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預測題:親職教育如何傳承優秀“家風”

好“家風”是傳家寶

在陝西關中的農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農家大門上懸掛著“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和能生財”“和為貴”等內容的門匾。而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的每一個家庭里,都或多或少地有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誠實守信”“待人真誠”“自強自立”等等。這些或鐫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於家庭里的規定,就是家風,體現出主人的理念和對於後代的期許。

陝西親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王國琪在接受《陝西日報》記者採訪時談道,“家風”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究其實質,家風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文化,它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能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良好的家風不僅是家庭的傳家寶,更是整個社會的傳家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鍾怡華對媒體坦言,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提倡發揚美好的家風,有助於推動整個社會風氣的變好。因為,每一個小小的家庭,組成了社會的大家庭。“家風”的好壞與“社會風氣”以及“國風”的好壞緊密相關。而如果忽略“家風”建設,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與傳統優秀文化的血脈,不利於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功利心讓優秀“家風”缺失

“我家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家風啊。整天忙乎掙錢養家餬口,哪有心思琢磨這些事情。”2月21日,在西安市安東街國小門口,一位前來接孩子放學的李女士匆匆忙忙地說。像李女士這樣忙於生計,無暇思考“家風”以及難以顧及親職教育的家長們,不在少數。

常年關注親職教育並從事相關研究項目的王國琪感慨地說:“在少年兒童的親職教育上,不少家長被各種功利心所綁架,忽略了家風建設對孩子的重要意義。”

“良好的家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既要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還要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好家風應該是代代相傳的。可惜的是,根植於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的關於親職教育的精髓,許多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隨同‘四舊’一起被破壞掉了。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人們經濟壓力不斷增大,都在追逐買房、買車、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質利益的同時,價值觀發生了轉變,家庭道德教育被一再忽視。”王國琪說。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法學博士魚小輝也認為:現在有些家長,眼光只盯住應試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考上所謂的名校,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實際上是走進了一個誤區。

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鐘怡華副校長說:“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帶著明顯的親職教育的烙印。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現在每家都是一個孩子,常常是幾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所以,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比較普遍的幾種現象令人深思:

一是父母過於認可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在學校非常自我,唯我獨尊。孩子的優點被家長無限地放大,缺點被家長有意識地忽略,不願意面對。這一點,在國小一、二年級學生身上體現得最突出。

二是很多家長一方面給孩子報興趣班,希望孩子學很多本領,琴棋書畫均有所長。但另一方面,卻害怕或者說捨不得讓孩子乾任何一點家務。很多孩子已經年齡很大了甚至連碗都不會洗,也沒有洗過。勞動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技能之一。

三是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缺乏耐心與智慧,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家長都應耐心地、理智地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可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失去理智地打罵孩子一頓,只顧自己泄憤,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這一點說起來,也是家長自身的“家風”建設有問題。

如何培養好“家風”

如何從親職教育入手,讓好“家風”代代相傳?幾位專家給出了一致的建議:

首先,家長們應該向傳統文化中尋求精神的力量,重視自身的學習和文化素質的培養,身教重於言教。“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紅燈記》里的唱詞,包含了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的關係。所有成功人士的優秀品質——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義、助人、涵養等等,常常可以從他們的親職教育中找到根源。

其次,家長要轉變觀念,變成才教育為成人教育。現在一個最大的誤區是忽視了德育,忽視了道德品質的教育。一個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這個人變成一個真正的人。所以,不僅在知識方面要教育他,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給他一個良好的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走進了誤區,比如一個孩子考大學,首先考慮哪個系好讀,哪個系將來畢業好找工作,哪一種職業賺錢賺得多又不累,學校注重這個,家長也注重這個,孩子們自己也注重這個,這就是極大的誤區。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即使有再高的職業技能,也不能使之發揮真正的作用。

還有,要重視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與溝通,雙管齊下,目標一致,才能使“家風”建設落到實處。如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國小,就經常通過開展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將道德品質教育融入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一些影響:重陽節開展小記者調查活動——“聽爺爺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通過聽長輩講故事,了解過去的歷史和昔日長輩們艱苦的生活以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使孩子們更加珍惜當前的生活,增強了孩子們應對困難的決心。中秋節時,學校開展“月到中秋分外明”溫馨家庭攝影活動,讓孩子們自己用相機攝下中秋家庭團圓、其樂融融的景象;三八婦女節時,學校還開展“把愛獻給辛苦的她”,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家中女性長輩們辛苦的瞬間,讓他們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