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5――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知識點透視

"情"是一篇優秀作品的靈魂,是聯繫作者和讀者的重要紐帶,作文的終極目標是以情感人。採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達出來就是抒情。古人所謂的"披情入文"、"一切景語皆情語"都是對抒情的最好闡釋。抒情從表現形式上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直接表達出來,後者是藉助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把作者的內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來。對於一篇文章來說,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抒情的基本要領是真實、充分、融洽。

真實就是不要矯情。情從心出,要打動別人,就得先打動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達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猶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選用最合適的方式把情感抒發出來,抒情的成分與文章的主題和諧一致。

名家美文

銀 杏

郭沫若

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徵並不專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實,核皮是純白如銀,核仁是富於營養--這不用說已經就足以為你的特徵了。

但一般人並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進,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動物般的性態,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來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經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著,在太空中高唱著人間勝利的凱歌。

你這東方的聖者,你這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你是只有中國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並不知道。

我到過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華僑,你僑居在日本大約已有中國的文化僑居在日本那樣久遠了吧。

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的呀,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

但也並不是因為你是中國的特產,我才特別的喜歡,是因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乾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條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葉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瑩潔,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為多少的廟宇戴上巍峨的雲冠.你也為多少的勞苦人撐出了清涼的華蓋。

梧桐雖有你的端直而沒有你的堅牢;

白楊雖有你的蔥蘢而沒有你的莊重。

薰風會媚嫵你,群鳥來為你歡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當皓月流空,他們會在你腳下來聚會。

秋天到來,蝴蝶已經死了的時候,你的碧葉要翻成金黃,而且又會飛出滿園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術師嗎?但你絲毫也沒有令人掩鼻的那種江湖氣息。

當你那解脫了一切,你那槎(chá)椏的枝幹挺撐在太空中的時候,你對於寒風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並不荒傖(cāng);你的美德像音樂一樣洋溢八荒,但你也並不驕傲;你的名諱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並不隱遁。

你的果實不是可以滋養人,你的木質不是堅實的器材,就是你的落葉不也是絕好的引火的燃料嗎?

可是我真有點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國人似乎大家都忘記了你,而且忘記得很久遠,似乎是從古以來。

我在中國的經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國的詩人詠贊你的詩,也很少看到中國的畫家描寫你的畫。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隨中國文化予以俱來的亘古的證人,你不也是以為奇怪嗎?

銀杏,中國人是忘記了你呀,大家雖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歡吃你的白果,但的確是忘記了你呀。

世間上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但把你忘記得這樣普遍,這樣久遠的例子,從來也不曾有過。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區嗎?但我就很少看見你的影子;為什麼遍街都是洋槐,滿園都是幽加里樹呢?

我是怎樣的思念你呀,銀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國忘記吧。

這事情是有點危險的,我怕你一不高興,會從中國的地面上隱遁下去。

(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現代散文精華》一書)

【閱讀手記】

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中有對銀杏樹的直抒胸臆"銀杏,我思念你"、"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同時更有對銀杏樹的品格充分挖掘後的深情禮讚。這是很典型的借物抒情。這類文章是很常見的。關鍵是作者對"物"的開掘是否深刻,是否把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與文字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很顯然,郭沫若先生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出色。通過銀杏樹和其他樹木的對比,凸現銀杏樹的真、善、美。選文中始終以第二人稱稱呼銀杏樹,更強化了這種親切感。使得無論是間接的抒情還是直接的抒情都變得很方便。這些都是我們在習作中應當借鑑的。而對陪都中"洋槐"和"幽加里樹"的描寫則使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有一個廣度。即銀杏樹身上的品質才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這樣的抒情也便成功地完成了作者的寫作目佳作示例

母親的手 父親的胸懷

劉鍾秀

人人都知道,家孕育著愛。而愛的源頭,在我看來,就是母親柔軟的手與父親寬闊的胸懷了。

(一)

我從小就喜歡母親的手,它雖然變得越來越粗糙,但我始終還是覺得它細膩柔軟。母親的手上沒有奪目的手鍊與戒指,也談不上什麼纖纖玉指,但我仍然覺得它是美的。一定是我被這雙手的愛所包圍著,它變得美妙了。

母親,您的手是靈巧的。您不要驚奇,的確是的。每天早上,您在給我送牛奶時,總能將愛偷偷放進去,再佯裝不知地送過來,我喝到的不僅是牛奶,還有純而濃的愛。

走路時,您的大手包著我的小手,包得很緊,好像包的是一個稀世珍寶,怕弄丟了似的。使我經常產生一種依靠感和幸福感。這牽在一起的手是我們愛的通道啊,把愛在我們之間傳遞。您就是這樣,拉著我去看朝陽與晚霞,拉著我走上人生輝煌的道路!

(二)

父親,您應該聽說過,大氣量的君子的懷抱可以容納一艘大船,而在我看來,愛的胸懷能容納世界。

遇到挫折的時候,四周是灰暗的天空與毫無生機的土地。這時,您會給我一個擁抱,寬闊的懷抱讓灰暗消失,萬里晴空。

作為孩子,有時會為一些小事發脾氣,撒嬌,有時會給您帶來傷害。您卻把傷口埋在心底,繼續用寬廣的胸懷來容納我。我看到一片撕裂的土地,頑強地長出愛,我的淚灑下去,去滋潤這片土地,這片孕育著愛的土地……

我還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在您的胸懷裡看到這么多寬容,是愛嗎?

人人都知道,父親沒有母親的似水柔情,他的愛不輕易流露。但,父親,您疏忽了,您的懷抱太寬闊了,讓愛不經意地流了出來,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樣創造愛這個美妙的東西,但我清楚地知道,愛的港灣是家,愛的源頭是母親的手與父親寬闊的懷抱。

我也知道,我該怎樣去報答……

(作者系遼寧省瀋陽市東北育才學校學生)

【評析】

小作者藉助"母親的手"和"父親的胸懷"的描述,充分表達了自己對父母親情的理解和讚美。對"母親的手"的細節描寫中,對一些生活小事的敘述中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因而這種抒情是巧妙的,也是有實效的。

【寫作訓練】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我們生活的大自然。走進自然,你可以發現每個季節的顏色,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季節,抒發自己的真情, 以《季節的色彩》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點撥】

從題目和要求上看,要寫好"季節的色彩"可以運用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法。通過對某一季節中景物的充分描繪,表達出自己的某種情感。在描寫這個季節的時候,要注意突出這個季節的特色,要選擇具體景物,切記不要泛泛,不要概念化。抒情的運用最好是和景物的描寫結合起來,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可以學習教材中的《春》《濟南的冬天》裡面是怎樣把景物的描寫和抒情水乳交融的。

名家美文

春之懷古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齧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籮與煙籮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zhízhú)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別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麼實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的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是韋莊的"晴煙漠漠柳毿毿(sān)"竟必須去翻字典

柳樹從來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沒用的。怎么注釋才使我們了解蘇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著春風,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柳絲條子慣於伸入水中,去糾纏水中安靜的雲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著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條上暗藏著無數叫做"青眼"的葉蕾,那些眼隨興一張,便噴出幾脈綠葉,不幾天,所有穀粒般的青眼都拆開了。有人懷疑彩虹的根腳下有寶石,我卻總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樹去哪裡吸收那么多純淨的碧綠呢?

(選自當代世界出版社《張曉風經典作品》一書)

【閱讀手記】

上面兩篇文章都是台灣著名的散文家張曉風所作。一篇寫"春",一篇寫"柳"。作者對春天的描寫非常精彩,讀罷《春之懷古》,在我們的眼前宛如出現了一個活脫脫的野蠻、霸道、俏皮、可愛的小姑娘!

同時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馬行空"、"行雲流水"般的寫作思路。在描寫中我們能感受文章背後作者對"春天"的獨特情懷。

作者對"柳"的描繪同樣流露出了一種獨特的情懷。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柳"的不同尋常。

兩篇文章都能給我們一個啟示,對景物進行細緻描繪,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讓我們的散文變得靈動精彩。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紀文騫

那片段預告園,那棵大桃樹,那個食雜店,還有那群小夥伴。每當回憶起這些,我都會微笑,心中就滿是感動,就會體會到童年的寶貴與美好。

江城丹東,一個柔情加熱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著鴨綠江水長大。兒時的我和姥爺躺在搖椅上,聽著收音機,賞花。姥姥則安靜地做著針線活。我跟太陽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樓下的花園,小夥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彈玻璃球,跳皮筋,掏螞蟻窩,爬樹……這些最原汁原味的遊戲編織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時光。

夕陽西下,我還躲在崗樓里等待著"敵人"的到來。"丫蛋兒,開飯嘍!"一聽到姥姥的呼喚,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滿了香噴噴的飯菜。"不急,先潤潤喉嚨。"姥爺端上一碗酒釀,涼涼的。上面還浮著桂花,清香撲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來。"這丫頭,慢點慢點,不急不急。"姥爺搖著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著我,摩娑著我的小腦瓜。

冬天,樓下的小花園裡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衝破溫暖的束縛,張著小手沖向小花園。不忘在樓口的小食雜店買幾個小鞭炮,放在雪地里,"砰砰嘭嘭"一陣歡叫。和小夥伴堆雪人,兩隻小手凍得通紅,卻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夥伴們開心地歡呼著,雀躍著……

不知道已經有多長時間了,我再沒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無所顧忌地在樓下瘋跑,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當我穿梭在校園裡,經過主樓門前的那幾棵高大靜默的銀杏樹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風吹過,樹葉"沙沙"的聲音,好像是回憶的精靈。耳畔響著這"沙沙"聲,思緒也回到了那個盛滿我童年的小花園。忙碌繁重的課業,激烈殘酷的競爭好像早已把那種愜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帶走了,永遠地帶走了。

離開丹東已經八年了,每當我夜裡夢到童年的小花園,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腦海里總是響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的歌聲。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隻小燕子,飛回童年,重溫那段幸福。歲月已逝,至少我還有寶貴的回憶,可以在我迷茫時,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作者系遼寧省瀋陽市東北育才學校學生)

【評析】

小作者通過對小時候一段往事的回顧,充分表達了自己對"幸福"的無限留戀。在看似平淡的敘事中傳遞了一種純樸、真摯的情感。姥爺樸實的話語,冬天嬉戲的細節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時,童年的生活與今天的生活對比,更能讓人體味到那種幸福的可貴。

【寫作訓練】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第一個扶我們走路的人,我們是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寄託。就讓我們來仔細觀察我們的父母,觀察他們的笑容,請以《父(母)親的笑容》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要融入真情實感。

【思路點撥】

父(母)親的笑容,對你來說也許已經習以為常,也許很難得。但那笑容的背後一定有許多故事,有許多豐富的情感。如果能藉助有感情的敘事,把自己內心深處對父母親的真情抒發出來,那將是一種幸福。在作文中捕捉一些細節,是能夠打動讀者的關鍵。因為,真情就在點滴的生活細節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