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6)

1、 都是“還”字惹的禍

兩年前,巢湖的張先生向朋友高某借了14000元。今年3月,張先生因資金短缺只還了其中1萬元。為避免今後出現糾紛,張先生又給高某寫了一張欠條:張某借高某人民幣14000元,今還欠款4000元。後來,高某因催款吃了幾次閉門羹後,一紙訴狀將張某告到法院,訴稱張某尚欠其餘款1萬元,請求返還。接到起訴書後,張先生感到疑惑不解。司法所工作人員發現欠條存在重大歧義。“今還(huán)欠款4000元”,既可以解釋為“今還(hái)欠款4000元”,又可以解釋為“今還欠款4000元”。

根據《契約法》規定,如果一方提供的用詞可合理地得出兩種理解時,應選擇不利於用用語提供人的解釋。張先生為此輸掉了官司。 

2、 路易十三之悔

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長洪永林,因犯貪污罪被判極刑。死期就在眼前,洪某也像其它貪官一樣“悔”了一回,因此“悔”語精妙,現不妨抄錄如下:

其一,去廣洲、深圳、香港、澳門那么多次,住過無數豪華賓館,既有錢住又有權住,卻沒住過總統套間;其二,整日花天酒地,幾乎吃遍世上的山珍海味,喝盡人間的玉液瓊漿,既有權喝又有處喝,竟沒喝過路易十三!更虧的是,家裡還放著四瓶,卻被抄了。

洪某的“悔”,簡直叫人望塵莫及。

3、用讚美“教訓”你

在非洲的巴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著一種古老的生活儀式。當族裡的某個人因為行為有失檢點而犯了錯誤的時候,族長便會讓犯了錯誤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開亮相,以示懲戒。每當這時,整個部落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將這個犯錯的人團團圍住,用讚美來“教訓”他。

圍上來的人們,會自動分出長幼,然後從最年長的人開始發言,依次告訴這個犯錯的人,他今生曾經為整個部落做過哪些好事。每個族人都必須將犯錯人的優點和善行,用真誠的語言敘述一遍。敘述時既不能誇大事實,也不允許出言不遜,而且不能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讚美。整個讚美的儀式,要持續到所有族人都將正面的評語說完為止。

巴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們對待犯錯人的態度是“儘管你犯了錯,有了缺點,但我們依然愛護你、關心你、接納你。既然你曾為整個部落做過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著那么多的優點,那么,請你認真地反思,然後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整個部落的人都堅信:你一定具備改過向善的信心與能力。

4、明天的樹葉

我家因為經營林場,爸爸規定我們每天早上出門上學之前,要先把家後面的樹葉掃乾淨。爸爸看我們掃得辛苦,跟我說:“爸教你們一個簡單的方法。掃樹葉之前,先把明天要年下來的樹葉搖下來。兩天掃一次就好了。”這個方法不錯。第二天早上比平時起得更早,掃地之前先去搖樹,搖到一半,就發現搖樹比掃地還累。好不容易把樹都搖過一遍,地掃乾淨,自己坐在院子裡,帶著神秘的微笑:“明天就不用掃了。”正開心時,一陣風吹來,樹葉又掉下來。“這樣的事怎么會發生呢?“接下去起得比前一天更早,天還沒亮就起來了。昨天一個人搖樹,今天兩個人搖,把明天的樹葉搖下來最好連後天的也搖下來,如果能7天的都搖下來就好了。搖到後來,搖死好幾棵樹。但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就是,即使你把樹搖死了,明天樹葉也不會在今天掉下來。明天的樹葉一定會在明天掉下來。

活在當下,是非常重要的。

5、三個選擇

一家公司招聘職員,有一道試題是這樣的:

一個狂風暴雨的晚上,你開車經過一個車站,發現有三個人正苦苦地等待公車的到來:第一個是一個看上去瀕臨死亡的老婦;第二個是曾經挽救過你生命的醫生;第三個是你的夢中情人。但你的汽車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會選擇誰?

這是一道人格測試題。每個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許你會選擇老婦人,因為她就要死了,我們應該挽救她的生命;也許你會選擇醫生,因為他曾經救過你的命,現在是你報答他的最好機會(但也許你也可以在將來不斷地回報他);也許你會選擇你的夢中情人,錯過這個機會,也許你就永遠也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個候選人中最後獲聘的一位答案是什麼呢?

“我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趕緊把老婦人送往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著我心愛的人,一起等待公車的到來……”

有時,拋開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6、就在此刻生活

我認識一個人,他總是迫不及待地“奔向未來”。譬如,我們約好下班去喝一杯,他所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該去哪兒吃晚飯;到了晚飯的時候,他又急急忙忙吃完最後的甜食去趕奔一家電影院;在電影院,最後一個鏡頭還沒有結束,他就已經站起來準備走了。回家的車上,他又在做明天、下一星期、明年的計畫。

他從來都不是生活在此時,此地。因此,也就不能享受生活。

我已經逐漸明白,生活有它自己的時間表。生養一個孩子要九個月,而養育成人要近二十年,要很長時間才能造就出一名小提琴好手或是滑雪健將。取得成功需要時間——而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7、蒼蠅方法

美國康奈爾大家的教授三好威克做過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進一個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們向著光亮不斷碰壁,最後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然後在瓶子裡換上幾隻蒼蠅,不到幾分鐘,所有的蒼蠅都飛出去了。原因是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變方向,雖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終總會飛向瓶頸,脫口而出。

威克教授由此總結說:

“橫衝直撞總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8、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裡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的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認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里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查找外,其餘的180名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功,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國小教師。

繼任者找到了當年的國小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9、放飛一隻蝴蝶

一個秋晨,我到學校辦公室,剛坐下,便有人通知我說我班教室里有兩塊窗玻璃昨晚被風颳破了。我馬上意識到這事在這個管理甚嚴的學校里意味著什麼。

中午,我找來昨天的值日生朱蘭。她怯生生地說,昨晚放學時,教室里有兩隻蝴蝶,趕來趕去,總有一隻飛不出教室。我只好開著一扇窗戶,好讓外面的飛進來,或是裡面的飛出去,讓它們結伴去玩,想不到會被大風打破了玻璃……小女孩幾乎落淚地囁嚅著說願意賠這兩塊玻璃。

我一直無語,然後摸了摸她的頭髮說:“不用了,你去玩吧。”

後來我去了財務室,告訴學校從我和工資中扣兩塊玻璃的錢。

這是一筆我樂意付的錢。

10、關愛他人

大連市公交汽車聯運公司702路422號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在行車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強忍著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

——把巴士緩緩地靠向路邊,並用最後的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把汽控車門打開,讓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車;

——將發動機熄滅了,確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

黃志全極其艱難地做完了這三件事,然後才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就這樣,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機,在自己生命最後一分鐘裡億所做的也許並不驚天動地的三件事,卻讓現場許多人哭了。

至今,人們都記住了黃志全的名字。

11、幫別人和幫自己

你知道瞎子晚上走路為什麼要打燈嗎?

那是照別人的,別人看清了路,就不會撞著瞎子了。原來,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在韓戰時期,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一架敵機正飛速向陣地俯衝過來,正當班長準備臥倒時,突然發現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戰士還在那兒直愣愣地站著。班長顧不得多想,一下子撲了過去,將小戰士緊緊壓在身下。一聲巨響過後,班長站起來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準備教育這位小戰士,回頭一看,驚呆了——

原來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已被炸成一個大坑。

在美國波士頓,一座猶太人被屠殺的紀念碑上,刻著一個名叫馬西的德國新教神父留下的一首懺悔詩: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12、隨手可做的環保行為

在單位或宿舍等集體空間進行垃圾分類;

一紙多用,比如複印紙兩面用;

使用布袋去超市買東西,或塑膠袋重複使用;

不亂丟垃圾,哪怕是一張小小的公車票根;

不亂扔電池,將它放回專門的回收點;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膠泡沫飯盒,出去吃飯自帶“傢伙”;

不用一次性紙杯;

出門遊玩自備水壺,儘量少買紙包裝、塑膠包裝飲料;

發電子賀卡表達感情,因為4000張賀卡等於一棵大樹;

不接小廣告傳單;

每年種一棵樹;

不用動物毛皮製成的衣服、箱包;

節約每一滴水,將水龍頭的嘩嘩聲想像成自己的血液噴流的聲音;

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有製造噪音垃圾;

儘可能地貼近自然,真心感受自然的美麗;

建立綠色消費觀念,購買綠色食品,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家用電器;

將自己的舊衣服、用品送給有實際需要的人。

13、天堂地獄之別

有一天,上帝對教士說:“來,我帶你去看地獄。”他們進入一個房間,許多人圍著一隻正在煮食的大鍋坐著,他們又餓又失望,每個人都有一把湯匙,但是湯匙的柄太長,所以食物無法送入口中。

“來,現在我帶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帶教士進入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和上個房間的情景一模一樣,也有一大群人圍著一隻正在煮食的大鍋坐著。所不同的是這裡的看起來快樂又飽足,而他們的湯匙和剛才那群人一樣長。

教士奇怪地問上帝:“為什麼同樣的情景,這個房間的人快樂,那個房間的人卻愁眉不展呢?”

上帝微笑著說:“難道你沒看到,這個房間的人都學會了餵對方嗎?”

14、一塊石頭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了,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集市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由於男孩怎么都不賣,竟被傳揚成“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將這一切秉報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地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15、等待第二個春天

在日本,有兩個老實巴交的漁民,一個叫阿呆,一個叫阿土,卻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

有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里種有四十九棵朱槿,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面埋有一壇黃金。阿呆便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四十九棵朱槿。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來,等候春天的花開。隸殺的隆冬一過,朱槿花一一盛開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黃。阿呆沒有找到開紅花的那一株。廟裡的僧人也告訴他從未見過哪棵朱槿開紅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這件事,他就用幾文錢向阿呆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阿土也住來來等候花開。第二的春天,朱槿花凌空怒放,寺里一片燦爛。奇蹟就在此時發生了:果然有一株朱槿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了一壇黃金。後來,阿土成了村莊裡最富有的人。

今天的我們為阿呆感到遺憾:他與富翁的夢想只隔一個冬天。他忘了把夢想帶入第二個燦爛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世激動的紅花就在第二個春天盛開了!阿土無疑是個聰明者,他相信夢想,並且等待另一個春天!

16、貝多芬之吻

我16歲時和音樂老師發生了分歧而陷入困境。那時,李斯特最後一個在世的學生著名鋼琴家馮·索爾先生來到布達佩斯,要求我為他演奏一曲。我盡全力演奏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和舒曼的《蝴蝶》。最後,當我結束演奏時,馮·索爾先生站起身並在我的前額上吻了一下說:“我的孩子,當我在你這么大時成了李斯特的學生。在我的第一課後,李斯特先生吻我的前額說‘好好記住這個吻,這是貝多芬先生聽完我的演奏後給我的’,為了把這份神聖的遺產傳給後人,我已等了許多年,現在我認為你應該等到它。”

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比馮·索爾先生對我的讚揚更有意義的事了。貝多芬之吻奇蹟般地使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幫助我成為今天的鋼琴家。

17、愛得多了,就成了傷害

有一個湖,叫天鵝湖,湖中有一個小島,住著一個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漁翁搖船捕魚,妻子養雞餵鴨,除了買些油鹽,他們很少與外界來往。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它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夫婦看到這群遠方來客,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在這兒住了這么多年,還沒有誰來拜訪過。

漁翁夫婦拿出餵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招待天鵝,漸漸地這群天鵝就和漁翁夫婦成了朋友。它們在島上不僅敢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而且在老漁翁捕魚時,它們隨船而行,嬉戲左右。

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往南飛,它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小島上棲息。當湖面封凍,它們無法覓的時候,老夫婦就敞開他們的茅屋讓它們進屋取暖,並且給它們食物,這種關愛一直持續到春天來臨,湖面解凍。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最後,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不過它們不是飛向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的時候凍死的。

有時候愛得多了,也是一種傷害,並且致命。

18、不能違反的“生存法則”

1992年我到西藏拍雪巴拉姆的時候,住在雪巴拉姆居委會辦公的地方。居委會大院有一隻狗生了11個小崽兒,我天天餵這個狗媽媽和狗仔。後來,我發現狗媽媽把其中的六隻狗仔叼到藏戲團食堂的空屋子裡,另外的5只她不要了。我覺得這個媽媽太殘忍了,也許是她的奶不夠的緣故?我把狗媽媽拋棄的小狗仔一隻一隻抱回到它們的新家,而且買了奶粉天天餵它們。我以狗媽媽說:你不要把它們都拋棄了,我來幫你帶。狗媽媽挨個把我抱回去的小狗舐得乾乾淨淨,好像有一種失而復得的內疚。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狗媽媽又開始往外叼小狗仔,而且叼出去的更多,只留下了三四個。我又一隻只給她抱回來,繼續堅持餵小狗仔奶粉。結果,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小狗一隻一隻死去,11只小狗死了10只,就剩下1只。這只是最大最黑最漂亮的,大爪子大紅鼻頭,永遠地露出一半小紅舌頭。

狗媽媽知道這些孩子養不活,當時她拋棄一半是為了養活另一半,我一定要把孩子全都強加給她,悲劇就發生了。我們以為生命應該是平等的,實際生命生來就是不平等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不能違反的“生存法則”吧!

19、鏡子

在一次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主持人正在向嘉賓提問:“電梯裡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乾什麼用的呢?”那些嘉賓紛紛回答:

“用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

“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用來看看後面有沒有跟進了不懷好意的人。”

在一再啟發而仍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時,主持人終於說出了非常簡單的道理:“肢殘人搖著輪椅進來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裡看見樓層顯示燈。”

嘉賓們都顯得有些尷尬,其中一位抱怨說:“我們怎能想到這一點呢?”

是呀,我們考慮問題時,常會海闊天空,但不幸的是,無論思路怎樣開闊,我們往往還是從自己出發的。

20、歌德以詩教子

歌德一生寫了大量詩作與小說,他是非常珍惜時間的。有一次他看到兒子在一本紀念冊里摘錄了別人寫的一段詩:

人生在這裡有兩分半鐘的時間,

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戀愛,

因為在愛的這分鐘中間他死去了。

歌德認為這首詩反映了一種頹唐、迷惘的情緒,便提筆寫道:

一分種有60秒鐘,一天就超過了一千。

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人能夠有多少貢獻。

兩首詩,兩種計算時間的標準,反映了兩個人對時間的截然不同的態度。歌德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兒子積極向上的人生的期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