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秋節周記400字【三篇】

【篇一】

中秋節是快樂的,可是要問我哪一個中秋節最快樂,我想我還是說得出來這個話題的,那年的那箇中秋,我永遠都不能忘,到現在我都記憶如新。

我六歲那年,我和婆婆、爺爺一起去西昌老家過中秋節。在路上爺爺對我說:“我們西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又名月光之城。在西昌還有一個衛星基地,嫦娥二號就在西昌的衛星基地發射的。”

到西昌那天正好是中秋節,所以我便和婆婆、爺爺到我小叔家去。剛到小叔家,小叔、小姨、爺爺、婆婆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接著又把我抱起來,把身邊的小豆介紹給我。小豆比我小一歲,他也會說漢語,我們倆很快就成了好兄弟。

到了晚上,圓盤似的月亮掛在天空,此時也是彝族人民慶典中秋節的時候。他們燃燒起篝火,倒滿大碗的美酒,用木薩(盛菜的器皿)裝滿了美味的砣砣肉,年輕人和兒童們手拉手地跳起了歡快的歌莊舞,唱起豐收的歌曲,我也和小豆、婆婆、爺爺,也跟著跳起舞、唱起歌,真是愉快極了!唱完歌,跳完舞,我們就開始吃著美味的砣砣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真是香極了!我一邊吃一邊欣賞著美麗的月亮。

那真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我終身難忘!

【篇二】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篇三】

俗話說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十四的月亮十五圓。那天我與家人做在月下邊吃月餅邊賞月。那月餅帶著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還伴有香甜的味道。天上一絲雲彩都沒有,靜靜的。只留一片墨藍色的天空。這我回想起小時候曾在北方生活過。那時有無數顆星星映在天上。那星星好像一個個金黃的梨掛在哪好似樹藤的天上。反正在印象當中月亮要比這裡大,星星也一樣。而且是黃里透白的。

啊!我看見那月亮的下半部分有一些陰影。莫非那就是嫦娥的寒宮,我想像著嫦娥抱著玉兔坐在窗下看著天空。她的嘴裡還嚼著月餅。那月餅的皮是像冰一樣的精緻,那餡是像沙一樣軟。今年嫦娥也學會節省了,她也沒做新衣服。她身上穿著那件白色的裙子配上長長的粉紅色的披肩,好似回到幾百年前的樣子。別有風韻。玉兔戴著一個卡通型的眼鏡,顯得好斯文。寒宮裡燈火通明不過用的都是蠟燭或是LED燈。門衛和傭人安排了很多。里里外外非常安全。生活不再是錦衣玉食,而是簡單樸素。嫦娥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那人生的俊美好似蘭陵王。他陪伴著嫦娥度過了中秋節。玉兔也不再是千年小妖了,它變成人形後有不少人追它。為此寒宮裡變得特別熱鬧。

等我回過神來的時候月餅已經被家裡人吃光了。咳,只能吃水果了。月亮依然又大又圓又皎潔。有時也被從旁邊所漂浮過來的薄雲遮住,像位姑娘用紗布遮住臉一樣。

總之這箇中秋節我過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