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範文精選

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你身邊,又有什麼變化呢?一起來欣賞下面的範文吧。

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

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也是一個目標。我出生在60年代初的農村,當時的農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哪談得上幸福,幸福就是一種奢望。

我的到來雖然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但之後的日子也不好過。兒時的記意依稀還有,當時的計畫經濟,糧、油、肉、糖、棉、布等日常食品、用品,都是憑票供應。就這極少的供應到了我們家,都沒錢,買不回來。記得有一年我家的計畫是12斤肉票,那是一家4口全年的計畫,因家裡缺錢我爸留下一半準備過年的,還拿了3斤計畫票去賣了,當時飯都吃不飽,就不說吃肉了,有時半年還沒吃上一頓肉,來客人的時候能割上半斤肉炒份菜,全家人住在一起就象過年似,心裡會感覺一絲絲的幸福。記得在我上國小時,有天放學請了一位同學到我家吃了頓飯,當同學走後母親愧疚的告訴我,“以後不要請同學到我們家來耍,因為我們家的糧食都不夠吃”。在我記憶中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就沒有串門的。我還清楚的記得我們生產隊的一位大娘說的一句話:只要每天有一兩頓希飯吃飽就行了,有沒有菜沒關係,哪裡還會想到吃肉喔。

我在國小畢業就因家庭原因綴學了,每天背個小背婁去割豬草,看到別的同學上學放學羨慕的不得了。到恢復高考時,我再次走進校園讀書,經過努力讀完國中,終於在1981年如願考上了中等專業學校(讀不起高中,國中畢業能考上中專是最大的幸運)。離開農村來到學校,當時的中專生國家每月補助32斤糧,15.5元生活費,父母每月還給我5元零花錢,我簡直太幸福了,當時感覺就是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記得進校一個月的時間我的體重由進校體檢時的79斤增加到了85斤,身高由155mm增加了158cm(進校時我已經年滿18周歲)。

改革開放使中國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人們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轉,一步步邁進了小康的美好歲月,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1984年中專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彭山縣農業局工作,剛到單位就分到一間12平米左右的住房,另一位剛畢業的同事兩人一起居住,沒有廚房衛生間,但是覺得好滿足,好幸福喔!

記得當時每月10號發工資,我們剛參加工作每月就能拿到33元的工資,還有5元糧食補貼,我第一次領工資時領到了一個半月的工資、兩個月的補貼總計59.5元,從小到大第一次拿到這么多錢,興奮的一夜沒睡著。第二天回家將我的第一筆收入給了父母20元,姐姐10元(我家只有姐妹兩人),全家人別提有多開心了,那才叫幸福喔!

進入90年代,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家先後添置了洗衣機、電視機、電冰櫃等家用電器。這時的經濟已經很好,記得母親在時常說的一句:現在的社會好好喲,想吃啥就有啥,想買啥就買啥,好幸福喔!哪個捨得死嘛,我一定要好好的活著。

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不知番了多少番,把我們的過去講給80後的年輕人聽,他們是不會相信的。現在的我有車有房有存款,用收入的十分之一來作生活費都吃不完了,每年還可以出去旅遊,不止在國內,還可走出國門,全世界看看,這種幸福無法言表,我只想對我過世的母親說一句:媽媽,沒能留著你,享受一下今天幸福生活,我真的很遺憾。

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今天的我不止生活富裕了,還趕上了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學會了電腦,用上了微信、等,出門不用帶現金,連銀卡都不用帶了,帶個手機就可走遍全國。這在改革開放前想都沒法想,今天的幸福會永遠圍繞著我,圍繞著每一個人。感謝我們的黨、感謝我們的國,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

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的故事

我出生在1978年11月,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可以說,我們這一撥人出生在70年代後期的人是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當我靜下心來,把自己的成長放到改革開放中的大環境中去回憶時,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是改革開放成果最大的受益者。

今天我們座談會的主題之一是我與改革開放40年的故事。我的故事與一個西瓜有關。

這個故事發生在我上國中時,那時我在鎮裡上國中,離家二十多里路,學生大多住校。一天我大姐到學校來看我,給我買了一個西瓜,當時於我而言,西瓜就是最好的水果。心裡特別想立馬一口氣把它吃完,但一想到家裡平常很少吃過西瓜,即便是搞雙搶,家裡也沒買過西瓜吃。於是就把西瓜藏在平常放米的袋子裡,想等到周末回家時跟父母一起吃。我記得,那時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打米袋子看看那個西瓜,同時想像著周末回家時,全家坐在一起吃西瓜的幸福場景。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到家時我還沒有將帶了一個西瓜回來的訊息告訴父母,我想給他們一個驚喜。吃完晚飯,當我打開米袋子拿出西瓜時,卻發現西瓜因幾天捂在袋子裡已經爛了,當時我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只好偷偷地將壞了的西瓜扔了。

今天當我們從超市買回一大堆東西,還抱怨西瓜不甜、米飯不香時,我就常常想起那段艱難的讀書生涯,常常想起那個因捨不得吃而捂爛的西瓜,真的是感慨萬千。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我國gdp的總量變化的數據---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gdp)3645億元。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

通過回憶,我認為我們應該還要做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同樣也是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講的是現在年輕人的困惑,段子說的是:

當我們讀國小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國小不要錢;當我們還沒能力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當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找工作是難的;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很難買得起的。

儘管這裡有許多調侃的意味,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改革的終極目的就是修正錯誤,求得更大的發展。我們作為改革開放受益最大的群體,我們更有責任、有義務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儘自己的全力為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貢獻力量。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中國人民開始享受到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有著五千年輝煌文明的中國,必將變得更加的富強和繁榮,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們一定會獲得更大的自由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