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作文”教學講座

國小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是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在習作過程中檢查學生平時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及各種智力因素的發展。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如何,實質上從他(她)的作文能力就能反映出來。但是,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發現了許多問題。有的是有話說不出,有的是瞎編亂造,無病呻吟,還有的假話,空話,套話一大堆,另外作文中的笑話更是時有發生。由此可見,“綠色作文”在學生的作文中幾乎看不到。積弊之多,實屬罕見。其結果是,一方面教師害怕教作文,對作文教學束手無策;學生害怕寫作文,視習作為酷刑,對習作毫無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迫於“考試”、“評比”等壓力,又不得不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只好為應試而作文,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編亂造,敷衍湊數。以至於學生的習作普遍缺乏新意、個性和特色,。作文教學陷入了令學生人格分裂、思維萎縮、語言貧乏的費時低效、惡性循環的“怪圈”。看來,擺脫這一尷尬的境地刻不容緩。孔子有句話,“知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快樂首先是一種寫作學習必須具備的條件,它決定一切。只有為學生樹立起寫作容易、簡單、輕鬆、快樂態度,那么寫作則猶如“一葉輕舟”。

那么怎樣紮實、有效地訓練學生快樂作文呢?下面我就平時自己的作文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和大家共同交流。一孔之見,有待大正。 一、以激勵促興趣,著力消除“畏字。 消除學生的畏作心理,是學生樂於作文的基礎。我們的作文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畏作心理的產生根源,對“症”下“藥”,以激勵、引導和幫助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切實消除其習作畏懼心理.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事物、勤於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種現象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敢於、勤於、善於、樂於說真言、寫實話、吐真言。培養學生自能作文的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以及對生活和習作負責任的態度。教師與學生常接觸溝通,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指導者、幫助者及知心好友的形象,提升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使學生逐步喜歡上作文課。。教師更認真貫徹《課標》中關於作文教學的表述精神,把過高的、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要求降下來。同時,教師為學生創造儘可能的自由表達(含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的機會,開發其潛能,使之在通暢表達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有個性地表達。另外,習作前的情境創設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習作質量。其實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就是最好的習作情境。在寫作技巧傳授方面,教師堅持《課標》提出的“精要有用”的原則,全力摒棄憑空說教。老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老師的評價對學生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熱情的保持與老師的評價也是分不開的。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賞識性教育已得到大家的認可,對學生的評價我們也多以鼓勵為主。當學生認真完成一篇作文時,都想得到老師的認可,無論學生作文水平是好是差,只要他們認真寫作,有一定進步,我們都應該及時的表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足的地方委婉提出,顧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一個學生願意自己寫的作文被老師全盤否定,這樣,學生的寫作熱情必然會減滅,作文水平也不會提高。(舉離)因此,教師更要堅持激勵性原則,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口頭肯定、評語肯定、莊重肯定. 二、以活動促積累,著力解決“貧”字。  生活閱歷、情感體驗、語言語彙、方法技能、人文思想等的匱乏,是學生習作中出現“編、抄、套、假、大、空”現象的最主要根源。唯有“厚積”,方能“薄發”。學生作文本來就是學生平時生活內容,真情實感的傾吐積累,沒有積累,何來傾吐? 學生的作文積累主要來自於現實生活,學生在校內的生活實踐,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取得了各方面的知識經驗,這都是學生寫作文時取之不盡的素材.因此,豐厚的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我們更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體驗、自主積累的意識、興趣、能力及習慣。在“脫貧”方面,如何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呢?我認為作前重積累是基礎,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積累。“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五彩斑斕的生活讓作文田園有了真正的源泉之水。離開了豐富的生活積累、體驗,作文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首先,教師應教會學生觀察.教師經常系統地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畫,有條理地進行觀察,隨時隨地地觀察,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將自己日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日記、周記等形式記錄下來,再通過交流,這樣學生不但有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寫作素材,而且切實感受到處處有生活。學會觀察思考,學生的作文積累便有了重要源泉了.其次,教師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活動,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課堂教學的舉例精講, 精彩例文的賞析,為學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學校組織的主題班會,體育文娛競賽等課外活動,給學生帶來各種不同的嶄新體驗.秋遊,參觀訪問等校外活動,也會給學生的生活帶來特別的樂趣。第三、注重學生校外生活的積累。例如:教師可以和家長聯繫,讓學生在家多做家務,豐富學生的勞動實踐體驗。雙休日讓家長儘量多陪孩子做些有意義的事,隨時提醒學生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訓練學生養成從生活中攝取作文素材的好習慣。 (2).親歷體驗,豐富情感積累。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去觀察萬物的交替,去調查環境的現狀(舉郭一純“七鄉河”例子),去體驗勞動的艱辛。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豐富,對周圍事物的感受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 (3).開展讀背活動,豐富語言積累。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寫的基礎。如作文積累要十分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語文教材的拓展閱讀,如學了《蟋蟀的住宅》,再去看法布爾的昆蟲小說,不但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而且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著好書,再指導學生寫讀後感、讀書筆記等。通過誦讀,閱讀各種書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辭彙量。為此,可開展以“讀背為手段,運用為目的”的讀書教育活動,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如好書推介會、故事演講比賽、好詞佳句背記競賽、讀書心得交流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背記、多積累,多交流,多借鑑,多運用、多創新,夯實表達基礎。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是很好的作文積累方法。 (4).學以致用,豐富方法積累。語文教學要堅持學以致用,結合閱讀教學、日常觀察、社會實踐、習作教學等交給學生一些“精要有用”的方法技巧,如觀察方法、調查方法、積累方法、寫作方法及習作修改方法等,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有了方法技巧的支撐,自然對作文產生興趣,樂於作文。 (5).潛移默化的薰陶,豐富人文積累。語文教學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教作文和教做人結合起來。憑藉教師言行和教學內容,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切實增強學生人文意識。  三、改進作文課堂教學,著力落實“導”字。  改進作文課堂教學,就是於課堂教學中適度的、必要的、藝術性的施“導”:導說、導寫、導評、導改、導做人。因此作中精心指導是關鍵。情境教學法已在多種學科的教學中運用,作文教學也可以設定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觀察、體驗,產生真情實感,促進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練筆積極性。我們的學生為什麼感到無話可寫,甚至寫不出好文章,就是因為學生作文時缺乏真情實感而無法傾吐。而沒有真情實感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作文指導課沒有創設好的情境。因此創設好的情境是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可採用以下方法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寫作。 (1)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寫作興趣在動筆寫作前,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兩位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 情境的創設為學生說,寫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吳老師的”頂氣球”活動,學生人人參與,一步步動手做,動嘴說。這樣學生把內容寫具體再也不是難事了,學生習作水到渠成,再不會冥思苦想了。對於一些描寫遊戲、比賽、動手活動的作文要求,都可以採取活動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感,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2)採訪作文讓學生以小記者、小調查員的身份參加或觀察校內外的一些活動。如採訪運動會中的運動員、調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活動,把採訪、調查的過程寫成報導或調查稿,在隊報或黑板報上發表,既鍛鍊學生的交際能力,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創設情境作文教學法遠遠不止這幾種,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探索。但要注意在此過程中,教師除了想辦法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的同時,還應注意要適當進行作文寫法上的指導。按照學生年齡特點,從詞語的選擇到圍繞中心選材等到方面逐步深入指導,才能使學生在有話可寫的基礎上做到把話寫好。  z 作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寫作指導,還要落實作後認真批改評講.學生作文寫好並不是作文教學的結束,我們要非常重視作後的評改工作。作後的批改講評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的細批精評很重要。作文評改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作文能力,要充分發揮鼓勵效應。國小生更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與稱讚,把獲得好評和成績作為寫作的一種動力。教師在精心批改學生習作時,應充分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點,熱情鼓勵學生寫好作文。除了書面批改,教師還可以採取面批、全班范評等方法,用熱情的言語樹立學生作文的信心,激發他們寫好作文的決心。另外,教師可以教會學生自改自評作文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相互之間尋找差距,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嚴格認真的作文習慣,提高他們鑑賞能力和分析能力。長期堅持,必將有所收穫。在學生自改自評作文時,可採取師生合作、小組討論評議、集體評議等方法。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點、難點部分,它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一個長期系統複雜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從簡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我們不要急於求成,揠苗助長。只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於作文教學的各種環境,完全可以做到讓學生從怕作文到願寫作文,達到會寫、樂於寫的境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素養,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腳踏實地地,極少成多,讓學生主動去寫,喜歡去寫,更能輕鬆地完成寫作,讓他們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充分享受到寫作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