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國小作文

1、 書面語言的儲備

大家知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準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因為大家在場,一目了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裡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範的詞語、句子,有趣的歇後語,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佳句,比較健康的順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諺語等。蓋房子,必須實現準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2、 表達方式的儲備

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么寫,書信怎么寫,便條怎么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另外,像記敘啊,描寫啊,說明啊,議論啊,抒情啊,我們都要把握它,並能在寫作中運用。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要搞名詞概念的記憶,而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擁有這方面的真知和真本領。只有這樣,需要的時候,他們才能自然而然地會用議論、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更加清晰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這樣做,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寫作和閱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塊了。

3、 寫作素材的儲備

古人曾經說過: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習作素材的積累同樣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為什麼著名的作家寫得好,一方面是要儘可能地地讀書,借鑑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那就是擁有親身的體驗。這一點是很非常重要的。很多作家之所以能寫出驚世之作,很多情況下得益於他們常常有不同於常人的特殊經歷。請大家注意:這裡所說的寫作素材,它包括事件、人物、景致、場面、物體,以及在參與、觀察、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等等。我個人認為:這個方面的積累需要我們的老師、家長,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進行。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也不能事無大小,處處設卡,搞那些讓孩子戴著鐐銬去跳舞式的傻事。現在有的老師或家長叫孩子觀察,還未出發就先布置一道作文題,你想,“緊箍咒”已經牢牢地扣在了他們頭上,他們還會對上觀察感興趣嗎?

4、表達經驗的儲備

除以上所說,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很多著名的作家都說,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佳句。寫作和閱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說吧,比如怎么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有位老司機曾對我說:“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說,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