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寫作基礎知識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5、時間線索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覆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四、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

3.注意語氣或語調。

4.著眼於詞句之間的搭配。

5、著眼於詞義範圍的大小、輕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徵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

4、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5、推動了情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