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征為話題的作文加評語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驚天動地的壯舉,是撼動萬里河山的雄偉事跡。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有關長征的作文評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學生作文:長征

長征,是一部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戰爭史書!長征,更是一座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豐碑!

1933年,紅軍在反擊國民黨第五“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這便是長征的開始。在經歷了兩年的艱苦路途後,1936年10月,進行戰略轉移的紅軍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了長征的勝利。

單從時間表上看,長征不過如此,但只要細細的了解,便會發現,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紅軍一共轉戰十四個省,歷經風吹雨打,全程兩萬五千里,那時環境相當艱苦,紅軍沒有充足的軍需供應,沒有充飢的食物,陷入了槍林彈雨與人飢馬困交織的境地,他們以草充飢,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荊斬棘,經歷了千百次的戰鬥,最終才獲得了勝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巍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渾的畫卷。在長征的途中,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突破了敵人一道道實槍重荷的關口,用行動不知寫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驚心動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就拿飛奪瀘定橋來說,22名紅軍突擊戰士,早將生命置之度外,他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艱難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鐵索的瀘定橋上行進,最終消滅了對岸的守敵,奪取瀘定橋。當時,他們命懸一線,橋下是奔騰呼嘯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紅軍戰士為了長征的勝利,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懼怕,勇往直前,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不愧為勝利之師。紅軍驍勇善戰,但又不失人性關懷。在穿越一望無際的草地時,到處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澤泥潭,危機四伏,紅軍戰士們表現出了可貴的團結互助精神,他們相扶相攜,共度難關。記得在國小語文課本中的《金色的魚鉤》、《永遠的豐碑》、《倔強的小紅軍》等描寫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的課文,都記錄了紅軍讓出食糧,扶老弱的生動事例。《永遠的豐碑》描寫的是一位老軍需處長將棉衣分發給每一個戰士,自己卻被凍死行軍路上,與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豐碑的感人故事。

從長征勝利到現在,已有70年歷史,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路仍印刻在後輩人的腦海中,我要緬懷革命先烈,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評語:

文章以“長征”為題材,注重用細節來刻畫人物,用側面描寫來突出人物特徵,通篇文章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如“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優秀作文:永奏長征的序曲

遙望零星點點的蒼穹,我不禁浮想聯翩……

不經意間想起了與我們相隔70年的長征——那段塵封的歷史,那首雄壯豪邁且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至今,我仍不能理解長征的意義,長征究竟是什麼。長征是草原的新綠、出水的芙蓉嗎?長征是遠征的航標、離弦的利箭嗎?還是人們常掛嘴邊的歷史豐碑?

人們都眾所周知,是長征造就了一個堅毅不屈的民族,一個永不退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撫今追昔,回首長征走過的漫漫長路:過草地,翻雪山,足跡遍布了各個省市,遭逢槍林彈雨,多少的酸甜苦辣、艱苦挫折,紅軍都絲毫不動搖決心,即使看著自己的戰友倒下,也只是毅然擦乾眼淚,繼續默默前進,衝破敵人設定的一道道關卡,越過自然形成的一段段險灘他們最終完成了夙願,親手升起了耀眼的五星紅旗。

在長征中,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砭骨,雪壓冰封,萬水千山,圍追堵截,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無畏的雕像……讓我們一同回憶那些曾“捐軀赴國難,視死念如歸”的紅軍在長征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震撼心靈的片段吧……

在紅軍隊伍里有著一批十多歲的少年,他們的年齡與我們不相上下,但他們卻擁有著胸懷遠大的革命理想,能以幼小的身軀投身於激烈的戰爭中,並且總是帶著樂觀耐心、勤勞聰明、渴望知識的精神。與他們做個對比,我們如今的學習環境是窗明几淨的教室,如此優越,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接受知識呢?

過雪山時,山上空氣稀薄,人呼吸困難,紅軍踏著沒膝的積雪迎著狂風,翻過一座又一座。過了雪山,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地,有很多死水潭,腳踏上去就陷下去。紅軍吃完了糧食就吃野菜,甚至把皮帶煮了吃。紅軍終於克服重重困難,走出草地。看看我們,每日三餐從不間斷,食物要比他們的豐富得多,可我們還怨這怨那的,這是多么令人痛恨啊,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此時已有的,放棄不可及的嗎?

長征路上感人肺腑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正是有了這些願肩負偉大使命的中華兒女,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長的道路。是他們,嚇得敵人聞風喪膽,狼狽而逃;是他們,突破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將共和國的國旗抹成了紅彤彤的顏色;也是他們,憑著一股執著的精神,創造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奇蹟,走向抗日的最前線,提起了祖國生死存亡的重擔!

這可歌可泣的長征幕後支持著正是“夢想”!“當你什麼都以擁有,卻失去了夢想,那么一切都變得無意義;當你什麼都以失去,只要仍有夢想,一切都可以重頭在來”的名言佳句我們不可遺忘。要知道:雄鷹的夢想,是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駿馬的夢想,是在無邊的原野中自由的狂奔。有了夢想,中華兒女才奮起一戰開始長征,實現夢想,才造就出了一個比昔日輝煌的新中國!

事實上,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一次長征呢?自入學開始,我們就注定要成為“長征”的跋涉者,需要經歷遠遠超過二萬五千里的20xx年,而真正能夠最終到達目的地完成使命的卻不是所有人,這條漫漫的“長征”路上時時刻刻都上演著淘汰的悲劇。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就將失去前進的動力,沒有堅毅的健康身軀,就將失去不少的機會,沒有堅持的永久恆心,就將失去繼續衝刺的通行證……有多少的學子,就有多少個夜以繼日,等待著自由的通知,青春的蒸發,所有的足跡與付出將由幾天時間來鑑定,而這“長征”後留下的就是一批批精英人才……

長征精神是一首歌,永唱不衰;長征精神是一杯茶,余香裊裊;長征精神是一首詩,韻味十足……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無數挫折困惑,可生命如一條長河,不遇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在面臨重重困難時,我們為何不想想長征精神呢?去學著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那樣我們不就能很快受到啟發,去征服挫折了嗎?

我收回了漂浮已遠的思緒,深切感觸到:“明天”的路還很長很長,我們所處的70年後的“今天”,中國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社會主義建設,而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的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們是祖國未來跨世紀的接班人,理應讓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我堅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所載入世界的編年史一定會是更加絢爛多姿、光彩永駐的!讓我們把長征精神發揚下去,努力拓展知識面,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艱難險阻,攀登上學習和科學的高峰,讓我們接過先輩們手中緊握的接力棒,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永遠飄揚於最藍的那片天,永不停息地譜寫長征的序曲吧!

評語:

這篇文章由歷史上的長征想到了我們的學習何嘗不是一次長征,構思新穎,富有豐富的意蘊。情感真摯,立意深刻。語言慷慨激昂,富有生活氣息,有藝術感染力。

優秀範文:我心中的長征

說起長征,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十年前那一場悲壯的行軍。儘管它早已成為歷史,可每個人的心中,都一定經歷過大大小小、驚心動魄的征途。而我也不例外。

那是一個晴朗的夏夜,在一次失敗的上籃之後,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在那一瞬間,我只感覺左小腿如同灌了鉛一樣,隨之而來的,是疼痛,我的小腿迅速腫脹起來,每一陣突然的劇痛都引得我呻吟不止。我咬著牙,撥通了父母的電話,我聽不太清他們說的話,說完我要說的,我就把手機扔到了一邊。我仰望四周漆黑的夜空,只感到未知的恐慌,這難不成就是所謂的骨折?我這輩子還可以走路了嗎?不!不!我起不來了!我用力對想要扶我起來的人說。我躺在地上,用手扶著彎曲的左腿,再回想幾分鐘前活蹦亂跳的自己,我只感覺恍如隔世。終於,我的父母來了,與他們一同來的,還有擔架和救護車。

我在當夜被打上支具,第二天早上我被送回家,就被放在床上。我心中那為期兩個月的長征,就這樣開始了。頭幾天,每天晚上,當夜幕降臨時,我的傷腿會繼續腫脹,而支具內部的空間是有限的,因此會感到腿像是要炸了一樣。儘管它沒有拉直那么疼,但這種疼痛往往可以持續一夜,而我就像發熱的病人一樣,不斷出汗,不停扭動。媽媽一直在旁邊守著我,據她回憶,最嚴重的一次,我甚至說了半個晚上的胡話。我一直很好動,可現在不但動不了,還得忍受隱隱的疼痛,我陷入了一種頹廢的狀態,度日如年。我每天都關注著班級微信,焦急地期盼能早點上學。但我看到了自己的支具,不知道每天除了看看窗外的柳樹,聽聽蟬鳴,還有什麼別的事情可做。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拆掉支具。按理說,這應是很高興的一天,支具都拆了,那離上學、走路還遠嗎?我試著彎曲我的左腿,發現還真挺遠的。我的關節和筋脈由於長時間不活動,像生鏽了一樣,剛才那一下疼的我直哆嗦,仿佛有刀片卡在我的膝蓋處。我大失所望,醫生對我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得慢慢進行康復訓練。我坐著輪椅,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裡,又躺在了那張床上。我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在想自己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想著想著,發現發獃也不是回事,又試著彎了一下腿,可鑽心的疼痛又令我退縮了。我癱軟到床上,自嘲道,你呀你,昨天還苦盼著拆掉支具去上學,現在支具已經沒了,你怎么又慫了?怕疼?你在骨折之初可經歷過比這恐怖得多的疼痛,你為何要怕?我坐起身,咬著牙又抬了一下,又是一陣刀割般的疼痛,這一次我扶住了自己,沒讓自己鬆懈下來,我深知,欲速則不達,因此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畫,每二十分鐘一組,每組彎腿二十次。這計畫看起來很小,但相信我,沒經歷過就不知道這有多難,何況是堅持那么多天!我仍記得,每做完一組我都會累得面紅耳赤、氣喘吁吁;我仍記得,那幾次用力過猛後撕心裂肺的叫喊。四天后,我從原本只能稍微抬一下膝蓋進步到了能彎起自己的左腿,儘管仍伴隨著輕微的疼痛。

那天是中秋節,我的左腳在歷時數周后又一次接觸到了地面,我也又一次地站了起來,可惜是藉助了雙拐的力量。我又遇到了麻煩,我左邊的腳踝由於長時間沒有稱重,早已不適應如此大的壓力,因此就算是一個輕微的觸地,我的左腳踝也會感覺像是被針扎一樣。我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差點摔在地上,我扶著拐挺起來,擦擦汗,回想到現在我所走過的路,這又算什麼?我苦笑一下,又拄著拐,邁出了第二步。從此,只要體力允許,我就會不停在家裡用拐練步,一直練到腳踝沒有任何感覺為止,接著,我坐在床上,親眼目睹我的腳踝開始腫脹。每一步,儘管疼,但都是充滿希望的,仿佛下一步,我就能重返綠茵場,相比於這熱切的希望,那區區疼痛又算得了什麼?一步一步,這是我的長征。

不知不覺中,蟬的叫聲消失了,而柳葉也逐漸變黃、飄落。那天秋高氣爽,我走著來到樹底下,發現自己已經把難關度過了,而我這場心中的長征,也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

現在,我早已能跑步了,那棵樹還在窗外,不過它的葉子早已落光了。這場“長征”的經歷十分難得,沒有多少人有機會去體驗,儘管沒人想要。但它仍舊教會了我很多,心存希望,不畏艱險,排除萬難,這不正是長征的精神?我在今後的人生中面對大大小小數不清的長征時,也會用這段經歷來激勵自己勇往直前。

評語:

這篇敘事文立意深刻,富有哲理。格調高雅,有境界,有藝術感染力,作者感情在結尾處“它仍舊教會了我很多,心存希望,不畏艱險,排除萬難,這不正是長征的精神”,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