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作文

我是小導遊——李隆方舟。今天,我帶大家參觀世界水利名都——都江堰。

在距天府明珠——成都約四十八公里的地方,座落著一座空氣清新、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古城——我的家鄉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的城西,有座古老而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XX多年以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

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寶瓶引水口、飛沙溢洪道三個主要部份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當二千五百年前人們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時,在岷江河的江心填築土石,築成分水堤,堤的前端是橢圓形的“魚嘴”形狀,人們叫它“魚嘴”,江流流過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為二,分為內江和外江,左邊是內江,右邊是外江。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外江為原始河床。在分水堤的中段,人們有竹籠裝石乾砌卵石“榪槎”、“羊圈”為堰,修建了“飛沙堰”,在夏季讓多餘的洪水和大量泥沙自動排外江,這樣就能有效地控制內江的流量,即保證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和泥沙的危害。

飛沙堰的下游是寶瓶口,寶瓶口是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當時那裡是一座山,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李冰父子帶領人們靠用火柴將堅硬的子母礫岩燒燙,然後冷水澆潑,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使岩石一點點鬆散,分裂剝落,經過長期的鑿掘,才打了引水通道“寶瓶口”。使玉壘山山腳的末端與母體分離,形成了著名的“離堆”。有了寶瓶口,玉壘山被一分為二,其間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通向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峰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上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此間正是由於飛沙堰下寶瓶口的相互結合,洶湧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澆灌又安然無恙。

飛沙溢洪道的作用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巧妙地利用虎頭岩等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以及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裡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後,成都平原從此不再受洪水之災,而且增加了農田灌溉面積,使之成為了稻穀飄香的天府之國。

XX多年前建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規模宏大,技術高超,是中華民族卓越的偉大創造,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璀燦明珠。我只有認真學習,不斷積累科學知識,接過李冰古老的水文化旗幟,去創造,去開拓!

女士們、先生們,剛才簡單地介紹了三大主體工程,現在請大家隨我前往天然氧吧——“都江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