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杜甫草堂

今天,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和佳佳姐、楊楊姐一同來到成都杜甫草堂參觀。

聽解說員說,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風景入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在這裡,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 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 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 >、>、>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 匡世濟民的責任感始終存在於他的心底,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一旦現實中出現促使他 的憂患意識復甦的因素,詩人便又回到憂國憂民的創作軌道上,著名的 >以及>、>等詩篇,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寫成的。正因為杜甫寫下了這些不朽的詩作,所以後世把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我們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參觀完後,我們戀戀不忘地離開了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