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經典語錄

張瑞敏語錄:“出交通事故的不一定就是快車”

《中國企業家》:海爾的成功和快速發展令人驚嘆,也有人擔心海爾發展速度太快了,會有一天“倒不過腳來”。尤其是在管理的剛性和人才的培養上,能否一直適應海爾的

這種快速擴張?

張瑞敏:打個比方,在公路上出交通事故的車並不一定就是快車,慢車也不一定就安全。有經驗的車在路上可能跑得很快,但是到了十字路口,他可能會減速、停車。企業的

發展也是這樣,最關鍵的是你要高速增長,這過程中你對外部的環境是不是非常清楚,對你自身的能力是不是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的話,那么不管快慢,都會影響發展,關鍵是

怎么規避風險。

而且我認為,對企業來講,一位是現金流量,而不是資產負債率,也可以說不是利潤,因為現金流速快了,合理了,做得正常了,利潤應該是在其中了,最關鍵的是把財務質

量搞好。

張瑞敏語錄:“海爾是居危思進”

《中國企業家》:海爾已經做得這么好,但是海爾依舊聲稱在挑戰滿足感,你這種危機感從何而來?

張瑞敏:北京一位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現在很不錯了,要居安思危呀!我說不是居安思危,我們是“居危思進”,本身不存在“安”這個概念,什麼叫“安”?任何

一個企業,可以說沒有哪一天得到安寧,所以我更欣賞比爾·蓋茨的那句話,“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從這個角度來講,每天你都充滿了自我挑戰。有人說新經濟使我們

和外國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其實完全是兩個檔,即使電子技術差不多的話,但在商業領域,你完全比人家短一截兒。比方電子商務,單是一個企業能不能做好電子商務,我看不

行。從整個大環境上看,中國與美國和日本比還有很大距離。

張瑞敏語錄:“對管理者來說,沒有比御駕親征更有效”

《中國企業家》:現在你不再做總裁轉做執行長,對這個角色的調整,你出於怎樣一種考慮?

張瑞敏

張瑞敏:我研究美國公司的結構,感到它比較有道理,董事長主持董事會,但日常事務由總裁來處理,ceo介於總裁與董事長之間,把整個大的決議變成一個指導性的建議。我

認為,在現代企業中,一個人叫董事長也好,叫什麼也好,游離出來之後,每天只考慮一些大的決策,至少到目前還不太現實。為什麼呢?你不到一線去,你不到市場上去,人們

都看不到你,你坐在那兒冥思苦想的事情只能是遠離市場的,作出的決策怎么會正確?

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對管理者來講,沒有比御駕親征更有效。我們小企業往往得大企業病,規模沒多大頭兒就早早脫離一線了。我到美國去,一個中國人在那兒當一家公司

的副總裁,他說“我在這裡就像一條狗一樣,每天要工作16小時,玩命地乾。”

當然很多具體的東西,我不一定過問得非常細。但是中國和國外的一些企業還不同,決策之後,他下面的人會執行得很到位,但中國呢,底下的人不知道應該怎么執行,你還

要想辦法把他變成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