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作文600字

公元XX年某日下午第4節自習課,鄙人正在題海中游弋,忽見一道難題,篇幅竟占整整一版。琢磨許久,不知所措,額頭擱在課桌上,昏昏睡去……

忽然,耳邊響起朗朗的讀書聲,睜開惺忪睡眼,見教室里安靜無人;跑至室外,竟見偌大的校園,到處都是莘莘學子,在草坪上、樹林裡、花叢中沐浴著朝陽,盡情晨讀。這氛圍使人頓生學習激情,於是,我也手捧語文書,走出教室,走進這美妙的環境中。

清脆的鈴聲響起,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和藹可親的語文老師首先跨進門檻,由網際網路上調出一則關於現代人生活的調查,以此為切人口,老師與大家展開了豐富而激烈的討論。大家各扦己見,百家齊鳴,最後老師略作小結。作業便是一篇小論文,一星期後交卷。接下去是英浯課。十分鐘的語法知識後,剩下的就是輕鬆的實景模擬,台上台下everybody(每個人)都融人english(英語)的天堂。頭痛的數學考試不再恐怖,教室里竟沒有老師監考。分數的壓迫開始消失,同學們不再做分數的奴隸,不再有作弊的行為,而是真正為了弄通弄懂,掌握知識。

下午的課程只安排一主一副。兩節課結束後,我隨同學們奔向室外,奔向操場。你可以在跑道上、綠茵中、籃球架下尋覓到少男少女生龍活虎的身影。在一小時的回歸自然,享受氧氣後,學校的各大實驗室、研究組全面開放。在圖書館的閱讀大廳里,大家在靜心汲取知識;英語角也正熱鬧;電腦室衝浪者更是不亦“爽”乎;生物實驗室,一項小科研正匯集許多愛好者們傾情投入……

晚飯後,有一個多小時的晚自修,對付作業已綽綽有餘,接下來的時間自自行安排。科教片和名著電影正在放映室上映;精彩的校際辯論賽,今天的題目是“複製人道德嗎”;班際的籃球賽正在體育館如火如荼。所有這些,如果你都不中意的話,躲在月光下數星星也未嘗不可……

想人非非的我,竟用口水將眼前的作業簿全部弄濕了。此時的我,也被老師厲聲拉回現實。抬頭驚望四周,人頭稀落,然奮筆疾書,為時已晚,叫苦不迭矣。

夢中的校園,眾里尋它千百度,那園卻在猴年馬月處。唉!

還我藍天

古代詩人寫天,“江天一色無纖塵”;近代作家寫天,“蔚藍色的天空,一塵不染,晶瑩透明”。

可惜我們現在很少能見到這樣美麗的“天”了。尤其在城市裡或工業區,終日烏煙瘴氣,陰霾籠罩,實在令人不快。面對這一切,你也許會情不自禁地慨嘆:“新鮮、清爽、明淨的大氣呀,你到哪裡去了呢?快給大氣治“病”吧,還我藍天紅日!

我們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是設法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煙塵主要是由煤炭、石油的不完燃燒產生的。改進燃燒方法,使燃料充分燃燒,就能大大減少煙塵的生成量。

儘量不燒散煤,發展煤的氣化、液化,對含有很多灰和硫的燃料要水洗加工再用。對已生成的污染物要通過吸收、催化、吸附、冷凝等方法,回收、加工,化害為利,再利用。

即使是跑到大氣中的污染物,也要設法減輕它們的危害。我們要加強城市的綠化工作,栽種更多的花草樹木,開闢更多的公園和林蔭大道。

從制止全球變暖的角度看,控制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氣體的增長,應該儘量使用天然氣做燃料。如能取消一家一戶的小煙囪,集中供熱或實行供電、供熱的聯合生產,就可節省燃料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世界各國二次利用鋁的數量如果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倍,一年就可減少排入大氣的污染物100萬噸。

全世界有4億多輛汽車,每年大約要排18.3億噸二氧化碳。為減少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除了限制汽車的數量,節約燃料消耗、安裝淨化裝置外,還要試用甲醇、乙醇等比較乾淨的燃料,發展公共運輸工具和電動汽車。

最後,開發利用乾淨清潔的新能源是減輕大氣污染的最根本的出路。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能源乾淨清潔,儲量豐富,大有發展前途。

臭氧層的破壞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聯合國環境會議決定,1995年底將逐步停止生產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含氯氟烴物質。但是氯氟烴的壽命是50—— 1XX年,已經損耗放到大氣中的1500萬噸氯氟烴,至今只是一小部分對臭氧層發生了破壞作用,其餘大部分還在行動,臭氧層仍然會繼續遭到破壞,併到下一個世紀的頭XX年達到高峰。至於要完全恢復到正常自然水平,那起碼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

大氣污染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最後還得由人類自己來解決。只是時間不等人,我們最好從現在起就堅決行動,採取措施,淨化大氣,還我藍天!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么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么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我成長過程中最快樂的一件事

童年的記憶是美好的,連同那枚小小的疤痕,都應該成為人生中一道別致的風景.

春季最愛吃槐樹上的槐花,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很香很甜。還有榆樹上結的榆錢也可以蒸著吃,每年春天我和哥哥都會摘很多槐花拿回去讓媽媽給我們蒸著吃。那時候覺得那些是人間的美味!小哥喜歡掏鳥窩,很高的樹一下子就爬上去了,我們把小鳥拿回家裡養,但沒多久就死了,好傷心。我喜歡在家裡的房子上面種各種各樣的花,我喜歡養花,看著它們從種子到發芽到開出美麗的花,我好高興!我從小就喜歡花,以後有自己的家我也要在陽台上面種各種各樣的花,每天為它們澆水,看著它們發芽開花······那個時候我種了很多指甲花,開了很多,都包不完,每天晚上媽媽都給我包指甲,手指頭包完了包腳趾頭。嘿嘿!最後指甲都包成黑紅色了,手指頭的皮膚也成紅的了,但還是包得那么的開心······

童年啊!那終生眷戀的童年,那幼稚無知的童年趣事,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