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頤和園的作文

從我們住的白石橋走大約五公里就到了頤和園。這時的頤和園正值春季,像個美麗的大公園。在一座座布滿琉璃瓦,金碧輝煌的宮室旁,不時嗲溫暖追著奇花異草俊俏的身影。合歡樹、太白花、千年古松……這些花草樹木形態各異,顏色不一,

襯托著富麗堂皇的宮室,很值得觀賞。

我們走上了一條五彩的花石子路。粗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亂不堪,五花八門,可細細研究,卻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組成了各種圖案,或花草、或人物、或宮室、或器皿,真是美麗動人。

順著小路一直往前走,就來到了聞名於世的長廊。據說,這是慈禧太后為了觀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長廊。長廊很長,一眼望不到頭,長廊的頂有二百七十三個五彩間隔,每個間隔里都畫著五彩的畫。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側有紅柱,紅柱之間由綠色的圍欄相連。綠欄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賞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一座玲瓏寶塔聳立在山上,這就是佛香閣。

登上佛香閣,向下眺望,園內的景物大半盡收眼底。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很靜,像一塊翡翠。小船從上面輕輕滑過,留下一道淺淺的水痕,仿佛是劃在翡翠上的一條碧痕。微風吹過,水面盪起粼粼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浮光躍金,十分好看。遠處,十七孔橋的影子倒映在水裡,模模糊糊的,不清楚,不真切。

夕陽西下,我從佛香閣上下來,懷著萬分喜悅的心情,匆匆走出園門,結束了一天的旅行。

走進頤和園古色古香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兩隻說龍不像龍,說鹿不像鹿的黑色動物,外形像鹿,頭上有角,全身長著鱗甲,還有一條尾巴。我常去動物園,從未見過這等怪獸。導遊小姐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對我們說:“這是麒麟,是象徵祥瑞的動物,古代傳說中經常見到,早已滅絕了。”我聽了恍然大悟:強者生存,弱者滅亡。大自然是多么的嚴酷啊!

繞過大殿,一陣清涼的風迎面吹來。我睜大眼睛一看,昆明湖邊的荷花盛開了。一朵朵粉中透白的花兒,頻頻地向人們點頭,你瞧,它們為了歡迎遊客,熱情洋溢地笑著,臉都變紅了!

欣賞完荷花,繼續往前走,就看到了一頭蹲在坐墊上的黑色公牛。我一看,原來這就是守衛公園的銅牛,背上鑄有銘文,頭上長著兩隻尖尖的角,兩眼炯炯有神,神態逼真,栩栩如生。這讓我想起了很多關於牛的故事:

中國十二屬相中的牛,讚揚了牛的勤勞;印度的神牛,體現了對牛的崇敬;西班牙的鬥牛,展示了牛的勇猛。一個個優美動聽的牛的傳說和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鬥牛表演,真讓我這個屬“虎”的妹妹開心極了。

告別了銅牛,前面就是十七孔橋。這座橋的橋頭和橋尾各有兩隻大獅子守護。公獅子腳下踩著一隻花繡球,而母獅子腳下,撫育著一隻調皮的小獅子。走上石橋,兩旁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也雕刻著小獅子,這些獅孩子可調皮了:有的鑽進媽媽的懷抱,只露出一個小頭;有的爬上媽媽的腿,玩起了她脖子上的小鈴鐺;有的竟然從媽媽的後背躥上去,跪到了媽媽的頭頂……這么多的小獅子,還真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呢!

橋的盡頭是南湖島,我們從這兒乘船去石舫。你看,昆明湖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清風陣陣,波光粼粼,青山樓閣映水中,來往遊船駛向前。走過石舫,我們沿湖邊漫步,不一會,進入了一條長長的畫廊,長廊里的彩繪琳琅滿日,內容有中國歷史故事、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等,令人眼前一亮,仿佛踏進了人間仙境。

時間的車輪飛快地轉動,傍晚的太陽漸漸西斜。參觀過許多景點後,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這個美麗的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