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瑣事與苦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為使人生幸福,必須熱愛日常瑣事。雲的光彩、竹的搖曳、雀群的鳴聲、行人的臉孔――需從所有日常瑣事中體味無上的甘露。問題是,為使人生幸福,熱愛瑣事之人又必須為瑣事所苦……為了微妙地享受,我們又必須微妙地受苦。”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閱卷手記】

此作文題以名言佳句為材料。文題材料緊扣時代脈搏,與當下熱議的“幸福”話題不謀而合。

材料關鍵字“瑣”即“細小、零碎、繁雜”。人生瑣事,如影隨形,人或執愛於瑣事,於瑣事中發現獨特的風景,獲得幸福,微妙享受;或為瑣事所役,困惑惆悵,難以割捨,糾結痛苦,這取決於是否有超脫的智慧、平和的心態。

整體觀照,才能準確把握材料內涵。立意的最佳角度應該從瑣事與苦樂的關係出發,享受瑣事中的微苦微甜或在瑣事的微苦中體驗微甜。如果單純談苦樂關係,或者談瑣事的意義,不能算作至切題意。作文以立意為先,在批閱中,我們發現,能至切題意的作文實在不多。此為警戒!

大多數同學仍舊選擇了議論文來寫,議論文最重要的是分析說理,而有效的分析說理就是找到矛盾切入口,可以從瑣事與大事、如何化苦為樂等角度深入剖析。下面這段文字就是會說理的文字:

誰導致了他們的不幸?是他們自己的心境。就算是枯燥無味的家事,也有其中的樂趣。就像餵鳥這等瑣事,也有其中的樂趣。關鍵是你有沒有一顆熱愛著生活的心,當你熱愛著生活時,生命力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即使是煩人的瑣事。(馮楊)

一些同學能活用教材或練習中出現的文章,體現出較強的思維靈活性,值得我們學習。

且看《項脊軒志》,其感人之處就在於作者能夠很好的享受日常瑣事並將其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值得注意的是歸有光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典型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寫的筆墨清淡而又情意綿長。他並不是簡單的記敘這四件悲事,而是糅合了他對生活最本質的理解,如同用自己最無暇的處子之身撫摸那哽在命運咽喉的嗚咽與痛楚,這或許就是對生活瑣事最原始的享受吧!(高茜)

龍應台《野火集》因凌厲的筆鋒和毫不留情的批判而激起人們思想的迴響,然後她後來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來》卻展現了一個重視親情、熱愛瑣事的感性形象。有人質疑她的寫作從大變小了,而龍應台回應,這些關注瑣事的作品才更為接近生命的本體和人生的幸福。(喬思揚)

不是任何人都能像徐志摩一樣縱情呼喊“是人沒有不想飛的”,並出言“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天馬行空的念想之餘,實則日常小事更為平易動人。否則,也不會有徐氏面對其友人時,因對方之間相敬如賓而心生妒意,也不會有他借火點菸時以一句別出心裁的“吻火” (kissing the fire)作為開場白。一幕景,一支煙,卻引人心緒起伏,足以說明瑣事苦樂,正是人生之寫照。(謝意)

誰還記得蘇軾曾經“燒高燭”“照紅妝”,怕的僅僅是海棠花夜深而眠?誰還聽聞川端康成曾見“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一個夜深燒燭,一個早起觀花,卻自得其樂,真可謂苦中作樂了。然而因花就已如此動容的人,何嘗不是熱愛著瑣事,並視其為幸福?(謝意)

曾為王世襄老先生們在《錦灰堆》中描述的蟲鳴文化、鴿哨文化所歆羨。庭院之內,簾帳中偶爾傳來的幾聲清越之音,往往成為一個暑夏已至的標誌。城牆之下,深巷裡偶傳來幾聲嘹響短促的哨音,白鴿應聲撲楞楞飛起,身形矯健敏捷……老先生執著地將這些生活瑣事記錄下來,那些因生活變遷而消匿的文化以一種形式永遠地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