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桂林的遊記作文600字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跟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桂林的遊記作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桂林遊記

今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了楊堤碼頭,開始了竹筏漂流灕江之旅。百聞不如一見,灕江真像課本中描寫的那樣,水是那樣靜,仿佛如一面鏡子,映出藍天青山;水是那樣的清,水中的水草、沙石清晰可見;水是那樣綠,綠得像塊無暇的美玉。

筏工李師傅帶著我們靜靜地漂在江上,任竹筏隨水漂蕩,不時地指點著兩岸的奇山怪石。兩岸高高大大的鳳尾竹迎風蕩漾,時時地點頭,歡迎著遠方的賓客。放眼望去,水面如鏡的江水倒映著一座座墨綠色的山峰,藍天做底,朵朵白雲襯在凝脂般水面上,仿佛是天外仙境。輕風一過,微瀾蕩漾,江水猶如起了皺的綠綢,陽光點點,江面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好像在綠綢上撒了一層碎銀。

灕江的水讓人驚嘆不已,灕江的山更是美妙絕倫。灕江兩岸的山石非常奇特,一座座毫不相連,不高、不威猛,少些耀武的雄姿,倒是增添了許多秀美。青翠的山峰層層疊疊,遠看像是石林,近看形態各異。“小同學,請向左前方看,像不像一隻大手套!”李師傅的聲音又傳了過來,我們順手一看,果然一雙大大的綠色的“棉手套”伸在眼前。再望右看看,險要的“五指山”又展現在眼前。那馱著背,背著孩子的是“望夫石”;駝峰高聳,邁開大步欲想過江的是“駱駝過江”,緊接是’蟠桃迎賓”、 “神筆峰”,還有聞名的“九馬畫山”,真讓我目不暇接。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美麗的、天然的大畫廊,兩邊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下面是水波蕩漾,迎面是微風輕拂,真讓人心曠神怡,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

我愛這山奇水秀、風光旖旎的灕江。

桂林遊記

去年暑假,我的願望終於達成了,爸爸帶我去瀏覽了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稱。百里灕江“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天。”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洞幽景奇、瑰麗壯觀。

我們先去了美麗迷人的灕江,站在船的甲板上,放眼望去,江水波濤凶涌,奔騰的江水流向天邊,一眼望不到盡頭。兩岸高山聳立,坐落在山谷,像被斧子劈開了一樣,有的像新生的竹筍、有的像駱駝、有的像老人、有的像臥在水中的駿馬......色彩明麗,千姿百態。船行了一段路,我們來到了象鼻山腳下。象鼻山又稱沉水山,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長108米。像一頭巨象伸著長鼻,如同一座小島一樣立在江中,象鼻和象身之間有個圓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水月洞裡江水通流,可行小船。在明月之夜,它的倒映形成了“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

從桂林沿灕江舟行至陽朔,一路上美景數不勝收,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九馬畫山了。我目不轉睛的盯著這座山,只見陡峭的石壁上幾匹駿馬若隱若現。我仔細的數著,看見了一匹躍上天空的黑馬,仿佛要奔向天空的盡頭。在它的旁邊有一匹白馬,仿佛要和黑馬一爭高下,也在拚命奔跑。接著,我又看見一匹矯健俊美的白馬,好像有人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旅程。我把眼睛都看花了,再也看不出第四匹馬了。我問爸爸看出幾匹馬,爸爸說:“我看出了兩匹馬。”“哈哈,還是我厲害。”不知不覺船就靠岸了,導遊帶領大家趕往下一個景區。

很快,我們又來到了冠岩山洞,洞內寬敞,如同宮殿一般,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岩石,在五彩斑斕的霓虹燈的照耀下,顯得光彩奪目。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熊貓在吃竹葉,有的像一條大白鯊,張開血盆大口。最奇特的是一塊像松鼠的岩石,他翹著尾巴,好像要把天空頂破似的。我們又乘小舟在洞內細細游賞,每人還配有一個小手電筒,我打開手電筒,借著手電筒的光隱隱約約看到河裡有幾條小魚。四周到處都是怪石雲海,神秘莫測,只有微弱的燈光。周圍的岩石好像更低了,仿佛要碰到我一樣。

短短几天,這次快樂的旅行就結束了。

桂林遊記

今年國慶,我和媽媽來到了人間仙境——桂林遊覽,灕江的美自古就被眾多的文人騷客反覆描繪,而今日的銀子岩更讓我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了造物主的恩寵沐浴。走進銀子岩,看到那一處處景觀,明白了什麼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巧奪天工”……讚嘆、驚訝、緊張、讓我越來越興奮……這裡的鐘乳石奇形怪狀,在各色燈光的照射下,一條條石筍就像綴滿了銀粉(這應該就是“銀子岩”三個字的由來吧)。這些石筍白的像一塊塊玉石,紅的似一簇簇珊瑚,綠的若一片片翡翠,黃的如一顆顆琥珀……燈光與自然的石筍融為一體,好一個人間仙境!

銀子岩洞裡有“三絕”---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音樂石屏氣勢偉岸,彈指有聲,聲如天籟;廣寒深宮就像一個繽紛的林海雪原 寬闊遼遠,不知其源頭;雪山飛瀑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石壁,因反射或折射的強光而閃閃發光,一瀉而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對它也許是最好的寫照。銀子岩洞內還有“三寶”,分別是“獨柱擎天”、“佛祖論經”和“混元珍珠傘”。場面恢弘,氣勢磅礴的佛門眾派高僧大德,道家各路神靈的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絕。洞中還有一些地面的沖積岩酷似萬里長城,蜿蜒起伏在洞穴之中;岩頂的怪石在燈光的輝映下,有的似巨大的豎琴排列整齊,有的像南天一柱的定海神針,還有的如雄師猛獸,奇美景象應接不暇……

接近出口處有一寬敞平坦的 中央大廳,大廳右側有一泓地下水泊,把邊上矗立的石柱、石筍、石花的倒影如鏡面般反射出來,附著五彩射燈的效果,給人動畫世界的迷離幻覺。水面上的岩石陡峭崎嶇,類似於高層建築,從上俯瞰,感覺是在高山中的橋上行走,又似俯瞰眾生般,覺得這景象陰森的可怕,好像妖鬼齊聚的海底龍宮。整個小半面的水面,再往前行走的過程中,不同的位置至少可以看出不同的風光,每個遊客都想把這景色拍下來,卻怎么也拍不出其中的味道。頑皮中撿起一塊石子輕輕擲水中,水波一漾一漾的盪開去,才猛然情形:這海市蜃樓竟被營造得如此逼真!

行走在神秘的洞府中,一邊想像億萬年前那一次岩漿運動,想像山體從海水中冉冉上升,想像岩漿在猛烈的噴瀉之後,瞬間冷卻,冷卻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各種令人驚訝的奇形怪狀。一邊又不時地有一滴又一滴冰冷的水落在臉頰上,這該就是終年不棄不捨地依念鐘乳石的重水吧。他堅持不懈地垂落,不指望穿石,卻凝聚成這根根怪柱,看它的人來了來,去了去,沒有人留意它滴淚成石的過程,卻只關注它滴落的結果,但它,卻給人帶來了驚嘆的同時也帶來了歡樂。其實,我們該看到的是它永不放棄的努力,哪怕努力在微小,也使持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形成了今日名聞天下的溶洞奇觀。

我們從這一滴水的歷程中是否感悟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