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採訪的作文大全

隨著新聞輿論監督作用的不斷增強,近年來,隱性採訪在我國新聞界蓬勃發展,廣泛被媒體套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採訪的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關於採訪的作文篇1

我們快樂小記者培訓學校有兩位小記者去了韓國,其中一位就是陳家弘。

今天,在快樂小記者學校,小記者學校,小記者們歡聚一堂,認真的傾聽陳家弘同學關於韓國之行的介紹:“中國的一元相當於200韓幣,買一支圓株筆,中國只需15元,可韓國卻要3000韓幣。”陳家弘的介紹,引起了小記者們和老師的問題。龐老師問:“你在那兒吃什麼呀?”“人參雞、海鮮火鍋、泡菜、石鍋飯、紫菜包飯等。”陳家弘回答。

“那么什麼叫人參雞和紫菜包飯呢?”“泡菜味道好嗎?”龐老師接著問。

“人參雞是用人參放在雞肚子裡,煮起來,紫菜包飯是把紫菜一張張撕好,把飯包起來。”陳家弘說:“泡菜的味道很不好,但我還是勉強咽下去了。”

“聽說你在韓國交了個朋友,是嗎?”龐老師問。

陳家弘回答:“是的,他叫劉永俊,人有一頭長髮。他的家很大,四個房間圍繞著一個廚房,我送了他禮物,他也送了我禮物。”

“韓國還很乾淨,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

聽了介紹,我對韓國又有了新的認識。

關於採訪的作文篇2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裡,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繫。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裡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信息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信息。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著的不足。

說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著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么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關於採訪的作文篇3

一開始應該是興奮吧,小時候一直想要當記者,因為感覺記者是正義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現在終於有了能夠實施的可能。在老師要求寫採訪提綱時也很認真,選好“擺地攤”這個主題後,便開始想各種問題。一開始考慮到要問與眾不同的題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採訪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連“爆頭哥”橫行於世,你擺地攤會不會害怕的問題都冒了出來。

當然,我們也有想到問題會很艱難。畢竟擺地攤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可是,當蛋爺說到一句話時我稍微放心了,人家都敢出來擺地攤了還怕什麼丟臉。事實證明,也的確是這樣,還有擔心因為招攬生意而懶得理我們的現象,雖說也有發生,但並沒有一開始就受到打擊。所以,我很感謝那一對年輕的情侶。

雖說過程也算得上比較順利,可是我們採訪到得實質內容卻很少,或許也是小組成員總是無法聚在一塊的原因,所以這個採訪作業也是匆忙中做出來的,原本一個挺美妙的採訪過程成了一個應付作業式的行為。該有的採訪提綱也不見了,我想,一個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的採訪稿,應該就像我們一樣,源於一場準備並不上心並不充足的採訪準備吧。有了此先例,我想以後的採訪應該有一定的經驗了。

至少我所了解的:

一:採訪提綱問題必須有獨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隨便想想能夠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

二:採訪時無論怎樣的環境怎樣的工作我們都必須尊重對方。

三:採訪準備一定要做好。

四:採訪稿的成功在乎你的側重面與常人不同,善於挖掘其背後的故事及側面影射的社會實質。

恩,最後想說說,其實採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有大學生放下面子出來擺地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