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之夜

到桂林的第二天晚上,我們在酒店看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後,來到了灕江江畔,乾什麽呢?原來是看鸕鶿捕魚。我興奮極了,心裡在想:不知這些鸕鶿捕魚和我們課文中所講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我們上了遊船,在船上,導遊一次又一次地叮囑我們:“鸕鶿長得有點象鴨子,但千萬不能把鸕鶿叫鴨子,因為,鸕鶿是漁民的命根子,漁民們就是靠鸕鶿賺錢生活的,甚至把鸕鶿當作自己的孩子,當聽到別人叫它們鴨子,心裡會很難受的,而且,當鸕鶿捕到魚時,還要拍手叫好,如果它長時間沒捕到魚,還要“喲!喲!”地喊兩聲,鼓勵鼓勵它,但不能拍手。”

從窗戶望過去,只見遠處漆黑的江面上閃著幾盞漁火,當遊船慢慢駛近時,終於看到了幾艘竹排,竹排上漁人正拿著竹篙劃著名江水,每艘竹排上面都站著四到五隻鸕鶿,奇怪的是每艘竹排都有一隻白色的鸕鶿,其他鸕鶿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我找了個好位置專門觀看一艘竹排的鸕鶿表演捕魚。看,漁人用竹篙輕輕地拍了拍站在最前面的鸕鶿,它很聽話地飛快地鑽到水裡,大約過了5分鐘,這隻鸕鶿上來了,它又短又細的脖子一下子變得又粗又長,它昂著頭,還不停地甩著腦袋,好象向主人表功,漁人抓住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進魚簍里,擠出來的魚還活蹦亂跳的呢,接著又趕另一隻鸕鶿下水。不知不覺,已過了三十分鐘,這5隻鸕鶿共捕了九條魚,真棒!

你知道為什麼漁民訓練鸕鶿,而且要在晚上捕魚呢?

那是因為灕江江底的石頭很多,容易將魚網刮破,所以漁民就想出這個鸕鶿捕魚好辦法。再是魚兒喜歡往光亮處游,竹排的前頭掛著兩盞汽燈,它們照亮了水面, 鸕鶿就看得清水裡的魚和容易抓到魚了,第二天一大早,漁民就把魚賣給集市的魚販,這個夜晚,不但漁民漁獲甚豐,我也獲益非淺,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