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圓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么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著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裡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絲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思念不老,如同千秋縣裡盛唐綻開的花瓣。日夜不息的白塔河水,穿越時空縱橫,將這傾城之花的情愫漲滿,當胭脂山風起的時刻,那縷清香,分明是來自蟾宮的桂樹和舞袖的嫦娥。用思念衡量天上人間的距離,走得越遠,情思越長,離別愈久,愁緒愈濃。千秋無盡曠思念不老,如同千秋縣裡盛唐綻開的花瓣。。 日夜不息的白塔河水,穿越時空縱橫,將這傾城之花的情愫漲滿,當胭脂山風起的時刻,那縷清香,分明是來自蟾宮的桂樹和舞袖的嫦娥。 用思念衡量天上人間的距離,走得越遠,情思越長,離別愈久,愁緒愈濃。 千秋無盡曠景,明月寫卻愁緣。二鳳山上的浪漫,葒草湖中的黃雀,普濟橋頭的小樓,大覺寺的煙影,龍崗深宅的青石,諭興遺韻的飄渺……此時此刻,都在共依一輪千秋明月。 八月十五凌晨一時許,忽發奇想:此時賞月,當為天下第一!於是舉杯邀月,心中的靈犀,觸摸著縷縷情思。 月光在露台蕩漾,斟一杯盈滿眷戀的酒,聽清風切切吟鳴:千秋明月,長樂未央。 月夜的舞台上,德風亭里的才女似乎還在輕舞霓裳,觸動著我的思量。舒緩的鏇律灑滿角落,巾幗風範掩蓋了歲月的滄桑,今晚的明月似為班昭以後的一人獨亮。 灌滿春暉的心事,隨著夜曲,盪我深情飛揚。那月的光環是否照亮脫卻的烏紗,是否照亮遊子棄官尋母的天涯。 千百次的回眸,溢滿情思,我依然素衣獨樽,在庭前痴痴的守望,那寒窗苦讀的金榜花魁,是否願意同我一起齊邀明月,共祝千秋代代蘭芬。 這裡沒有夜雨,只有秋燈,而況秋燈遙遠,魯迅的話就像這傾瀉的月光,早已融合了聊齋里久遠的故事。 月映池邊,那圓月,便如細碎的,閃著光的 波紋一樣,蕩漾開來,直至散荊一如卜萬蒼在阮玲玉的天空中掛起的那輪千秋明月,月圓如盤,月涼如水,只是依舊皎潔地掛在她的天上。 驀然回首,再過十幾個小時,中秋的夜晚,喜慶的鞭炮,含笑的千秋,將吟詠著今世的美滿,可是這一片團圓的酒香,可能飄過台灣海峽,可能沁潤到我的老友露瑤先生……思念如線,牢牢地牽著你的風箏,遙望。 推開軒窗,倚欄獨望;有風拂過,月色恍如江南,千秋小城,鍾靈毓秀。今夜,我把思念傾盡,把思字獻給千秋的一輪明月,把念字獻給明月一輪的千秋。中秋的明月好美,美在它是千秋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