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元宵節作文

國小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里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為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著。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著腳踏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有火樹銀花和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伴著新春的喜氣,迎接著元宵佳節,濃濃的歡歌樂舞跟隨著夕陽漸漸到來。

大人們早早的準備好了吃酒晚宴,孩子們玩耍著鞭炮、竹燈。家家戶戶燈光照耀了半邊小天。在吃玩一陣後,臨水的鄉俗開始了。男孩和女孩們都各自結伴,拿著河燈來到水邊,點亮燈芯,微微的燭光,緩緩的耀眼在水中,閉上眼,十指合心,祝福的話語在心底祈禱,有的微笑著;有的仰著頭;有的低著頭害羞著;半百的老人坐在樹根上,遙望著正圓的月亮,如此的光芒照耀著老人的雙眼,估計他正在祈禱著自己的曾孫子健康成長呢。

一番祝願後,人們嬉笑著開始忙活著串門呢。要好的哥們、情通的姐妹們,都講述著簡單的祝願和來年的目標。孩子們結伴遊玩,鬧花燈的;鬧元宵的;可忙活著呢。

一年年得過去,我們挽不過時間。一過元宵,工作的孩子又要出遠門開始新的奮鬥,就如春天的到來,花鳥都開始爭艷,創出一片天地,最真的感情伴著這輪月亮,潔白的永遠存在。

我隨便寫了點,不知道字數夠沒,其他的你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