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議論文作文

社會忽略

社會忽略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非良性產物。

社會忽略使社會冷漠化。

師陀筆下的說書人,一點一點被蠶食,早年間的精神飽滿不復存在,只落得“病死無人問津”的下場。我清晰記得,說書人的境況被反覆問起時,得到的只有冷漠與不耐煩。“被草蓆裹著”“由幾個好心人抬著”“長袍掃著路上的浮土”,寥寥幾筆,勾勒出的是一個冷漠的社會。社會忽略使悲苦的人變得悲慘,使可憐的人變得落魄,最後,這個社會也被顛覆完全。

不僅如此,社會忽略的擴大還會使社會病態化。

我們拿一個得了癌症的人來類比。當癌細胞在一個人體內不斷增生,導致的是現代醫學無法挽回的死亡結果,這個人在不斷“病態化”。這使我想到歐·亨利筆下的“常春藤葉”,蘇艾和蘇珊兩個藝術青年,租一間破屋子,住在曲回的小巷裡。作為藝術家的她們應當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國家的新鮮血液,然而,這個病態化的社會將藝術邊緣化,人道上的犧牲只如煙火般帶來剎那間的絢爛。可悲!

簡單的一個名詞,其背後隱藏的是接踵而來的社會問題。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書本里的話並不能當真,那么,將所有問題攤上檯面——

社會忽略導致極端。

怎樣說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似乎才半個多世紀,回顧當時的陰暗,不禁使人頭皮發麻。一戰後,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使德、日走上了極端的軍國主義道路。帝國主義之間的忽略不再是社會忽略就可以解釋得清楚的。邱吉爾稱二戰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是的,如果這種忽略並未瀰漫,極端化的二戰也不會爆發。最終,世界被撼動。

所以,社會忽略是社會進程下的非良性產物。由社會忽略導致的冷漠與病態如蟲洞一般吞噬著人的靈魂,社會發展滯後,人類文明退後,“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的結果誰也不願看到。

現在,馬路上倒下的大爺,大街上飛奔的小偷,都是隱隱約約、朦朦朧朧的社會忽略現象。

正是因為社會忽略是非良性產物,所以,我們更要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

世界這么美好,怎能不相待以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