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忍”創新構思與範文

[文題設計]

生活中有爆發,也有忍耐。福樓拜說:“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生活中的忍耐多種多樣,有的用於磨練意志,有的用於消除誤會,有的用於化解痛苦,有的用於抗爭命運。你在生活中有過忍耐的經歷嗎?你贊同福樓拜的名言佳句嗎?你還有其它看法嗎?請以“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

創新點撥]

幾多痛苦,幾多折磨,幾多困難,幾多險境……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要受到命運之神或大或小的作弄。如何面對,每個人都必須作出回答。回答必須避免絕對化,必須講究辯證法,賦予哲理。只有這樣,才能亮出個性,新意迭現。例如你若寫議論文或哲理性散文,你可以用下面蘊含雋永的生動的語言發表看法:“忍耐並不是逆來順受,甘心屈服於命運之神的誘惑與調遣。生活的滄桑使生命的深淵埋下難言的隱痛,忍耐卻可以使人相信,隱痛必將消失,暴風雨過後的天空會更加明麗。”“忍耐是意志的磨鍊、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奮鬥衝破羅網,用無形的烈焰融化堅冰。在忍耐中發憤,在忍耐中拼搏。”能提煉出這些哲理睿語作亮點,那么議論文肯定能使人耳目一新;如果寫記敘文,那選材的個性化很重要,要寫出校園氣息,亮出獨特感悟,將深刻的人生思考融於形象塑造和事件敘寫之中。

[範文展示一]

溝邊三“忍”

上初二時,學校搞基建,在車庫附近有一條正待鋪設下水道的“壕溝”。每天放學都要經過那兒,就像是在跨越戰壕,常有功底不好的“戰友”墜入其中,令同學叫苦不迭。

終於有一天,中午放學,我第一個推車出了車庫,正鼓足了氣想一個魚躍,跨過“戰壕”,突然眼前一亮,一塊木板橫躺在我的面前。“啊,要是把它鋪在戰壕上,過去不就方便了嗎?”我想。於是便停好車,拿起那木板來。

這木板說來也怪,一面呈凸狀,一面較為平整。經過我的仔細分析,這應該是半截樹樁吧。甭管了,我夾著它來到壕溝前,心裡想:“應該平面朝上,這樣人就不容易滑倒。對!平面朝上。”

剛鋪好木板,我正想過去,車庫裡突然衝出一個人來,見我這兒路都鋪好了,趕緊跨上車,“哎——哥們!”這是衝著我喊的,“讓我先過去。”為同學服務嘛,我一想就閃開了。

三秒鐘之後,我發現剛才那“哥們”不見了,“戰壕”里倒傳出陣陣呻吟聲。我往溝底一看——剛才那位,頭朝下栽裡頭了,車輪還轉著呢。我趕緊伸手拉他。這位“戰友”好不容易爬起來,一臉氣急敗壞:“你,你,我問你這是不是你鋪的?你拿凸面朝下,這不跟蹺蹺板似的,人不栽下去才怪呢!我看你有謀殺動機!”他狠狠地揍了我一拳,憤憤地走了。“謀殺?”真活見鬼!忍吧,好事還得做到底呢!於是我把木板反過來,平面朝了下,這下總不會翻了吧!我還是決定自己先過去試試。

正在這時,又從車庫裡衝出一位來,我自動地閃開了。還是這位有禮貌:“謝謝了。”

“撲通……”

“混蛋!”有禮貌的那位在“戰壕”里怒吼。我一看,又下去一位。這怪我,我沒有考慮到木板有限的磨擦面,這位仁兄的車輪又不穩,自然……他爬起來,趁我愣神的工夫,踹了我一腳,走了。我血往頭上涌,真叫好心沒好報,不過還是“忍”吧——誰讓我弄巧成拙呢!

我決心做的事就要做到底。為了不讓他人犯同樣的錯誤,我抓起那半截木樁朝遠處扔去。“哎,你這人怎么這樣,”有人喊,“過河拆橋啊,太不講社會公德了!”

真沒想到!我要反擊——可還是忍住了。這三“忍”,也許是我的一筆財富呢!

[佳作展示二]

忍,教師的詮釋

我算是白活到今天,都長這么大了還不明白什麼叫“忍”,作為學生的我只好請教老師。

語文老師說:“當某個聰明人使用它時,那可能是‘忍辱負重’,當一個膽怯的人使用它時,那叫‘忍氣吞聲’,當使用到一定限度時,它會‘忍無可忍’。”

數學老師說:“當我們在事物的平面上,以實踐為橫軸,空間為縱軸,任意的坐標點都會確定一個‘忍’,只不過性質不同罷了。”

英語老師說:“忍從來就只有—ing形式而沒有—ed形式,也就是說忍只有現在時,而事情過後,再想忍也於事無補了。”

化學老師講:“如果把矛盾看成一個反應的話,那么忍就一定是這個逆反應的催化劑,有了它,矛盾就一定能解決。”

物理老師接著說:“忍我認為應該是一個矢量,如果它成了一個沒有方向、沒有原則的標量,反而是個拖累。”

聽著聽著,我想我清楚多了,但還是感到不夠,於是我繼續跑去請教老師。

歷史老師不假思索地說:“忍正是歷史上成大事業者所必備的美德。只有在忍中求得生存才有發展的機會。”

地理老師說:“你從失敗的山巔跳下來時,忍就是救你一命的樹木,它以濃密的枝葉來保護你。”

生物老師說:“忍也需來自dna,來自每個細胞內。你我生來會忍,但成就也許不同,有的成了忍的主人,而有的成了忍的奴隸。”

政治老師也趕來說:“忍,也是一種意識。它不可避免地存在正確與錯誤,我們對待忍要客觀和唯物。”

體育老師說:“忍是你手中的籃球,當你投出的時候,籃筐不一定接受你,這時你不要傷心,你所需要的只是再投一次,總有一次球會進的。”

各位教師你一言我一語講了許多,可我對忍還是一知半解,我疑惑地望著老師們,最後還是生物老師說:“忍,也是有生命的,他與你同歲,長相相同,性格相似,只有在時間不斷沉澱中你才會了解和認識它!”大家聽罷紛紛點頭稱是。

我想我得到滿意的答覆了——至少現在是這樣。

[佳作展示三] 百合·迎春

(一)

曾經有一座山谷,一座滿是雜草的山谷。有一天,卻長出了一朵野百合。野百合堅信自己是一朵花——所以,它一定要開花。所有的雜草都譏笑它,但野百合只是默默忍受著,它沒有反唇相譏,它仍然堅持——我是一朵花……若干年後,這裡已是遠近馳名的百合谷……

每個人都是一朵百合,當被譏嘲和否定的時候,是奮起攻擊,還是默默忍受?每朵百合都想開出自己的花朵,但是,你是願把精力放在無謂的爭論上,還是積蓄實力,以絕世的美麗證明自己的存在?

不要認為“忍”是懦弱,是無能,是對命運悲哀的妥協。韓信忍受了胯下之辱,終於成就了漢家八百年天下;左思忍受了無盡的嘲笑和不解,終於寫成了不朽的《三都賦》。

臘梅忍住了在春季吐芳納蕊的機會,冰天雪地里從此多了一絲幽香,一抹嬌艷。

老人說,人生的智慧就是一個字:“忍”。忍下你所有的心浮氣躁、自卑沮喪,那么你就擁有了人生的智慧。

(二)

還有一種花,它總是在冰雪初融、春光未露時就活潑地開放,開出一片燦然眩目的艷黃——它不願忍,儘管寒風瑟瑟,儘管春風乍起便注定了它的凋零,它依然無悔地堅持。為了這一份悲壯的“不忍”,人們同樣給了它一個耀眼的名字——迎春。這也是一種絕世的花。它沒有百合那種超俗的美,卻比它更多一份世俗的美。你能說,“不忍”是一種錯誤嗎?

在我們民族面臨沉淪時,聞一多拍案而起,以他的熱血譜寫了又一首丹青曲。面對黑暗,魯迅沒有“忍”,而是以筆為劍,吶喊著引導了一代人前進。

一代又一代的偉人們,這些畢生都在戰鬥的鬥士們——他們為民族而戰,為自由、為真理而戰鬥——他們的目光如熊熊的火炬,穿越亘古的年代和深不可測的黑暗:請為真理而戰吧!

(三)

“忍”——如百合的傲岸、冷靜。

“不忍”——如迎春的堅定、熱情。

一個古老的民族,它崇尚著“忍”,卻不斷湧現一批“不忍”的仁人志士。那么,我們究竟該怎樣呢?有詩說:“一朵花里見天國”,從百合和迎春的故事中,你可曾領悟到了什麼呢?

比較評析】

三篇佳作都有創意。例文一選擇特殊時空中的三“忍”作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行文波瀾起伏,所記事雖小而引人思考的人生理念卻很豐富,讀後不僅引發會心一笑,更給人心靈的陶冶;例文二通過各科老師的詮釋從不同側面揭示“忍”的豐富而複雜的內涵,人物語言的設計富有機趣哲理且切合不同學科的特點,結構採用並列推進式,新穎別致,個性鮮明;例文三由“花”及理,“物”“理”交融。作者在眾香國里尋覓,覓得百合和迎春。這兩種花“前人之述備矣”,作者另闢蹊徑,在“由花及人生”“由自然及社會、及歷史”上做足文章,且發人所未發,“傾訴”著一種人生智慧,一種“忍”與“不忍”結合的生活哲理——傲岸、冷靜與堅定、熱情的統一。作者“尋覓”所得的有形之花並不新奇,但卻“傾訴”著對“忍”的獨特的理性思考,這種創新的筆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