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文學常識35則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收入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大類,使用“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從民歌營養中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其著名作品《離騷》、《九歌》、《天問》等,是我過古代文學積極浪漫主義的典範。

3、先秦散文中用散文寫的史籍稱歷史散文,其中文學價值較高的有《左傳》、《國語》、《戰國策》;諸子百家寫的散文稱諸子散文,其中文學價值較高的有《論語》、《孟子》、《莊子》。

4、賦是戰國後期發展成的一種文體,盛行於漢代,故名漢賦。分騷賦、大賦、小賦三種。騷賦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大賦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枚乘的《七發》。小賦代表作有楊雄的《酒賦》、張衡的《歸田賦》。

5、司馬遷是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列傳”這些歷史人物傳記具有很強的文學性,達到史傳文學的高峰。

6、樂府民歌是中國詩歌史上繼《詩經》、《楚辭》之後第三個重要階段的產物。《孔雀東南飛》代表了漢樂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7、建安文學是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這一時期的文學,其主要作家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和劉楨)和女詩人蔡琰(文姬)。

8、東晉陶淵明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篇大多數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而且形成一種平淡醇美的獨特藝術風格。名篇有《歸園田居》、《飲酒》等。

9、南朝樂府民歌產生在南方長江流域,內容多是情歌,其中長篇抒情詩《西洲曲》藝術性最高。北朝樂府民歌題材廣泛,有牧歌、戰歌、情歌等,其中長篇敘述詩《木蘭詩》成就最高,其他名篇有《敕勒歌》。

10、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分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大類。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品為乾寶的《搜神記》。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11、南北朝是我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迅速而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我國最早以多種文體和多位作家為對象的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較系統而完整的文學創作專論陸機的《文賦》,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論鍾嶸的《詩品》,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巨著劉勰的《文心雕龍》,我國第一部古代文章總集蕭統的《文選》。

大學語文文學常識

12、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頂峰,除使用已有的古體詩外,又創造出近體詩的律詩和絕句,並化樂府詩為新樂府。一般評述唐詩按時間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13、初唐是唐詩的準備階段。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因能擺脫齊梁遺風,自覺創新,被譽為“初唐四傑”。陳子昂繼“四傑”之後登上詩壇,第一個舉起詩歌革新的大旗,反對齊梁“競尚艷麗”,提倡“漢魏風骨”。他的詩寫得剛健清新,從理論到實踐為以後唐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4、盛唐是唐詩繁榮的頂峰,出現了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其他如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詩人,田園詩也寫得真摯生動,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被譽為“詩中有畫”,與孟浩然並稱“王孟”,形成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盛唐還出現了邊塞詩派,著名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煥、王翰等。

15、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構成其瑰瑋絢爛的獨特風格。

16、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藝術成就達到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並行成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其內容豐富多彩,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被譽為“詩史”。他眾體兼長,並使各種詩體都有新的發展。

17、中唐是唐詩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詩人輩出,著名詩人有白居易、元稹 司空曙、李益、劉長卿、韋應物、韓愈、孟郊、賈島、劉禹夕、柳宗元、李賀等,且流派紛呈。

18、白居易是唐代傑出的詩人。他大力提倡擺脫樂府舊題的約束,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形成“新樂府運動”。他主張詩歌要積極反映現實,明確提出“詩歌合為事而作”。詩歌創作之豐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把自己的詩歌分為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雜詩四類。

19、李賀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想像,又吸收了齊梁宮體的 麗,再融進自己的幽冷的感情,形成了一種荒誕虛幻、冷艷幽峭的特殊風格,人稱“鬼才”、“鬼仙”,在詩壇上獨樹一幟。其名篇有《李賀箜篌引》、《夢天》、《金銅仙人辭漢歌》、《致酒行》、《雁門太行守》等。

20、晚唐是唐詩的延續時期。著名詩人有杜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杜牧詩歌語言凝練含蓄,抒情性強,善於以七絕詠史抒懷,言短情長,含蘊無盡。名篇有《過華清宮》、《赤壁》、《泊秦淮》、《登樂遊原》等。李商隱的詩具有深情綿 ,綺麗精工的藝術風格,其描寫愛情的詩篇纏綿悱惻,語言優美,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如《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錦瑟》、《夜雨寄北》詩等。其他詩人還有溫庭軍、韋莊等。

21、唐代古文運動是以儒學復古為號召,用質樸剛健的散文取代綺麗柔靡的駢文,以達到張揚儒家道統為目的的運動。所以,既是一次恢復儒道的努力,也是一次

大學語文文學常識

革新文風、文體的運動。由韓愈首倡,柳宗元回響,團結了一大批作者,通過他們的實踐,恢復了散文的正統地位,並把散文推向一個新階段。

22、韓愈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最擅長寫論說文,名篇如《師說》、《雜說四》、《馬說》等。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和山水遊記成就最大。寓言有《三戒》(“臨江之糜”、“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傳》。山水遊記有《永州八記》。傳記散文《捕蛇者說》也為名篇。

23、唐代傳奇是我國小說發展的新階段,盛行於唐,故名唐代傳奇。代表作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李朝威的《柳毅傳》、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縝的《鶯鶯傳》。

24、“詞”原是民間流傳的歌曲唱詞,萌芽與南朝,到中唐引起文人學士的重視,開始學習和運用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填詞,由晚唐發展到五代,詞便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這期間的詞,習稱“唐五代詞”。溫庭筠是晚唐詩人中寫詞最多的作家,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對詞的格律形成的完備起了規範化的作用。

25、北宋的詩新運動是一場比唐代韓柳古文運動更為廣泛持久的轉變文風的運動,王禹 、柳開、穆修、等針對當時的西崑體,提倡“革弊復古”。范仲淹為其前驅,歐陽修為其領導者,王安石、蘇軾、蘇輒、蘇洵、曾鞏均參加了這一運動,最後由蘇軾加以完成。文學史上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輒、蘇洵、王安石、歐陽修和曾鞏稱為“唐宋八大家”。

26、歐陽修在北宋的詩新運動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他又是一位有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以散文成就最高,名篇有《醉翁亭記》、《秋聲賦》等。

27、蘇軾才華橫溢,他的創作標誌著北宋新運動的高度成就。其詩歌構思新穎,常富有深遠的理趣,耐人尋味,為宋詩在唐詩高度發展之後能夠繼續發展開拓一新天地。其散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歐陽修開創的局面,善於立意,工於某篇,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為“八大家”之一。他在詞史上貢獻更大,擴大了詞的題材領域,革新了詞的語言,開創了新的詞風,提高了詞的社會作用,使宋詞發生了一次變革。

28、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散文、詩歌都有成就,尤擅填詞,是婉約派最有成就的詞人。她的詞善於白描、長於鋪敘,作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號稱“易安體”。

29、陸游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產量最豐富的詩人,全面地反應了南宋社會的各種矛盾,自始至終貫穿著抗金復國的愛國思想,繼承屈原、杜甫的傳統,將愛國主義詩歌推向一個新的頂峰。

30、辛棄疾為宋代著名愛國詞人。題材廣泛,而以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愛國思想為中心主題。其詞既有豪放派之詞風,也受婉約派的影響,形成自己瑰奇多彩的藝術風格。不但以詩為詞,甚至以散文句入詞,使詩體達到空前的解放。

大學語文文學常識

31、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講唱文學,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作元鎮《會真記》的主題,把崔鶯鶯張生故事中的反封建內容充分挖掘出來,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2、宋話本是我國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話本原是說本人演唱時的底本,後經加工寫定並刻印發行,變成一種可供閱讀的通俗小說。說話產生於唐,至宋代隨著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話本日益增多。著名的有《碾玉觀音》、《錯斬崔寧》、《快嘴李翠蓮》等。

33、元代文學的主流是元曲。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雜劇是戲劇,散曲是詩歌,它們都以曲辭為主,因而總稱曲。雜劇是元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標誌,它是歷代歌舞、講唱、雜戲各種表演藝術長期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戲曲形式。在中國文學史上元曲取得了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地位。

34、關漢卿是我國戲曲史上最偉大戲曲家,是元雜劇的奠基人和元代前期的劇壇領袖之一,並成為世界文化名人。著名著作有《竇蛾冤》、《望江亭》、《救風塵》、《單刀會》、《拜月亭》等。

35、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以多本雜劇表演一個故事的大型劇作,共五本二十一折,以其縝密的結構,動人的藝術形象,精美的文辭,奠定了在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