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作文300字

老師給我們講了“世界第26屆大學生運動會將要在我們深圳市舉行”,我作為深圳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近期的電視新聞也經常宣傳“迎大運,做文明市民”的要求,希望通過大運會把深圳市民的良好精神風貌帶給世界人民。

我們還是國小生,應該怎樣為大運會出力呢?能為大運會做些什麼呢?我覺得在學校里做一個有禮貌、守紀律、愛學習的孩子就算很好了;在家聽父母的話,體諒父母,幫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社會遵規守紀,不亂橫穿馬路,不到網咖上網玩遊戲,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隨地吐痰,處處以有禮貌、做文明孩子的要求約束自己,這樣的話,你就是為大運會出力了。深圳是我家,綠化美化靠大家,熱愛深圳這座城市就從熱愛自己的學校做起。寬容待人,禮貌接客,一句“對不起!”一句“沒關係!”說聲“你好,謝謝你!”也許就和諧了。我們生活在深圳這座文明的城市裡,我們是學校的學生,不但要處處宣傳文明禮儀,更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文明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深圳的形象在世界人民心中產生美好的印象。

只要我們每個人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傳播文明,激情大運,讓我們用一份熱情,一份文明去迎接大運會的到來吧!

大運會帶來的變化

大運正邁著緩緩的腳步向我走來,我們之間的距離慢慢拉近。從今天開始我與大運零距離,大運帶來的變化從這裡開始。

遙遠的期待

那一天,深圳取得了大運舉辦權;那一天,深圳沸騰了,人們沸騰了;那一天,深圳無眠,人們無眠……自那一天起,深圳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上,一股股泥漿流淌在路上,人們惟恐避之而不及;中午一堆堆廢棄的瓦片遺留在路邊;晚上,隆隆的響聲響徹雲霄……大運帶來的負影響,人們卻像海納百川般無私地包容。為什麼人們會如此寬容?這個問題無時無刻地煩著我,我冥思苦想,毫無頭緒。大運對我來說,仿佛蒙上一層薄紗,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令原本對大運不感冒的我也對它充滿了期待。

身邊的感動

由於大運的到來,學校舉行了種種活動,其中的環保活動已深深地烙印在同學心中:同學們毫無平時的嬌生慣養,熱情高漲,身體一次次蹲下,站起,垃圾桶一次次爆滿,還原。同學的手已經髒了,但仍不厭其煩地撿著。他們的眼中沒有一絲厭惡的神情。烈日炎炎下,一顆豆大的汗珠滴落,濺起千萬顆水珠,折射出同學對大運的熱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我感動呢?一隻無形的大手撩開了些許薄紗,令我可以窺視一二:大運是同學的熱情!

心中的觸動

我猶如無頭蒼蠅在街上亂竄,忽然,我的腳步停了下來,目光定在一位老奶奶身上。她拐著拐杖,顫巍巍的身軀令我毫不懷疑她會倒下。我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忽然,一陣古龍香水掠過,老奶奶身旁便出現了一位好心人,他熱心地詢問老奶奶,用噓寒問暖毫不為過……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人們會在一夜之間變得好心,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好心人的衣服上——大運志願者。

此時此刻,大運的那層薄紗已經揭開:大運是深圳,學校,人們的變化,讓我們一起歡呼:“從這裡開始!”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都知道:XX年,第26屆夏季世界將在深圳舉行,這是我們深圳歷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是我們深圳人的驕傲。那么,作為深圳人,我們能為XX年的大運會做些什麼呢?我覺得為了更好地迎接大運,我們一定要做到講禮儀、講文明。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敬人者,人恆敬之”——它道出了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禮儀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塑造形象的良方,贏得人脈的法寶,現代競爭的利器。

大運會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到時候,我們會迎來來自全世界的賓朋。試想一下,如果世界各國的友人們來到中國後,看到的是我們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看到的是我們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或孕婦,也沒有人即時讓座這些現象時,他們心中會怎么想呢?我想:他們肯定心中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深圳人真不講禮貌,深圳人真沒素質!可以想像,外國友人的這種印象不僅僅是關係到我們個人形象的小事,而是關乎深圳形象,關乎中國形象的大事。

大運會,不止是一個運動會,它還見證著深圳的發展變化和禮儀文明素質的體現,為了迎接大運,為了深圳美好的明天,請在座的各位儘自己所能,做一個講禮儀的東道主吧!

其實做禮儀使者並不難,在幸福的校園裡,禮儀表現在同學們相互間真誠的問候,同學遇到挫折時的鼓勵;在溫暖的家庭里,禮儀表現在親人見面時的擁抱,出門時父母的叮囑,為父母倒杯茶;在和諧的社區里,禮儀表現在對他人的善意提醒,撿起地上的垃圾扔進垃圾桶,排隊時讓老人站在前面,得到他人幫助時真誠地道一聲謝謝……深圳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禮儀使者,才會變得越來越美。

等到大運會開幕那天,世界各地的朋友匯聚在我們的家。

園——深圳,他們看到的不僅是深圳美麗的景色,還有深圳講禮儀講文明的行為;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安全,還有無處不在的溫暖;他們收穫的不僅是優異的成績,還有深圳人的友情……到那時,請讓我自豪又自信地對全世界的朋友說一聲:“welcometo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