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秋節的作文1000字:中秋節感想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晚上,大家都在開心地玩樂,我卻早早地就去睡覺了。

那天在報紙上看見這么一個文章標題《我們的中秋節,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嗎?》,讀後感覺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見每逢中秋之際,鋪天蓋地的就是滿街的月餅廣告了,報紙上反覆強調的也只是“要保證今年中秋月餅質量”什麼的了,難道不吃月餅我們就不是過中秋節了嗎?難怪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過中秋這樣一些傳統節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沒有什麼好玩意了么。

可是,且住,咱們老祖宗還留下那么些的好東東呢,現在還有人知道嗎?還有人在過這樣的傳統中秋節了嗎?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國內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另外,在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中秋習俗,特別有趣好玩的喔,可惜現在我們很少見到這些過節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天,錢塘江中秋觀潮也還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盛事呢。

“聽香”是古代流傳台灣地區的中秋習俗,是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表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出門以後應行的方向後,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談話、歌唱等,均可以就此卜測所問的事,然後以杯茭問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到獲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為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美好的愛情。

在北京,中秋民間常常有“拜兔兒爺”的習俗。月亮里不是有那么個玉兔嗎?所以啊,拜兔兒爺也就等於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

在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中秋的時候就一定要有葡萄、柚子和梨這些水果,還有吃鴨子的習俗呢。

看看,一個中秋節,各地竟有那么多好玩的風俗喔,也許在我們今天忙亂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複這些玩法了,那么,有可能的話,在家裡陽台上放一個小茶几吧,擺上香梨、葡萄,切兩塊月餅,給家人和自己斟上淺淺的一杯紅酒,最好再掛上一盞兔子燈,呵呵,還滿象那么回事了。就過一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的安靜快樂的中秋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