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浮躁作文

浮躁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流行病,是緣於人們覺得人生短促,世事紛繁,自己作為匆匆過客,必須活得緊張而又明白,才有意義。然而,這種明白只能是自以為明白,其實是地地道道的糊塗。浮者,根基不牢也;躁者,耐性不足也。浮躁之人,由於對人生信念不明晰,對生活真諦不了解,儘管整日忙忙碌碌,實際上還是莫名其妙。從本質上來說,浮躁正是一種無所適從的生活狀態。

有人用“浮躁”一詞來概括今天的心態世相,仔細想來,確是一針見血。君不見人世間有多少真善美被浮躁之人輕視,有多少價值觀被浮躁之人錯位,有多少清澈純淨的心泉被浮躁之人淡漠。浮躁,這個可惡之物,使多少人對虛榮、利益按捺不住,使人生失去根基,使人的激情退化,情感失態,缺失對美的追求。我們不能在告別物質貧窮的同時,走向精神的貧窮。因此,我們在建立物質家園的同時,必須注重建立精神家園,以達到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和諧。人們在紅塵滾滾、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一定要拒絕浮躁,審視本心,內守精神,崇尚文明,給心靈一片和諧滋潤的綠地。

拒絕浮躁,要做到三點:一靠正氣定力。正氣來自心正,心正則有定力。有了這種定力,面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多元世界,面對誘惑多多的情勢,就不會著急上火、神不守舍,甚至疲於奔命。任憑風浪起,任憑誘惑多,就是不走神,始終做到志存高遠,淡泊名利,寵辱不驚,遠離浮躁。二靠涵養靜氣。這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東方智慧之一。諸葛亮《誡子書》上說:“夫君子之行,靜心修身,儉以養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激勵後人的千古名句,每每讀之,總是發人深省。在緊張的時空中,面對有形無形的壓力,靜下來,可使頭腦清醒,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把握大勢,“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三靠知識支撐。知識是戰勝愚昧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涵養靜氣的搖籃。無論多忙,都要及時“充電”,忙裡偷閒,擠出時間,多讀點書。越是博學的人,越是視野開闊,越是做事心中有底,主心骨不變。越是讀書多、知識面寬廣的人,越是氣質高雅。“腹有詩書氣自華”者鄙視庸俗,抵制誘惑。“讀書出佛”,這是拒絕浮躁,清淨、安靜人生之要訣。人活在世上,面對太多形形色色的誘惑。賈平凹:“只有學會拒絕才不會步入岐途。”而我說,拒絕浮躁才是成功的關鍵。

人們總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有人說是我大意了;有人說是我不懂;也有人說是我放棄了。“放棄”、“大意”、“不懂”,其實都是浮躁的代名詞。因為浮躁摔落馬下的人不在少數。

浮躁的人容易大意失荊州。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成就了多少人,又敗了多少人,馬謖則是失敗的一個。不得不承認,馬謖的才智謀略絲豪不遜色於他的哥哥,可是他的性情太浮躁了,一心只想超越他的哥哥,忘記了諸葛亮行軍前的告誡,急於功成的他在即將名垂千古時墜入深淵,多少人因為他的浮躁喪了命,蜀國又因為他的浮躁喪失了多好的戰局。他最終因為他自己的浮躁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留下了千古的一聲悲嘆。

再看諸葛孔明一個被後世敬仰傳頌的人物。史書上總是描寫他一身白衣,執一把羽扇,在淡笑間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他能成功的原因,必不可少地在於他的沉穩,他才能夠冷靜分析全局,因為不浮躁,他才能夠從“伏龍”騰空而起,馳騁風雲,成為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我們總是急於行走,急於完成眼前的種種繁瑣的事物,但我們卻忘了,生命的價值往往在拒絕浮躁中體現。若一遇困境,便心浮氣躁,嘗能成大事哉?君不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他們在這種大難前,還能夠屹然不倒,不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所以才能被後世稱之為“大家”。

“大家”也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拒絕浮躁。大聲地呵斥自身浮躁的本性,將其從自己的生活中革除是我們方該做的。

浮躁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拒絕浮躁就能夠離成功更進一步;拒絕浮躁就能夠使生命綻放;拒絕浮躁就能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