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排球技戰術變化之我見_英語教學論文,現代排球技戰術變化之我

現代排球技戰術變化之我見

汪嘉偉,中國男排主教練

世界排壇技戰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男排非但沒能跟上前進的步伐,反而步履維艱地在世界12強之外徘徊。是這個 世界變化太快,還是我們沒有弄明白?於是,我們請來中國男排主教練汪嘉偉,聽他談談世界排球技戰術變化 的特點,看看我們差在哪?要縮短差距應該做些啥?

七八十年代,中國男排的一攻技戰術在世界排壇是有一定地位的。因為那時發球的攻擊性不如現在,接發 球的壓力相對較弱,為中國隊一次攻戰術的發揮帶來了空間。但是,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跳發球技術和 後排進攻戰術的出現,以及對防反在排球制勝規律中重要性的認識,世界排壇以歐洲為代表的一些隊開始發生 變化:更加重視防守反擊,技戰術向著簡單實用化發展。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防反問題。

在變化發生前,中國隊雖然憑藉著一攻、攔網的優勢在亞洲稱雄。在世界排壇也算二流水平,但實際上是 沒有什麼防反能力的。防守不行,反擊自然也就沒有了基礎,因此這種隊伍是很脆弱的。這是中國男排在當時 世界排壇的特徵,而且這種特徵今天也還在。八十年代中期,當世界排壇觀念開始發生變化後,我們的觀念卻 還停留在自己全盛期的感覺里;一次攻很漂亮、能組成各種各樣的戰術,然後是攔網,偶爾一兩次反擊……然 而,忽略了防反,沒有了得分手段,吃虧也就吃在於此。

比較而言,每球得分新規則的使用,使一次攻的地位變得很重要了。但是,一支隊伍不能光靠一次攻,取 勝的關鍵還是防反。

防反是一個系統,它由發球、攔網、防守、反擊4個環節組成。 一支高水平的球隊,這4個方面的能力都是 很強的。特別是使用新規則後,打到關鍵比分,防反能力的高低就體現出來了。

長期以來,發球技術的薄弱,攔網與防守結合的簡單,限制著中國男排向高水平的發展。如果我們的教練 員都能充分認識並有意識地加強防反技術的訓練,培養出一批能攔能防能進攻,發球也好的運動員,中國隊就 很有希望了。假如還是原來那種進攻必須傳球到位才能扣球,不到位就亂;攔網是碰得上就攔,而不是有組織 的;防守也沒有套路,那么,防反就無從談起。沒有防反,隊伍也就象少了一條腿,無法打出水平。

中國男排應主要在抓穩定一次攻的前提下狠抓防反。防反的第一關是發球。發球不僅要有準確性與攻擊性 ,而且還要有戰術,這裡既有個人的戰術,也有全隊的戰術。其次是攔網,要求有組織性。中國男排歷來攔網 習慣各自為戰,運動員跳得很高,很多人可以達到3米50, 但沒有組織,技術也不行;整個隊的攔網也沒有節 奏感,什麼球該攔、什麼球該防,沒有合理分配。而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中國排球界做的也不夠。

防守技術是中國隊所有技術中最薄弱的一塊,也是各項技術里練起來最辛苦、最耗時的,雖然我們一直在 抓,但期望在短時間裡將防守水平提高到什麼程度也是不現實的。但沒有這一步,中國隊不可能打到高水平。 我們許多地方隊對這一點認識還是很不夠,訓練—活動開就是發球、進攻、一次攻,要知道,沒有防反,這些 練得再好,也只練了一半。如果再不提高對防反重要性的認識,是不可能成為一支強隊的。

其次是技戰術的簡單實用實效性的演變。

過去中國男排的戰術是很多的,前飛、後飛、前後交叉、夾塞、雙快—遊動等等。為什麼現在用得越來越 少了呢?原因很簡單,跳發球技術的運用與發展,球速越來越快、力量越來越大,一傳到位越來越難,因此, 組織這些戰術也就越來越難了。

於是,充分利用網長兩邊快速甩開和前後排立體進攻等簡單而實用的戰術開始出現了。

現代排球的技戰術是講求實效的,當兩邊快速甩開戰術能達到同樣的進攻效果時,那些繁複的戰術就顯得 有些得不償失了。慢慢的,簡單實用打法發展起來,副攻的戰術快攻就是快攻,短平就是短平,再往下不僅快 而且高,有意識地往後區打,二四號位的進攻都是以長線為主,以突破對方的攔網。這就是這兩年明顯的變化 。

立體進攻中二號位進攻的作用越來越大。當年這種低弧度進攻的戰術並沒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是,現在看 來,這個位置的進攻具有幾個特點,一是不好攔,攔網的節奏不好掌握;二是這個位置作為一個主要進攻點, 放置的都是些高大隊員,能有效阻止對方四號位的進攻,是非常實用的。從去年的世界錦標賽就不難看出,意 大利,南斯拉夫等隊扣球得分最多的都是這個位置上的隊員。

技戰術的發展和新規則的運用,使排球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來回球多了,比賽更精采了,看似簡單的戰 術,組合起來卻更合理更有效。戰術在這種合理原則下逐漸多了起來。立體進攻將前後排快球結合在一起,而 後排隊員如今能扣出快球、近體快球,這些都是過去不能想像的。

戰術的實效性變化,對二傳手的要求越來越高。義大利、南斯拉夫隊水平高是跟他們的二傳隊員的個人能 力分不開的。為什麼戰術變化少了,對二傳的要求更高了呢?因為過去有一傳的保證,進攻隊員又有很多假動 作吸引對方攔網的注意,二傳的壓力相對要小。現在沒有了這些戰術,偶有雙快,更多的是單人快球,能給二 傳掩護的進攻隊員越來越少了,所以,戰術組成雖然簡單了,但對二傳人網上處理球的能力、傳球速度、隱蔽 性及傳球的技巧要求更高。

嚴格說來,世界排壇技戰術的簡單實用實效性發展,本質上還是運動員個人能力與水平提高的使然。

於是,這就引發出第三個話題:中國男排訓練與體能的問題。

長期以來,重下肢訓練的中國男排、上肢與腰腹的力量很弱,因此滯空能力很差,在空中很難做動作,控 球能力很低。如果上肢、腰腹力量強,不僅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而且連續起跳的能力也強,能在空中控制身 體,就能夠做許多動作,而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比如我們的新隊員,隨便蹲腿(槓鈴)力量都能在150—160 公斤,可上肢挺舉40公斤做10個都很吃力。在歐洲,我們看到阿根廷隊隊員站在那兒挺舉90公斤,跟玩兒似的 ,把我們的隊員都驚呆了,差距可想而知。

除了認識上的問題,還有一個手段問題。身體訓練是一門科學,聯合器械放在那,練的方式與量不同,效 果是不一樣的。在國外,身體訓練都配有專門的教練,練什麼,怎么練都是非常嚴格和科學的。而我們地方隊 現在的體能訓練大都還停留在主要蹲蹲腿,蹲完後再隨便練練上肢就完了的水平。這樣不行。國家隊每天都要 練力量,而且練完後還有專門的時間用於上肢訓練。

儘管由於觀念上的滯後,使中國男排拉開了與世界強隊間的距離,但是只要我們對當今排壇最新技戰術有 清醒的認識,緊跟潮流抓緊訓練,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現代排球技戰術變化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