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思維

分頁導航:前言

這裡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讓$key+1後和0比較取較大的值顯示,目的就是顯示$key+1 -->1:前言2:國小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思維(2) 一、珍視國小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機遇

去年初朱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小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推行素質教育。去年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以及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獲獎得主直接進入大學的新局面,激起了人們對作文教學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人們第一次領悟到假想性作文教學在中國小有著十分廣泛的訓練天地和研究空間,第一次認真在思考如何正確地把握國小作文教學的改革走向,處理好寫“身邊生活”,抒“真情實感”和“大膽想像,虛構創造”的關係。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使全社會更加關注素質教育的實施,也為我們提供了國小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機遇、新動力。

二、確立國小作文教學改革的新觀念

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我們的思維應當是開放的、多維的、創新的。

“開放”指國小作文教學向學校各學科、家庭和社會開放,注重教學與外部各個方面的聯繫,是個相互實施積極影響的開放的教學體系。訓練觀念是開放的,訓練的時間、空間是開放的,並不拘泥於語文學科,更不局限於每周2節的作文課,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作文訓練。

“多維”,一指國小作文教學的目標是整體多重的:不是單純的文字技巧的訓練,而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是只關注少數尖子生的成長,而是讓所有學生學會聽話、說話和作文。從學科教育角度看,國小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種操練,是習作;從生命教育的角度看,學生是獨立的人,他們要用作文去關注、參與、干預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國小作文教學的價值是多重的:有認識、反映社會生活的育人功能;學習和綜合運用語言文學的訓練功能;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功能;開發“獲取、篩選、分析、重組、輸出信息”的信息素質功能。二是指國小作文教學內容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記敘、想像、套用、說明都訓練。既一如既往要求孩子寫身邊的生活,做到有真情實感,實事實說;還應該走出認識的盲區,滿腔熱情地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想像,寫他們的“夢幻生活”。不論是寫“真實的生活”,還是寫“生活的真實”,中心都是寫“真實”講“真誠”,追求“真善美”。

“創新”是指作文教學的核心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小學生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者,還是套用者和創造者。除了學習範文做語言操練外,還必須引導學生將學會的作文本領去實際套用,決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寫家信,試卷中發通知寫啟事。語言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要掌握這種工具,必須讓小學生的作文盡一切可能,在儘可能大的範圍里,在儘可能豐富的層面上得到實際套用和模擬套用。只有在充分的實踐運用過程中,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寫作的社會責任感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質。

三、組成國小作文教學訓練的新板塊

國小作文教學訓練應當多樣化。國小作文教學改革應當研究以下的新訓練:

l.大膽的想像創作訓練。

這是作文教學改革的新空間,是素質教育實施創新工程的時代特徵。它的重要任務就是提倡學生大膽地無拘無束地想像,進行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教師一般不應對他們的創意多加批評,主要的是指導他們的語言表達。

這類訓練有兩大特徵。一是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依據現代科技知識進行想像創造。杭州學軍國小的電腦介入作文教學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他們既讓學生聽音樂,自由想像作文,編寫《森林運動會》等,又充分發揮電腦的作用,實施互動式的想像作文訓練。二是這類想像創作訓練注意學生的合作創造和表演,先將創造性思維演繹為學生的創造性故事表演,既鞏固和強化創造性思維,也為思維成果轉化為流暢的語言表達作準備,還為其他學生提供觀察對象。

這類作文訓練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思維,鍛鍊創造能力,形成創新人格。特別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層次訓練。

2.序列作文和專題作文訓練。

讓學生在一個時期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或一個訓練科目,進行記敘、說明、抒情和實際套用的系列訓練。例如,中高年級可以在教師節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讓每一個學生擬訂一個活動計畫,發一份慰問老師的小組活動通知,摘錄老師的名言佳句警句,寫一篇教師節活動的記敘文。讚頌一位熟悉的好老師,自己寫或抄錄讚美教師的詩歌、散文,最後,讓學生將以上內容編成一張報紙。中高年級還可以進行主題作文的研究和訓練,例如,城市的交通、環保等問題的專題作文,可在一段時間內讓學生尋找資料、調查、整理和寫作,讓學生以《我的一家》或《咱們班》等為專題,根據年級的不同要求,進行寫人或狀物或記事或綜合的寫作訓練。在寒暑假讓有興趣、有能力、有時間的學生自己設計習作選並完成修改、抄寫、編輯和製作任務。

3.言語交際和實踐套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