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

我有一個慈愛的母親和一個學富五車的爸爸。我的爸爸媽媽一天忙的暈頭轉向,但是他們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來陪我們。使我們感到了童年的快樂。 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收看晚上8點中央1套播放的精彩電視劇。在電視圖片下面有一行字,由於我這時一個字也不認識。我就產生了學字的念頭。所以,我就每天晚上,拿著根粉筆蹲在地上,回憶剛才所看到的字,我就一邊回憶一邊寫,寫完一個讓爸爸讀一讀,自己跟著爸爸讀一遍。經過長時間的“特殊”訓練,我在上學前班的時候,我認識的字就比其他的同學多認識幾個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轉眼之間過了兩年了。 兩年之後的一次玩耍使我認識了一個刻骨銘心、沒齒難忘的道理。事情是這樣的:在這天中午,我和胥剛、宋曉亮、何磊幾個在‘花果山’上捉螳螂和蝗蟲,我膽小如鼠,只敢捉一些懦弱的蝗蟲,正玩的高興時,爸爸叫我去吃飯,我只顧著玩,沒在意。再爸爸叫到我第三次時,爸爸忍無可忍,怒髮衝冠的向我走來,把我叫到家裡,爸爸大發雷霆地對我說:“玩的時間你不要太長了,如果爸爸叫你做事你三次不吭聲,你就會被爸爸責備的。這就是事不過三的道理。有在轉眼間過了三四個周期。” 有一天爸爸媽媽帶著姐姐和我去廣場玩耍,我們在廣場上歡蹦亂跳,爸爸媽媽卻在一旁望著我們的笑臉,反覆在回憶著他們童年的快樂。 現在我長大了,我應該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了。在一次媽媽做飯的時候。我用一點小事回報了媽媽應該得到的報酬: 今天中午,媽媽在做飯,我問媽媽我有什麼做的,媽媽說:“那你把水倒進鍋里。”說著我就把水倒進鍋里。還把乾糧放進籃子裡,就這樣,媽媽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不一會兒,飯做成了,我們吃著香噴噴的飯菜,說著自己快樂的事。 我比父母得到的東西多,但是,等我長大以後,父母親得到的東西就應該比我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