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歷史。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

父親節:

在家裡,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有一副標準的五官,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一張嘴巴能說會道。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自幼家境貧寒,常常是在牛背上讀書,正是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他才考上一所好大學,現在,爸爸正努力學習英語,準備更上一層樓。

爸爸性格開朗,富有幽默感,只要他在家,那嘴就像扣動了扳機的機關槍,噼噼叭叭停不了。他經常講各個地方的方言,唱些忘詞跑調的歌來逗我們。爸爸講故事時總是繪聲繪色,還配上誇張的動作,常常讓我和媽媽捧腹大笑。

今天,我想對爸爸說:祝您父親節快樂!

中秋節:

這箇中秋到來了,我感動了一番.似乎一切都來去匆匆,轉眼間,已是十八個中秋了.

今夜,心總是不能平靜,在澎湃著,翻騰著,不知道"心切"是否能表達.

月,英貌依然,那樣的皎潔,使我不曾想過她會改變.靜謐的月,已經悄悄月悄悄地爬上了樹梢,像孩子天真的臉龐,幽幽地照在樹葉上,又輕輕地反射回來,把樹點綴,一片片,一點點,顯得十分神秘.溫柔的銀光一縷縷地灑在路上,像母親的手在撫摸著;她又溜進人的心裡,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潤著,冰涼又輕快.她也許是來自天堂吧,她有著聖母般的美麗.

如此美好的月夜,我不忍心做些其它的事.這是一個特殊的夜,我不想把它驚動,我怕這位美麗少女隱匿了.恬靜的夜,恬美的月兒,這是上帝的寵兒.我總想留住今夜(這是一種奢望).它不能頻頻的露面,而是上天的安排,這嬌貴的美人是給人們帶來團圓與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