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成才的中考作文素材

一、逆境成才

名人名言佳句

1、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裴休

3、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巴爾扎克

4、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能屢仆屢起。 ——拿破崙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6、順境造就幸運兒,而逆境造就偉人。 ——小普林尼

7、莫向不幸屈服,應該更大膽、更積極的向不幸挑戰。 ——維吉爾

【著名事例】:

1、貝多芬耳聾譜交響曲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2、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裡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3、周文王被拘禁而寫成《周易》;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碰壁,回到魯後寫成《春秋》;屈原遭中傷而被楚懷王放逐,寫成了不朽的詩篇《離騷》;魯國的左丘明雙目失明,著有《國語》;司馬遷遭宮刑,但他忍辱負重,完成歷史巨著《史記》。

二、持之以恆

【名人名言佳句】:

1、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

2、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柏拉圖

3、成大事不在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少。 ——塞•約翰生

4、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愛因斯坦

5、一個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頓

6、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諺語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

8、在學問上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堅持。 ——盧梭

9、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為它不捨晝夜。 ——奧維德

10、騏驥一躍,不能千里;駑馬十駕,功不在舍。 ——荀子

【著名事例】:

1、李白鐵棒磨針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智慧小語: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史,往往並不是因為天賦異稟,而是因為勤奮過人。正如愛迪生所說:“天才那就是2%的靈感加上98%的汗水,但那2%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8%的汗水都要重要。”

2、蜜蜂如何釀蜜

一隻蜜蜂在釀出一公斤蜜需要往來飛行30萬公里,吸取1200萬個花朵的汁液,每次採集歸來,還要把汁液從胃裡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已胃裡。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這時的蜂蜜,還有大量的水分,不適宜儲藏,蜜蜂還要不斷的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蜜糖。由此觀之,蜂蜜釀自於蜜蜂鍥而不捨中。

3、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每日黎明即起,堅持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六時的“科學知識講座”;

著名畫家黃賓虹生前每晚必畫,一次可畫8張;三聯轉載請保留

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每天觀察天氣,記錄氣象日記;

孫中山在國外流亡時期,經濟十分困難,但他省錢買書,每日必讀,他說:“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

俄國大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寫,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關進牢房,在牢里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長篇小說《怎么辦》等一系列小說。

4、成功的“鐵律”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花了36年。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0年。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李時針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

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

從以上幾個數字里,我們可以看出,要成就一項事業,需要持久的恆心。所以,巴爾扎克說: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