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的作文加批語

讀了文章、書籍,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後感。寫讀後感, 讀 是基礎,要讀懂文章想告訴我們什麼; 感 是重點,要著重寫出自己的感受,不宜過多地重複作品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加批語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讀後感的作文加批語一

母親像小船載我們平安前行,母親像大海包容一切,母親像月亮在黑暗中為我們指出光明的路。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媽媽只收零美元》這篇文章講述了現在孩子不知足,不知媽媽的辛苦,還想讓媽媽多為自己,可母親是寬容的,也是偉大的,她為孩子辛苦了一生,卻只收0美圓。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萬分羞愧,在我們生活中不正有許多這樣的事嗎?孩子不願做家務,不幫家裡幹活反而來向家長要這要那,而我們並沒有從心裡真正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和寬容,難道我們不應該從心靈深處反思自己的行為嗎?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曾多次提醒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勞,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為什麼一遇到實際問題就不行了呢?所以我們應把這本書的內涵理解透,從而套用到生活中,那樣才算真正體諒到父母的辛苦。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就不太懂事,每次放學看見媽媽總是在廚房裡不停的忙碌,我也是不以為然,好像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親應該做的,哎,殊不只母親這博大寬容的背後,又包含著多少愛和辛苦呢?直到有一天媽媽因為切菜時不慎將手切破流血,我才真正仔細看清她那因操勞而略顯卷容的臉,我的眼圈紅了,仿佛在她瘦弱的身軀上看到了一圈金色的光環,她的工作是那么的忙碌,可每天只要回到家裡卻還要為我操勞,而我不但不知道體諒她,還總是氣他和他頂嘴,可我又何時幫過她呢?一放學我就只是知道寫作業,還總是叫她為我拿這拿那,等我吃完飯,我又要玩兒去了,總之,她總是在忙,然而今天我想為她做事的時候,她卻流淚了,這就是母愛,不求回報、無私、偉大,不只是我的母親,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媽媽只收0美圓。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母親這樣操勞了,多乾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諸如掃地、擦桌子,哪怕只是做一點,你也會發現,母親的眉眼中的欣慰,這就是為什麼母親只收0美圓,因為母愛是無價的。

評語:文章引題自然,開頭連用幾個比喻,表明母愛的無私偉大,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得出母親只收零元的原因,並揭示其本質,母愛無價,觀點明確,中心突出。

讀後感的作文加批語二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吳敬梓所作,以“諷刺”為主感,表現,反映了明清兩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觀念的腐朽及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義。

既然寫讀後感,就必寫作者經歷,以之結合,才可感而寫。作者吳敬梓,一個厭惡世俗,憤度全倫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場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糾葛,也由此著作了《儒林外史》,此書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鮮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畫代表了作者對封建事態的一定看法。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直白,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可見此書的成功。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高舉列寧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本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更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這令我們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但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總還是有一些絆腳石,例如:貪污腐敗之風不減,法律體制尚未較為完善,諸多政府機構缺乏監察,環境惡化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解決的問題。

“趁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盡己之力,為建設強大,民主,美麗的中國作出貢獻。

評語:這時初一學生的一篇讀後感。觀點明確,引題自然,對文章的內容有較深的理解。概括簡潔,結合現實進行闡述,與當今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發表看法一語中的。結尾發出號召,提出希望!

讀後感的作文加批語三

《明天的落葉搖不下來》一文講述的是:

一個小男孩每天早晨在上學之前必須把門前大樹下的落葉掃乾淨,小男孩為了一次把落葉打掃乾淨,就使勁搖樹,希望把明天的落葉提早搖下來,這樣明天就不用再打掃了。但是到了第二天依然有滿地的落葉,無論小男孩怎樣使勁搖樹,次日清晨依然有滿地的落葉……小男孩終於明白:

明天的落葉搖不下來。

其實,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同那樹葉一樣,各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總是無法強求而又無可奈何的,正如明天的事情不能在今天完成一樣。

明天對於我們來說永遠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著,同時也無法感覺到。但是今天卻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面對我們這切實的今天,只能是好好把握,讓今天更加豐富充實。屬於明天的一切,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今天一併完成,正如不能一步登天一樣。因此我們不能在今天奢望把明天的事情都做完,一味地憧憬明天的清閒和美好,應該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個今天。

今天以後的事情虛無縹緲,我們無法預料,更不可能會提前完成,所以我們不必老是想像明天會發生什麼,因為明天是遙不可及的。今日之事今日畢,明日之事明日做。今天的事情不能等到明天才去做,明天的事情也不能指望在今天提前全完成。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無論我們對未來,對明天有多大的理想,要想得以實現,就必須認識今天,把握今天,充實今天,這才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態度。

評語:這篇讀後感,作者引用了《明天的落葉搖不下來》小男孩的所做所感提出了“明天的事情不能在今天完成”的觀點,並結合生活現實進行了闡述,最後總結全文,提出了“認識今天,把握今天,充實今天”的美好願望。,引議聯接環環相扣。但說理欠嚴密——明天事並不是今天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