就可以如何如何。

這個想法的形成,更多是濫觴於童年經歷。即便那些經歷還沒法稱之為陰影,但仍然清晰可見。

“我想走出去”

在長大的過程中,人們都在學習。去看書,去聽講,從而去學更多的道理,去掌握更多的智力資源。這些智力資源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變成了社會規則的受益者,資源的多少就可以變現成受益的高低。

人們接收著更多的不同的道理,漸漸代替了暴力的效用。所以那些吃過讀書少吃過虧的長輩總要叮囑孩子們好好讀書,這些聽著長輩們的話長大的孩子們回頭看過走過的路,又會繼續叮囑下一代。

周而復始的輪迴脈絡,似乎在浩瀚的道理中間,無限循環。

於是,書看的越來越多,眼鏡的鏡片越來越厚,知道的事情越來越多。似乎擁有龐雜可能的未來,自己手裡也多了個能照出道路的手電,光不亮,但是往前能走。

所以這是高考最大的意義,是當今所有孩子的另一個起點。

“但是我要耗下去”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暴力。

老師有時會把這些事情當做同學間的惡作劇,課堂上點名批評,或者找來家長。

有用嗎?

父母有時會問,是不是你先做錯了什麼,不然為什麼人家總是欺負你?

憑什麼?

青春期成長的疼痛,多數植根於孩子們的期望被辜負。

不被理解的孩子們,又常常會聽到老師家長對別人誇獎自己的時候笑眯眯的說一句:

這個孩子從來不給我惹事。

是誰該幸甚至哉?

所以被欺負的孩子就在等,在耗。等過這個星期,等過這個月,等過這個學期,等到這個學年結束後的分班。電影選在了高考這個時間點,這同樣是人生最大的矛盾點,似乎熬過去就海闊天空。

耗著耗著,等著等著,盼的那天還沒來,卻懷著對這個世界的懷疑,有了後天抑鬱症。

“她還是個孩子”

當有受到欺負的孩子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都變成個例典型。

那文過飾非的時候,沒站出來的孩子還有多可憐?

暴虐霸凌事件的肇事者年紀不夠,不負刑責,不上刑罰。即便有矯正有教育,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手段,但是事情發生了以後再做疏導,覆水難收。這不是亡羊補牢的問題,這是些根深蒂固的創傷,校園霸凌如此,性侵幼女如此。

事情發生了以後,有人來表達哀傷與同情,來告訴受害者他們會嚴懲。

但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或許以我的身份來說這些事情很不恰當,我應該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告訴大家有好的辦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但我一路走過來,我還沒有見到。是我知道的道理還不夠多。

換個角度看,任何人都沒辦法對尚未發生的事情進行控制,沒有人有時光機和任意門,去及時制止那些不美好。可是,這也是一種無奈和妥協。

肯定有美好,所以我們也就只能選擇相信。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放之四海而皆準。

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被我們安心的帶到這個世界來,不被過度保護,

可以沒有抑鬱,可以放眼童年,放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