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記文學常識五法的論文

文學常識內容多,而且比較零散,只有用巧妙靈活的方法,才能化繁為簡、化多為少,輕鬆而又高效地記住。具體說來,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縱橫結合記憶法

古今作家生活時代不同,從而形成縱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將這些縱橫聯繫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在腦中形成幾條線或幾個面,是一種快速而牢固的記憶方法。如果能據此自己動手製作幾張圖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峰,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中國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二、舉一反三記憶法

如由《戰國策》的國別體聯想到《史記》的紀傳體和《資治通鑑》的編年體;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觸一而發十,就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文學知識了。

三、分門別類記憶法

即在分類的基礎上把某些有相同點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以考點為分類標準,如:

(1)時代國別,可以借鑑古代史書體例中的編年體和國別體的方法,按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來記憶。

(2)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

(3)地位評價,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等。

(4)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

(5)題材人物,如《范進中舉》、《孔乙己》都取材於受封建科舉制度迫害愚弄的舊知識分子。

(6)作家作品,如蘇軾的詩、詞及文等。(7)字號稱呼,如柳河東、杜拾遺、詩仙、太史公等。

四、點面結合記憶法

複習既要注意全方位複習,又要注意突出重點。有的文學常識關鍵就在某一要點,抓住了要點,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了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

五、形象特徵記憶法

即抓住文學常識在外部的共同特徵進行快速記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關於“最”或“第一”的,如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等。

(2)關於地位獨特的,如丹麥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等,他們都是所在國家能在世界文學史上排得上號的大家。

(3)關於“數字”的,如“三言二拍”、“四書五經”、“漢字六書”、“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九歌”、“九章”、“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史”等。

(4)關於對聯評價的,如“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等。(5)關於成語軼事的,如洛陽紙貴、江郎才盡、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詩、朱自清不吃美國救濟糧、高爾基當麵包師傅等。

當然,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各種記憶方法的綜合使用,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