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中引經據典的段落

聯考作文中引經據典的句段

1、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於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假如當初唐宗不能聽取魏徵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納忠言者昌;拒納人言者亡。假如劉備能聽信忠言,戒驕戒躁,又何至於落得個大事難成,白帝託孤的結局呢?假若當初劉備不能三顧茅廬,虛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業興旺,就必須廣開言路,察納忠言。假若當初周厲王能聽從良言,不鉗民口,又何至於落得個眾叛親離,被流於彘的下場呢?假若當初趙太后不能聽從觸龍的勸諫,讓長安君“質於齊”,又怎能得到齊國的援助,使國家擺脫困境呢?要想使國家興旺安定,當權者就要善納人言。假若當初楚懷王能聽取屈原的意見,又何至於落得個“兵挫地削”“客死於秦”的下場呢?如果當初康熙不能採納周培公的進諫,又怎能取得打敗吳三桂,平定三藩的輝煌業績呢?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興旺;不能虛心納諫,則國家衰亡。假若當初吳王能闔閭能聽從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於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呢?假若當初越王勾踐當初不能採納范蠡、文種的意見,又怎能實現滅吳復國的願望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於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徵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2、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蒐集整理、筆耕不息,哪裡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如果沒有陳景潤身居斗室,痴心硬幹,沒有他十幾年如一日的運算推理,鑽研不止,又哪裡會有數學領域陳氏定理的發現!如果沒有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讀,挑燈夜戰,哪裡會有史學巨著《史記》的流傳。

3、心正則筆直。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了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宋末的文天祥,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的《正氣歌》?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繫楚國,不寫下了憂愁幽思、感天動地的《離騷》?唐代的大詩人杜甫,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不是寫下了感嘆時世,渴救眾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意興豪放,一生傲視權貴,不是寫下了想像瑰麗、渴望自由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清代的小說家曹雪芹,茅屋瓦舍,歷十載批閱之苦,不是寫下了氣勢恢弘、柔情萬種的《紅樓夢》?

4、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這樣嗎?有勤,才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有勤,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報國的偉業;有勤,才有了曹雪匠“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壯舉,也才有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紅樓夢》。有勤,才有了蘇秦“頭懸樑,錐刺股”的刻苦,也才有了合縱六國,一人身掛六國相印的佳話;有勤,才有了王獻之墨染池水的傳說,也才有了歷史上不朽的王氏書法。有勤,才有了張海迪“當代保爾”的稱號,也才有了“通五經、貫六藝”的這位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我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不也曾積數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嘆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補拙是良訓”嗎?由此可見,碌碌無為與大有作為之間差的不就是一個“勤”嗎?勤,有如一架彩橋,把人們從無知引向有知,從有知引向有才,從有才引向有為……

5、古往今來,因感情親疏而導致錯誤認知事物的事例不勝枚舉。李牧一心為國,“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謂戰功赫赫,卻因趙王的不信任而慘遭殺害,最終也斷送了趙國的大好江山。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卻因為對馬謖的過分信任而誤下軍令,失卻街亭,從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白才氣超人,“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卻因唐玄宗的疏遠而一生漂泊,壯志難酬……可以說,歷史上許多悲劇的誕生都是由感情的親疏引起的。

6、試想,從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授能、“兼聽”,而開創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才,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後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

7、擁有是美麗的,但不要因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陽,你還會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甘霖,你還有露珠的滋潤。可以構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優裕和舒適,怎么會寫出《離騷》這樣燦爛的篇章?司馬遷不失去個人的名譽和尊嚴,哪裡會成就《史記》這樣輝煌的巨著?.

8、我喜歡婉約中透出英氣的李清照,雖是“人比黃花瘦”,也高歌“不肯過江東”的項羽;我喜歡意氣豪邁又沉鬱冷峭的陸游,雖只能“夜闌臥聽風吹雨”,但“位卑未敢忘憂國”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歡嫉惡如仇又心懷柔腸的魯迅,雖多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但也有“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9、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讀《西遊記》,我們能學到孫悟空的嫉惡如仇;讀《紅樓夢》,我們能體會到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讀《水滸傳》,我們可以領略到梁山好漢嫉惡如仇的英雄氣概;《讀駱駝祥子》,我們可以感受到舊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10、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而英雄,卻常常難以用距離或時間的密度來衡量。遠的有家貧少年岳飛,我們在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見他在民族氣節的大江高唱《滿江紅》;近的有平凡青年雷鋒,我們向萬里之外的美國西點軍校望去,仍可見其助人為樂的精神在閃爍;再近的,有抗洪勇士高建成,己暑盡寒來,我們的腦海中仍可見他舍已救人的情景。近的有民族英雄林則徐,透過百年的風雲,至今我們仍可見迷漫在虎門的禁毒硝煙;再近的,有文壇巨匠魯迅,世易時移,至今我們仍可見他頭頂上根根直立的怒發。近的有清朝將軍鄧世昌,百年之後,我們仍可見他駕船向敵人撞過去的那壯烈的一霎那;再近的,有特等功臣王偉,雖是機毀人亡,我們向煙波浩淼的南海望去,仍可見他誓死保家衛國的赤誠。近的有一心為民的孔繁森,我們向人煙稀少的西藏望去,仍可見他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光輝形象;再近的,有人民的好警察方堃,幾個春秋已過,我們仍可見他奮不顧身的英雄身影。近的有戊戌君子譚嗣同,我們在百年之後看去仍可見他在國運衰微的關頭大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再近的有民族作家魯迅,我們在多年之後想去仍可見他在山河淪落的日子疾書“我以我血薦軒轅”。

11、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風火闌珊處”的釋然。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瀟灑。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壯志凌雲。

12、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立功名於世者,無不是從小處做起,注意點點滴滴的積累,有意識 地培養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斷自我完善的。若無每日聞雞起舞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無長年筆走龍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揮毫蓋世被尊為書聖呢?若無半生鑽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陳景潤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譽世界呢?

13、屈原在其“聯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未被採納卻“忠而被謗”的苦難中,仍能“哀怨托離騷,孤忠報楚國”;司馬遷因秉筆直書,“不溢美”“不隱惡”而遭受腐刑,卻能“憂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杜甫雖“長夜沾濕”“布衾似鐵”卻依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吟誦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絕唱。他們不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難,而是用全部的熱情和才智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升華了自己也點綴了歷史。

14、歷史常給人以警示,假若當初商紂王能廣開言路,察納忠言,何至於落得眾叛親離,葬身火海的下場呢?假若當初蔡桓公聽從扁鵲的勸告,又何至於病入膏肓而一命嗚呼呢?反過來說,假若當初齊威王不採納鄒忌的諷諫,又怎能使齊國“戰勝於朝廷”呢?假若當初秦孝公不聽商鞅之諫而實行變法,何以能稱雄於六國呢?假若當初唐太宗不聽從魏徵的勸諫,又怎么能有“貞觀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見,不善納人言者,亡;善納人言者,亡;善納人言者,昌。

15、選擇是一個嶄新的開端,選擇高聳入雲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選擇波涌浪滾大海便需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選擇寒風勁厲的荒漠便需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博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