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蹤跡作文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愛是灌溉祖國之花的精神甘泉,是伴隨少年兒童成長曆程的動人鏇律。愛的對象很寬泛,愛的感覺很複雜。有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有人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而煩惱;有人對師長的無私奉獻感激不已,有人對父母的望子成龍心存疑慮;有人不明白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友誼與競爭,有人不知道怎樣回應異性朋友特殊的眼神……少年兒童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期,對愛的感受最自然、最豐富,也最需要坦誠的交流和正確的引導。

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沒有愛的學校,不過是一片戈壁沙漠。愛是需要播種,愛是需要培育。為此,醴陵市來龍門聯校丁家坊國小為認真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展示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的情感世界、幫助孩子領悟愛的真諦、體驗愛與被愛的快樂,積極組織廣大師生參加由全國少工委辦公室、中國教育學會、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新浪網等主辦,中國教育報、中國少年報、文藝報等強力支持的“愛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徵文大賽。

本次徵文活動要求學生把握身邊的平凡點滴,留意生活的細微瞬間,拿起自己的筆、用最真的情感抒寫對自然的博大之愛、對朋友的友誼之愛、對家庭的親情之愛、對社會的無私之愛以及對國家民族的莊重之愛,繪就出心中的愛之地圖,閃爍溫馨的人性之美,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

據悉,中國教育報、中國少年報、文藝報、中國基礎教育網等媒體也為活動提供了強力支持並選載優秀作品。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當代教育”欄目還從參賽徵文中挑選出感人的情感故事作為藍本,拍攝關於孩子們情感故事的專題片,並適時組織各界專家學者及學校教師展開一場關於當代孩子情感教育的“大討論”。

據統計,經過數月的稿件整理,徵文活動總計數十萬中國小生踴躍參賽,3000多家學校積極參與組織,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4萬餘份,組委會共評出900篇優勝獎作品和165家學校組織獎。醴陵市丁家坊國小表現突出:有朱蕾、黃文和張文雅等3位同學的徵文喜獲全國優勝獎及入書,該校榮獲組織推薦獎,並由主辦單位頒發了獎品和獲獎證書。

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喚起了廣大民眾關注教育,將一代一代的孩子培養成具有民族傳統,民族意識,民族榮譽感的高素質的接班人。

目前,這套由王蒙、顧明遠、霍懋征、曹文軒、楊紅櫻等權威教育家、作家傾情打造的“情感教育讀本”——中國版《愛的教育——中國孩子的情感日記》已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出版國小生卷、國中生卷和高中生卷,在全國各大書店上架面世。

記得兒時在去幼稚園的路上,父親溫暖的大手總是緊緊地握著我的小手,淺淺的小腳印旁,印著父親那一雙深深地大腳印。我總是抓著父親的手,又蹦又跳,而父親則跟著我時而向東時而向西,不時還提醒我小心點。遇到陰雨天氣時,潮濕的地面上就只留下父親那一連串的大腳印了,而我則輕舒地趴在父親的背上,感受著他那寬厚的後背的溫暖,偷偷地笑,父親有時會隨手擦擦頭上的水珠,轉頭望望我,然後又接著向前行走。那時我根本無從知曉他頭上的水珠到底是雨珠還是汗珠,至今我也沒有過問過。天晴時,交錯的腳印;陰雨時,連串的腳印。都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裡。

上國小的路上,小腳印漸漸地變大了些,但那雙大腳印依然存在著,這次是母親的腳印了。我們母女倆始終並排著,慢慢地向前行。我背著書包,拉住母親的手,感受著她那手心的溫度,有時是溫暖的,有時卻是冰涼的。每當到了學校門口時,母親的腳印就不再延續了,她總是佇立在校門外,望著我踏入校門,我的小腳印踏實地向前走著,走得很穩很穩,不再像兒時那樣歪歪扭扭了,因為母親的那雙大腳印久久地停在那兒,給了我無限的安全感。

上中學了,從家裡到學校的路程也遠了。每天,我都是乘公車去學校,但小腳印旁還是有大腳印的蹤跡,不過只是留下的腳印減少罷了。天還未亮,母親就早早地起來給我做早飯,吃完早飯後,因擔心天黑,去車站的路不好走,母親就打著手電筒送我,在去車站的路上,手電筒發出了微弱的光,照亮了母親的大腳印和我那雙長大的小腳印,我倆的腳印穿過一條條街,一個個小巷,就這樣走著,走著。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但無論在哪,始終有一雙腳印陪伴著我,這相隨的腳印,讓我感受到父母對我那份偉大的愛。他們的腳印陪我走過了無數個春秋,深深地刻記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但此時此刻,我還是想告訴父母:我已長大了,我的小腳印也逐漸長大了,你們就放心的讓我獨自行走,獨自去追尋那遙遠的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