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基本方法

新聞因其快速、真實、簡練的特性,決定了新聞寫作與表現方式上的簡潔與實在,形成了獨有的外在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聞寫作基本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聞寫作基本方法【篇一】

首先,高老師就開門見山就指出了新聞的首要原則就是忠於事實。新聞講求真實性時效性,生動還原事件發生現場就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最大追求。

其次,高老師對之前的新聞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向宣傳小組的成員傳授了體現新聞真實性的幾個方法。

第一,現今的工作重點,是面向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要做到真實性,首先要完整而且深刻的把握事件現場人物的心理活動。全面準確的分析當事人所講所說,所行所動,進而從較高的角度把握當事人要表達的內容。

第二,就是在把握當事人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抓住當事人所表達的重點。這樣就可以在撰寫新聞的時候,做到祥略分明,條理清晰,讓讀者用較短的時間準確了解事件發生的動態。突出重點是新聞真實性的重要原則。

第三,高老師還從實際行動方面為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對於新人來說,可以採用現代媒體技術。一個初學者可能很難在當場就把握住事件的關鍵,就可以用錄音錄像設備記錄現場。過後再系統分析。可以找有工作經驗的資深新聞工作者進行指導,這樣可以快速提高。

最後,高老師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我們能快速高,成為一個有經驗有能力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寫作基本方法【篇二】

寫作方法是一門套用科學,也是一種技巧。嫻熟的寫作技巧,能使文章流金溢彩,引人如勝,對突出與提高文章的價值很有作用。當然,它雖非一日之功能,但多讀、多看、多寫,也會熟能生巧、駕馭自如。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要想寫出好的新聞作品,必須把握以下四點:畫龍點睛的標題,輕重得當的布局,行雲流水的思路,洗鍊生動的文筆。

l、千錘百鍊標題

新聞標題之於文章,相當於眼睛之於人的臉龐。美不美,看臉嘴,神不神,看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訊息的標題,直接決定了編輯和讀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惡又決定了取捨的意願。誇張一點說,在稿源充足的情況下,標題決定稿件的生死。通常說的“看書看個皮,看報看個題”,就是對此的精妙註解。標題成為了篩選信息的最好尺度,同時,還是一個記者最高文字水平的體現。

對尚未入門的初學者來說,好的標題,就是一塊敲門磚。取了一個好的標題,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

標題是什麼?標題就是主題的凝鍊,是主題的精練顯現,是主題的文字濃縮。提練不出訊息的主題,凝鍊不出主題的標題,結果就只會是文不對題,就是牛頭對馬胯,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標題,原則上應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鮮明。如《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見題就知文章內容要反映什麼。第二,新穎。如《鮮花開在牛屎上》,人們都知“鮮花插在牛屎上”的含義,但此變一個字,就達到反其意而用之的效果。第三,扣題。如《搶救里根總統記》直接揭示文章內容。這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就是給人一個“一見鍾情”的感覺,見到便有多看幾眼或看個究竟的欲望。有的文章內容很好,但標題不好,就容易在編輯那裡被見題生厭或引不起注意,棄之一旁。如果我們的通訊員發表的稿件,只要達到60%以上數目的標題不被改動,那擬制標題就算及格了,或者說不錯了。

實題與虛題。標題有實題與虛題之分。實題是指標題是文章內容的實在濃縮,內容就是標題的展開。如《焦裕祿》、《總統》。虛題是指標題是內容的意境升華或比喻,內容不是標題的展開。如《鮮花》寫的不是真實的鮮花開放在牛屎上,而是將人將成績比喻成鮮花,牛屎暗示工作和生活環境。實題與虛題並無優劣之分,關鍵是看文章內容,需用什麼樣的形式表示更好一些。二者各有千秋。

正題與副題。文章都有其標題,但通訊在很多時候既有正題,又有副題。正題,通常揭示文章主題。副題,是正題的補充,常劃定某個範圍或作某種揭示。如《總統》就只有正題,因為這裡的正題已說得相當明白,勿需副題來畫蛇添足。如《鮮花》發表在《經濟信息時報》上,編輯就按慣例加了個副題“—一記朱家場工商所的年輕人們”。這就限定了範圍並予以揭示,這篇通訊寫的是朱家場工商所的年輕人,既不是寫花,也不是寫哪一個人。一般來說。現在中篇人物通訊,多有副題,短通訊即小故事,通常不用副題。

2、別出心裁布局

寫作的金科玉律三點式:鳳頭、熊肚(豬肚)、豹尾。 最精采的呈現在開頭,最打眼的妝點在開頭,最關鍵的濃縮在開頭,最震撼的推出在開頭。使人一見動心,欲罷不能。

最厚重的在中間,最充實的在中間,最豐滿的在中間,最信服的在中間。容天納地,精采紛呈;事實勝於雄辯。

最雋永的回味在收筆,最揪心的牽掛在收筆,最警醒的拷問在收筆,最振奮的激情在收筆。掩卷擊節,拍案稱絕。

通常而言,這三點式是所有作文的通則,但訊息因其特殊體裁而略有不同,就動態訊息來說,常常是重要的放在前邊,越靠後就越是可有可無,甚至不要,也不影響讀者對訊息的知悉度。如果有人留心便不難發現,大型會議的報導,最後常常羅列非頂級的長串領導名錄。當然,長訊息與經驗訊息綜合訊息,就要認真布局,尤其“肚子”,要厚實與豐滿,邏輯關係一定要相互關聯與照應,不能顧此失彼,互不相干。布局上力戒平鋪直敘,起伏迭宕方見奇。

開篇。對文章成敗有較大關係,有的文章有專門的章節或段落。如引子或序言之類,有的則沒有。不管有無,但開頭都必需精彩、引人。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開頭寫得好,就能“逼”著讀下去。如枯燥乾巴、乏味,則難以吊讀者的胃口,引起他們的興趣。《鮮花》是這樣開頭的:“鮮花插在牛屎上,歷來是一個貶意語,然而‘鮮花綻開牛屎上’,卻是一方父老的口碑。”為何反其意而成為口碑呢?欲知詳情如何,那就請看下文分解,達到以俗變新,誘人下看的目的。

主體。這是文章的全部內容所在,背景、因果、經過、人和事、環境等,全在這裡,這是文章全部價值的彰顯之所,同樣又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可以說,文章的成功與否,繫於主體。《鮮花》的四大部分“瀟灑人生”、“服務上帝“、“拳拳愛心”和“造福一方”,都在主體部分。這四部分分別表現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表現他們的職業忠誠和服務市場經濟的行為;表現他們對人民的一片赤誠和厚愛之心;表現他們汗水換來的山區經濟的發展。通過四個方面刻畫,使讀者相信,這的的確確是一束鮮花,是值得人們口碑的。

結尾。是文章的結束部分,也是呼應開篇、呵成一體的重筆之處。結尾,往往以議論或抒情作為結束語,以達到昭示、震撼、警醒、呼喚、反省、回味之目的。形式有恬淡或濃郁、輕盈或凝重、雋永或豪邁、飄逸或蒼勁等等不一而足。結尾,有的文章有尾聲等章節,但篇幅不長的通常無此必要。《鮮花》以“奮進吧,年輕人!願牛屎上的鮮花綻開得更加絢麗奪目”作為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感情和厚望,與開篇呼應,渾然一體。

3、酣暢淋漓思路

清晰暢達,行雲流水,迭宕起伏,圓潤柔滑。力避脫節、衝突、重複、離心。

訊息的思路,相當於人的血脈、經絡。血脈與經絡淤滯不暢,人必將元氣耗失,萎靡不振,沉疴在身,病體奄奄。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何來美感,何以打人。思路決定成敗。再好的新聞,思路搭鐵短路,懵懂迷糊,不能辨其價值,或不能表現價值,價值也就無從談起。獨家新聞好寫,不是獨家新聞,就得拓開思路,另取角度,另尋視點,見人之所不見,寫人之所不寫,即古人說的,人人心中均有,個個筆下皆無。

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標題凝鍊得穿越時空成為永恆,

成為志願軍甚至是此後解放軍的代名詞。國內大量的戰地記者寫了數不清的戰鬥故事與戰鬥英雄,而魏巍另取角度,另尋視角,從三個普通的士兵身上提煉出了代表整個志願軍對祖國對朝鮮人民忠與愛和對侵略者恨與狠的本質精神。(犧牲戰士嘴裡的耳朵;炮兵要求改步兵;雪拌炒麵的回答:怎么不苦,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怪物。)真實真情與獨特的視角,成為永恆經典。

思路最顯心力的是主體架構。主體結構的形式,通常有順序式、倒序式、並列式、花朵式等幾種。

4、栩栩如生文筆

妙筆生花,花團錦簇;妙筆生輝,輝映錦繡。妙筆的底線是真實,迭破真實的底線,妙筆就是殺人的刀,一是殺他人,二是殺自己。

訊息的要害是鮮活靈動,是帶著朝露的嫩綠,富有勃勃的生機。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多用平實口語,少堆砌華麗辭藻;多用短句,少寫冗長繁語。用洗鍊生動的語言寫出人物與事件的鮮活,切忌枯燥死寂。

嫻熟的文筆,是駕馭文章的前提與條件。沒有好文筆,寫不出好文章,同樣也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訊息。通訊,不僅要嫻熟的文筆,還需斐然的文采;文采,讓文章容光煥發,使作品熠熠生輝。寫作中,儘量避免學生腔與無病呻吟,學生作文的痕跡不可避免地在初學者的文章中顯露。不要追求太時髦與太濫的書面語和千篇一律的陳詞濫調,如法制類訊息,只要是犯罪嫌疑人一落網,90%的都寫“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耳朵生繭,聽而翻胃。

動詞是讓句子富有生命力的關鍵,能使句子獲得最大限度的流動感和跳躍感。美聯社1974年修訂的《編輯手冊》中對記者的新聞寫作提出了10個要求,其中第6條明確規定:“要牢記,一個句子中至少有一個實體動詞,而這個動詞應當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詞。”

(三)通訊寫作的基本技巧

通訊寫作最見功力的,是人物通訊。只有賦予人物思想與情感,讓人物鮮活起來靈動起來,作品中的人物才能被讀者認可與接受,才能感染與打動讀者,才能完成作品的使命。

就我采寫的人物通訊《鮮花開在牛屎上》,談談通訊寫作的基本技巧。這篇通訊曾獲全國工商好作品三等獎,也被貴大教授作為授課的範文講評。

1、在矛盾衝突中展開故事情節,增強感染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社會在矛盾作用下前進。寫通訊,就要將人物與事件在整個社會生活環境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表現出來。背景是什麼,矛盾焦點在哪裡,情節發展如何,都必須考慮,依據如此諸多因素,造成一種強烈的矛盾對比的環境氛圍,掀起情節發展的波峰浪谷,張馳有度,輕重有節,提起一個又一個懸念。常言講的“文章似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為突出矛盾、突出情節的起伏,就必須戒除平鋪直敘,面面俱到,應對素材有所取捨,當繁則繁,當簡則簡,有的要濃墨重彩,有的只一筆帶過,以輕襯重,以次托主。《鮮花》首先介紹了環境的跟苦,而這些文化素質都較高的年輕人們是一種什麼心態呢?面對起伏不定的市場效益,他們又是怎樣作為的呢?一個個懸念都在迭宕起伏的情節中,在矛盾的變化中消失了。這樣,文章的感染力也就得到增強。

2、利用典型事例烘托,增強說服力

典型事例,最具說服力。離開典型事例,就顯蒼白,也就沒有通訊。典型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定的環境中產生出來的特定典型人物與典型事例。較之普通不同的獨有“個別”,是一篇作品產生的成因。只有寫好了典型,文章才有說服力。《鮮花》在特定環境中,寫了四件典型事例,並輔之以若干小事。“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通過典型事例,就由衷說服了讀者。

3、讓人物充分活動,增強生命力

人物,是通訊的核心,沒有人也同樣不存在通訊,尤其是人物通訊。為此,必須調動一切因素,刻畫好人物,肖像刻畫、語言刻畫、心理刻畫、行為刻畫,立體綜合表現,著力把握好對主要人物的刻畫,讓其用音容笑貌、喜怒哀樂、行為舉止表現出一個血肉豐滿的活人來。《鮮花》在心理刻畫方面。其中有這樣一段:“四頭牛價值13000元,牛販要求必須由工商擔保,而且要在五天內給錢。長沙人有身份證和介紹信,身份真實,詐是不會的,只是等他們回去再寄錢來,至少也要半月。江所長面對—邊懇求的眼光,一邊慷慨的配合„„”他到底會怎么樣?這箇中風險如何?這詐與不詐怎樣界定?這五天期限又如何實現?究竟應採用何種妙策?只有讓人物充分地立體活動了,文章和主人公的生命力才能得以表現。

4、使用描寫、議論和抒情等手法,增強表現力

在通訊中,描寫是大量的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景描寫,這不贅述。議論和抒情,也顯得非常重要,在關鍵時候加以運用,往往起到升華主題與主人公思想境界的作用。有人曾這樣說:“議論之於文章,猶如翅膀之於鳥。鳥無翅膀不能凌空,文無議論,境界難以升華”。可見,議論在通訊中的重要,但切切不能多用甚至濫用議論。議論與抒情,可以是文中人物,也可以是作者。先講文中人物議論。如《鮮花》“農科院一位同志握著兩人的手感慨地說:小同志啊,我活了這么大,是你們讓我真正當了一回上帝!”這抒情式的議論,就將“服務上帝的思想境界升華了。再講作者議論。如《鮮花》“瀟灑嗎,憑你說”。短短六個字,就將年輕人樂於艱苦創造輝煌的瀟灑人生,予以了充分肯定和熱情讚美。

5、關於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在文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時起到了類似人身關節的作用。用得好,會使文章增色;反之會使文章辭不達意,甚至相反。標點符號,在文學作品中顯得非常重要,在通訊中也很重要,它不僅起標點段句的作用,還能起到調節文章節奏、變換句式、閱讀韻律、強調感情的作用。也許有的人現在還不能理解,或許覺得荒唐,一旦你寫多了,箇中奧妙自會明白。如《鮮花》“場內兩棵三人合抱的古樟樹,神樹。病牛進場,好了;萎牛進場,雄了。樹不死,場就不散”。用了這些標點。文句變短了,口語化了。節奏感強、明快。但若變成:“場內兩棵三人合抱的古樟樹,仿佛神樹一般,病牛進場變好了,萎牛進場變雄了。只要樹不死,場就不會散”。這樣,字多了,句子也變長了,也不口語化了,明快的節奏感也隨之逝去。

(四)重心與中心

對初學者而言,一定要知道訊息的重心與中心兩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重心,是作者的功夫著力點;中心,是作者的思想展示點。

1、重心是標題與導語

新聞界有一個共識:編輯最見功力的是標題製作;記者最見功力的寫好導語。

投稿時,新聞標題與導語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編輯的取捨。報紙新聞的好壞,也同樣直接決定了讀者的取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教授曼徹爾說:我寫新聞,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用

於琢磨導語。

2、中心是主題與事實

主題從事實中凝鍊升華,事實支撐與豐富著主題。主題是新聞事實所體現出的中心思想與基本觀點,是作者通過客觀事實所要表現的主觀意圖,是寫作過程須臾不可偏離的中心。正如唐代杜牧所說:“凡文以意為主。”亦即要表達的思想意識和由此呈現的事實本象。

(五)新聞寫作的十大規則

1、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2、時效是訊息的氣色;越新鮮,氣色越出采。

3、標題至少出現一個動詞,最好無形容詞。

4、獨家新聞標題用基本事實,多家新聞突出角度。

5、用最好、最簡短的語言寫成導語。

6、訊息中杜絕主觀議論。

7、將專業術語變為大眾語言,如不能,則儘可能放棄。

8、先起標題後寫文,增強文章邏輯性。

9、多用動賓詞組,少用偏正詞組。多用祈使句,少用敘述性語句。

10、訊息以細節數量取勝,不追求細節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