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化虛為實的寫作方法

化虛為實,化意為象,這樣的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化虛為實寫作指導,以供參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虛為實寫作指導

話題設計:

以“傳統”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得抄襲。

話題點撥:

話題的特點:

分析歷年高考話題作文的話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話題意義理性抽象,意義虛擬。1999年的高考話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記憶”是虛擬抽象無形的東西,將無形的東西“移植”,20xx年的高考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答案”是一個理性抽象的概念,“豐富多彩”也只能從主觀上去感知;20xx年的話題“誠信”是一個理性抽象的概念;20xx年的話題“心靈的選擇”,“選擇”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在“選擇”前加上“心靈”的限定,使這個題目更加的虛擬抽象;20xx年的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是近年來話題作文中理性抽象最明顯的一個;20xx年湖北省高考話題“買鏡”也是一個動作 ,話題理性抽象。筆者繁複地去分析歷年高考話題作文話題的特點,是為了說明理性抽象、意義虛擬是近年高考命題的一種走向,因此,對這種話題作文的構思與寫作過程進行深度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技法的選定:對於意義虛擬的話題,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的方法。通過有形的載體去展示無形的話題,才可能迅速破譯話題,鎖定作文的立意走向,選定相應的作文題材迅速成文,這種於細微處見精神的文章才血肉豐滿,感情真摯,給閱卷者言之有物的感覺,自然能夠給作文較高的分數。

技法的實質:化虛為實這種技法應該說是中國千古文章的一大技法。反觀中國的唐詩宋詞以及現代許多經典散文,無一不是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的實際運用。古詩詞中的“借景抒情”“借物寓理”,無論哪一種技法不是將抽象的感情道理化解為可見可感的有形之物,從詩句的有形中品出無形,也就是創作者化虛為實,評閱才能化實為虛。借實在的物象去解讀作者的主觀感情以及深奧的道理。李白的《靜夜思》把一種虛擬抽象的思鄉感情幻化為一幅幅具體可感的畫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借月抒懷;朱熹把讀書的樂趣這種抽象的東西幻化為有形的畫面,好像人們觀賞多彩的天空,“天光雲影共徘徊”,把抽象的理趣形象化了;茅盾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讚》,作者對北方軍民的讚美之情借有形之物“白楊樹”曲折地表達出來了。化大為小化虛為實,這種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技法,在虛擬類話題作文寫法上渙發了生機。創新不上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在傳統基礎上找到一種新的生長點。化虛為實在話題作文寫法上有意向地運用,就可鎖定作文構思的大體走向,提高作文構思的速度。

化解的基礎:千古文章意為本,對於虛擬的話題,我們應該學會分析,找出話題所蘊含的道理,以及可以提煉出的中心,用一句話明確的表達出來,或者是陳述句,或者是判斷句,肯定什麼,否定什麼,只有觀點鮮明,話題作文才可能寫得成功。如何把話題概括成一句話的觀點呢?我們認為唯有細化量化的材料才可能定型話題內涵,從而迅速用一句話概括出圍繞話題的立場鮮明的主題。

20xx年的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初拿起這個話題,似乎有些突兀茫然,然而只要抓裝感情的親疏”這些限定的部分,在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積澱中找到相關的解讀材料,譬如“情人眼裡出西施”、“月是故鄉明”、“感時花濺淚”、“任人唯親”,從這些名句中我們就可以迅速破譯話題密碼, 解 讀話題內容:“感情的親疏對事物的認知有影響”,或者“不能讓感情的親疏蒙 著我們認知的眼睛”,從突兀和茫然中走向明朗與堅定。只有觀點鮮明正確, 我們才可能化虛為實,搜尋一個個具體的材料支撐自己的觀點。

化解的技法:把抽象的話題化解成可以加工成產品的原材料,也就是化虛為實的具體過程。

筆者以為在圍繞話題所確定的觀點鮮明之後,應該從如下幾個大的方向去思考:走進人群;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歷史;走進文化;走進名言佳句等方面去搜尋可以加工成產品的原材料,這些大的思考方面就可以說是話題的一級化解。在仔細琢磨這些大的思考方面的基礎上,慎重地權衡哪一方面自己最熟悉,對話題的理解最深刻,我們便從哪一個方面去入手選擇並組織材料,並不是要求寫每一篇文章應該把這些方向都寫到,也許從一個方面思考更容易把文章寫得深刻透徹。譬如20xx年的優秀作文《情感—認知—文化》與《我愛唐裝》,從標題便可看到作文是從文化的角度去寫作,角度小而新,這便是話題作文寫作的化解,而我們中的許多作者八面出擊,沒有清晰的寫作構思走向,往往導致文章隔靴搔癢,寫得不深不透。

話題的分析:“傳統”是一個理性抽象的話題,我們選用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具體地寫作演練,便可讓學生把這種方法學到手,以便在高考考場上靈活運用。艱苦樸素是傳統,勤儉節約是傳統,愛國主義是傳統,尊老愛幼是傳統,這些都是應該倡導的優秀傳統,當然,並不是說傳統的東西都是優秀的東西,還有許多不良的傳統要擯棄。對於這樣理性抽象的話題,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化虛為實,化大為小,把其化解成一個個可以加工成產品的原材料,才可能把其方便地引進作文中。從而,文章構思的意向性強,構思速度快;從另一個方面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往往能夠讓人感覺其角度小,主題深,思維新。

化虛為實寫作訓練

[文題]

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精彩的。仔細觀察生活,認真體驗生活,你能發現精彩無處不在, 它使人感動,給人啟發,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請以“精彩”為話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寫作指導]

這道話題作文幾乎沒有設定審題障礙,話題的內容和範疇比較寬泛,只要和“精彩”相關或相近的內容都可以寫,可以寫人生、自然、社會。對於我們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我們常常可以在生活的小事中,發現大的道理;在人們不經意的舉動中,發現感人至深的真情。

人的情感、情緒總要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並受到偶發事件的牽動和制約。明白這一點,我們來寫“精彩”話題作文,首先就要調動生活積累,回憶起曾經讓我們感動的人或事,情或景,並選取其中內蘊豐富,值得反覆咀嚼、玩味的材料組織到文章里來。

從內容上說,本題可寫偉人壯舉,也可寫凡人小事。寫作應著眼於“化大為小”“化虛為實”技法的運用。比如寫:

花開的精彩——一日,看見花開。是一顆墨綠的多刺的仙人球。早在兩年之前,因為我曾被它的刺所刺痛,我將它置之窗外,不再理睬。更沒曾注意過它何時出芽,何時孕育花開。只是那一日母親突然告訴我:“仙人球開花了。”我驚詫地去看。一枝長長的莖伸出了濃墨色的表面,擎舉著世界上最美的珍異,那是一朵如銀如雪的花,有著世界上最嬌媚的的花瓣,簇擁著一叢燦爛如金的淡黃色花蕊,仿佛是一隻水晶打造的喇叭。

落日的精彩——夕日欲頹,酡紅如醉,漸漸鋪開,化去。天邊的幾絲薄雲,隨之點點浸染,向四邊漫開。藍天剎時映上了片片醉紅,蔓延,擴散,半邊天被渲染上淡淡的紅暈,清遠,誘人。江麵點點金光,沉鱗競躍。紅彤彤的江水泛著漣漪,星星點點。遠處幾葉小舟,也被染上撩人心扉的酡紅。風起,鱗鱗波光絢爛耀眼。而那絲絲的風,也似泛著梅紅,暖暖的拂過面頰,水水的,滋潤起我龜裂的心田。

生命的精彩——當汶川縣映秀鎮的民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國小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化虛為實寫作點評

[話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後面的要求作文。

在巴勒斯坦,約旦河流人伽里裏海,海里有魚兒游弋,人們在河邊居住,鳥類在茂密的枝葉間築巢,每種生物都因這個海而幸福。

約旦河流入另一個海。這裡沒有魚兒歡躍,沒有樹木,沒有鳥類,也沒有兒童的歡笑。

這兩個海彼此相臨,又為何如此不同?

原來伽里裏海接受約旦河,但決不把持不放,每流人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另一個海則精明得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決不向慷慨的衝動讓步,每滴水它都只進不出。

伽里裏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則從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世上有兩種人。

請以“接受和付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以內。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於600字。

[話題解析]

寫這個話題作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意審題。“接受與付出”是一對相反相對的概念,命題者把它們集中到一個話題里,用意就是要我們通過恰當的方式把二者有機勾連起來。比如,通過一分為二的分析,辨明那些時候、那些事物可以接受,那些時候、那些東西應該付出;通過寫二者的互相轉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通過質疑傳統觀點,提出新的見解,等等。由於材料的指向性很鮮明,強調應該“付出”,可能會有同學把文章的立意鎖定於此。這樣的文章,如果能將“付出”和“接受”進行比較也算扣題。但是,如果隻字不提“接受”,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話題,不符合要求了。

“接受與付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寫作的策略應是“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具體故事或場景來表現對話題意義的理解。比如寫自己學習滑冰,付出了摔倒甚至受傷後,接受了成功;寫練習游泳,付出了嗆水和疲憊後,成為了運動的健將。比如寫蛹之化蝶、蟬之脫殼、雛鷹學飛,付出了艱辛和痛苦,卻接受了新生,等等。

話題作文的話題不是作文的題目,只是所給的寫作範圍,不宜直接用話題做文章的標題。這個話題作文的題材廣泛,形式也是自由的,可以寫成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甚至寓言、童話、短劇等。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與個性。當然,要使作文出彩,還要掌握擬題技巧,巧妙安排結構,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等。

[借鑑例文]

我接受,我付出,所以我幸福

自小我就認為喝牛奶是一種駭人的舉動,因為不能與牛寶寶爭一個媽媽;自小我就喜歡聽奶奶心滿意足地給我講故事,看那太陽把金燦燦的光芒灑向大地……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幸福。是我幸福,還是媽幸福?奶奶說是所有人的幸福。

當我學會採石榴花當傘,學會拎水澆花時,媽媽就對我說,我拿著的是自然賦予的,拎水澆花是我送給大自然的。當我幻想自己在樓蘭古城的大街上享受古樸,在西山醉飲落日,媽媽就笑了,說,我想的是書賦予的,而思的是我送給書的……

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

徜徉在生活中,我像一條游魚,周圍的水草很多。面對一個笑容,我會欣然接受,然後再回付一個笑容;面對一次問候,我會坦然接受,然後說一聲謝謝。漸漸地,接受與付出成了我的習慣。不管是接受,還是付出,我覺得同樣令人快樂……

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

游到生活深處,人的心漸漸沉重起來,媽媽的話時時刻刻在耳邊響起。不知不覺之中,為一些疲於利益的事付出了很多,像學習成績,像獲獎證書一類的事。看到媽媽爸爸每次拿到成績單或者是榮譽證書時臉上的笑意,我終於明白奶奶那句話,我是所有人的幸福,這就是我接受爸媽給予的幸福之後,再付出贏來的幸福,真的,再辛苦也值得……

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

如今,在考場上,我正在接受著考驗,在這之前,我接受了父母愛的嘮叨,老師期望的叮嚀,現在,我有義務、有責任去付出,為我周圍美好的一切而付出,因為我是所有人的幸福,幸福是所有人的。

【點評】

寫“接受與付出”這樣的話題作文,很多考生把它寫成議論文,談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強調接受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這樣寫是可以的,可實際上有的考生由於論據不充分,給人空洞說教之感;也有的考生居高臨下,板起面孔訓人,令人生厭。這篇文章可貴之處是,從自身經歷、自我感受寫起,真切自然,富有人情味道。文章中“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幾個句子,揭示出自己思想認識過程。結尾寫身在考場中的“我”正準備以自己的才智報答社會,幸福自己,也幸福所有人。全文很好地運用化虛為實,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韻味無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