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發現

前幾天,我和全家去鄉村玩,走過一條小河,看見有一位老奶奶正在河邊洗菜,我很驚訝,在城裡,我還從來都沒有看見過有人在河裡洗菜呢!就問那個老奶奶:“老奶奶,這水不會清的都能洗菜了吧?萬一有什麼寄生蟲之類的東西怎么辦?

你為什麼不用家裡的自來水?”我一連拋出了這么多問題,老奶奶耐心的用他們的鄉村語調說:“這水非常清,沒有污染,更沒有寄生蟲,我不喜歡用家裡的自來水洗菜,水太小,不過癮,像我這樣用個大籃子在池塘里淘著多爽呀。”

看到這個清水蕩漾的小池塘,我想起了我們楓丹白露小區裡的“清水塘”。它有60米寬,200多米長,比鄉村的那個池塘大多了,雖然也被柳樹荷花包圍著,但跟能洗菜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呢!而且,一年前,“清水塘”還散發出陣陣惡臭,金陵晚報、晨報等各大報紙上連續報導,“清水塘”變成“臭水溝”啦!後來在區政府、開發商等各部門努力下,花了很大勁才把它治理好,雖然不臭了,但也不清了。我媽媽的一個在這裡住了十幾年的朋友跟我們談起十幾年前的池塘,那個時候,它清澈見底、碧波蕩漾、宛如明鏡,魚兒到處蹦蹦跳跳的,真的都到能洗菜的程度了,“清水塘”的名字由此而來,哎,可惜再也恢復不到那樣了。

在南京,被污染的不僅僅是“清水塘”,還有秦淮河等等等等,河流的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據我了解,主要造成河流污染的途徑主要有這幾條:一是在生活中,人們把洗滌用水、衛生用水及生活垃圾中滲出的污水等通過下水道排入河流,二是大量的工業廢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池塘,三是大氣污染。

達.芬奇有一句名言佳句:“水是自然的駕御者,”可見水的重要。那我們怎樣才能保護我們身邊的河流呢?據我所知,現在有關部門已經提出必須抓好保、截、治、管、用、引、排七個環節的工作,“保”就是要盡一切力量保護好飲用水源地;“截”就是截流下水道的修建,把污水從居民稠密區引出去;“治”就是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及設施的建設;“管”就是加強對工業城市排污的管理;“用”就是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做好處理後的污水回用工作;“引”就是水資源充足的地區引入清潔水,稀釋被污染的河流;“排”就是將城鎮污水無組織排放改為有組織排放。

相信在這七個字的指導下,南京的水環境會有很大改觀。

我提議,不僅僅要有力措施,還要大力宣傳與教育人們保護水生態環境,對於污染水環境的人要擔負法律責任,這樣,南京的每一片湖水才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清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