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常用寫作方法大全

作文不外乎文題、開頭、正文、結尾,應當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這裡主要介紹作文取題目,正文要求,開頭與結尾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為你的作文取個好題目文章題目的設計好與不好,效果大不一樣。為文章取一個好的題目,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怎樣為文章取一個恰當的、新穎的題目呢?

1、具體。如我們的課文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十里長街送總理》等,課文的題目十分具體,一目了然,讓人一看題目便知道課文要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生動、貼切。所謂貼切的題目,就是題目和文章的內容呼應。例如我們的課文《草船借箭》和《飛奪滬定橋》這兩篇課文,題目就十分貼切。課文題目與課文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那一部分內容互相照應,把它們鮮明而形象地表達出來了。題目要注意貼切,用詞也要注意生動,以吸引讀者,增強感染力。

3、簡潔。一般作文題目的字數不能太多,要簡潔,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文章的內容概括地表現出來。例如,課文《貓》,只有一個字,但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全部概括了,十分簡潔,又十分醒目,例有一位同學的作文取了一個《我的輪船起航了》作文題,寫了自己經過不斷嘗試終於將模型輪船游出了小河,取這個題目就比較簡潔,同時告訴讀者作文的結果。

有時同學們的作文內容比較豐富,難以用一個題目概括地表達全文內容時,除了一個主要的題目外,還加上一個副題目,使你的作文題目不僅表現和反映文章的內容,而且使文章的中心也更為鮮明。例如,有同學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後,寫一篇讀後感時,給這篇文章列了這樣一個題目:《天堂與地獄——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有感》。這個題目,把文章所記敘的主要內容簡潔、具體地表達了出來,讓人一看就明白,你所記敘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4、新穎。文章的內容要有新意,題目也要新穎。例如有同學看了我國的“嬋娥”衛星成功發射後,寫下了一篇自己的體會作文,取的題目是《嬋娥奔月》。好的題目,還應該使人感到有趣。題目有趣了,就能吸引讀者,使人看了這個題目後會產生急於想讀一讀文章的強烈興趣。

(二)、作文開頭常用方法

所謂文章鳳頭豹尾,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讀者閱讀,好的開頭是關鍵,好的開頭能給人產生一種魅力和讓人想繼續往下閱讀的欲望。常見的方法有:

1、開門見山、落筆就直接點題。如《養花》的開頭:“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

2、介紹環境。如《豐碑》一文的開頭:“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風飛……”開頭介紹雲中山的環境,目的是為紅軍“跟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戰”埋下伏筆,以突出紅軍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

3、描寫景物。用描寫景物開頭,必須使所描寫的景物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較密切的關係。如課文《少年閏土》的開頭;“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開頭的景物描寫,是為了介紹少年閏土夜間在海邊的沙地瓜田看西瓜,這與後面寫閏土向“我”介紹在月亮光下用胡杈刺猹也有關。

4、外貌描寫。如《燕子》:“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5、設問開頭吸引讀者。如作文《轉變》的開頭:“一個聞名全校的亂班,真的變成了文明班?是的……”

6、用排比開頭增強情感。如有學生在《四季之美》中寫到:春天是綠色的,是生命的象徵;夏天是紅色的,是熱情的象徵;秋天是金色的,是豐收的象徵;冬天是白色的,是嚴寒的象徵……

7、介紹情況,交代背景。如《火燒赤壁》一文的開頭:“東漢末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對。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這個開頭,使讀者看了以後,對兩軍隔江對峙的形勢、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即將發生的事一目了然。

8、名言佳句名句、古詩詞開頭。如《鄉愁》:“每逢佳節倍思親”望著這皎潔靜謐的月兒,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鄉愁……

(三)、正文要求

正文要中心明確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來寫,把事物寫清楚寫具體;其次,要語句通順、順暢,多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增強作文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最後,儘量多角度多方位描寫事物,使作文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作文結尾常用方法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就像房子的最後封頂,文章到最後就差一個有力豹尾。常見的方法有:

1、總結全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最後寫到:“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議論、抒情結尾,更勝一籌。如《珍珠鳥》:“我筆尖一動,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又如《海上日出》:“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3、省略號結束,耐人尋味,無限遐想。如《流浪者》:“他背起了行囊,又一次踏上了旅程……”

4、交代事件結果。如課文《火燒赤壁》的結尾:“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聽得背後鼓聲震天,周瑜的兵追來了。曹擦見手下的兵將丟盔棄甲,無心應戰,只得帶了他們從華容道逃跑。”這就交代了事情的結果,從而結束全文。又如:《晏子使楚》的結尾:“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首尾呼應。這種結尾方法有多種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應。如國小課文《海底世界》的開頭是“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結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三峽之秋》開頭是:“三峽已經是秋天了。……”結尾是“這一天,正是中秋。”

6、引用名句、佳句。如《閱讀身邊的人》: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覺,肯定會學到很多……”

7、景物烘托,情景合一。如《雨中品讀》:“風停了,暴雨也結束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容,兩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殘陽熔化了。太陽在遠處逐漸隱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兩者混為一體,沒有距離。”再如《小音樂家揚科》:“小音樂家揚科睜著眼睛,眼珠已經不再動了。白樺樹嘩嘩地響,在揚科的頭上不住地號叫。”用白樺樹烘托揚科的悲慘命運。

方法是人們在實踐當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出了以上的方法外還有很多。對小學生來說,在寫作時可以靈活選用,但不能生搬硬套。

最後,要想學會寫好一篇好的文章,就要多看、多思、多練。多看,就是要學會觀察並且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多思,就是要會思考、懂得思考善於思考,思考一切真、善、美甚至是惡;多練,就是要多寫,寫日記是最好的方式,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