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嚴的活著作文

尊嚴是什麼?字面上的解釋是權利受到尊重,說直白點,就是不受侵犯與侮辱。《論語》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種尊嚴,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種尊嚴,嵇康臨刑前的那曲《廣陵散》是種尊嚴,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更是一種大義凜然的尊嚴。朱自清在拒絕嗟來之食的聲明中寫道:“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

是的,尊嚴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氣節。當你正氣浩然時,看到的是他的面孔;當你卑躬屈膝時,看到的是他的背影。尊嚴,不是面子。所謂的面子,只是精神的麻醉劑,只是虛偽的欲蓋彌彰。尊嚴不是周圍人點頭哈腰的阿諛奉承,尊嚴不是值得樹碑立傳的千古功名,尊嚴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信念的力量。因清貧而受人嘲笑不是失去尊嚴,因正義而遭人排擠不是失去尊嚴;韓信放下面子甘受胯下之辱,司馬遷忍辱負重甘受宮刑,這更不是失去尊嚴。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這不是維護尊嚴,而是掛不住那不值一提的面子。在文天祥、司馬遷們看來,國家、民族就是尊嚴,正義、真理就是尊嚴,他們視尊嚴如生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可是,又總是有些小人,在蠅頭小利面前把尊嚴丟得一乾二淨。在某市中心的公車上,幾位身強力壯的青年因乘務人員說他們少投了一元硬幣而爭執起來,各方都堅持自己投了硬幣,戰火迅速升級。就在這時,讓中華民族汗顏的一幕發生了:坐在車廂中部的一位外國友人站起身來,輕輕的在投幣箱中放入一元人民幣,然後輕輕搖了搖頭,默默走回了自己的座位。聽到這個故事,不由得心如刀絞。這一元錢買走的不是一張普通的車票,而是中國人的尊嚴!

當尊嚴的價值尚不如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幣時,汶川地震獲救者虞錦華的表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尊嚴的活著。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就不再是新聞了。只有中國,才可能在抗日戰爭中出現數十萬的偽軍;只有中國,向來推崇“師道尊嚴”的教師才會被自己的學生批成“臭老九”;只有中國,那些罪不應死的公民才會由於“躲貓貓”“開水水”失去自己的生命。從天丨安門城樓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宣告,直到溫總理“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引發的熱議,六十年了,“尊嚴”這個神聖的話題卻一直被無情地漠視。

的確,在社會達爾文主義泛濫的今天,活著,很難;有尊嚴的活著,更難。只要張丨志新臨刑前因呼喊口號而被割開喉管的慘劇仍然在重演,就談不上有尊嚴的活著;只要農民工仍然在以下跪的方式討回自己的血汗錢,就談不上有尊嚴的活著;只要我們的公僕們仍然保持著台上台下兩套話語系統,就談不上有尊嚴的活著。如果做個關於“尊嚴”的調查,農民會說,尊嚴就是辛辛苦苦收穫的糧食不被橫徵暴斂;工人會說,尊嚴就是不再需要用無償加班的方式保住自己的飯碗;學生會說,尊嚴就是再也不用交擇校費,再也不用成為考試的奴隸;商人會說,尊嚴就是不用請客送禮就能正常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