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團隊成員的一封信

團隊夥伴:

大家好!

從2月7日(正月初八)上班,到今天2月26日,已過去18天。公司20xx變革,各分公司開始施展拳腳,市場活動、區域特點越來越差異化,未來必然的特點是“總部統一化行為減少,給下面足夠空間,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各顯神通”,針對超越團現在情況,和大家針對幾方面做些溝通。

客戶層面,目前團隊客戶總量超過270家,盤點後有效可跟客戶至少在90-100家,除馬曉川,每人手中都有底線20家左右可重點跟蹤客戶。20xx年團隊424萬業績,基本來源:中汽、勘察院、恆熱、尼特、愛軍、樂威、鹽百等,幾乎沒超過12家,目前整個團隊可跟蹤客戶近100家,按1/3在20xx年出業績,至少業績量該有600-800萬,關鍵在團隊每個人能否盡心、用心做,能否聚焦,能否打開思路、甩開膀子去乾。

20xx年,看全國幾個業績好的公司,深圳和廣西暫且不說,因為開源好,上海、河南開源也不理想,但上海有姜玲、河南有姜曉、趙景春等,她們能力不比我們強多少,關鍵在用心、細心、肯下功夫、肯鑽客戶。目前全國很多分公司,因呼叫主管和講師加入總監行列,一下子資源瓜分無幾,一些兄弟公司同事知道咱們有這么多的客戶資源,羨慕的不得了,可這些客戶放置在我們手裡,跟進服務、使用效率、轉化能力、深挖連結等,做的很差,20xx年的天津,目前的客戶分布情況,是賺錢的大好時機,如果今年把握不住,待20xx分公司假設變成3個、4個總監,客戶資源將被大量稀釋,所以今年我們沒有退路,客戶在手中,就要增加使用和出單機率,這是對自己收入負責的唯一考量。

從人的層面,海霞相比成手些,其它夥伴從能力和性格各有優劣。

【李洋】在公司將近5年,做事很細心,但往年的業績構成里,依靠槓桿”自然出單”的比例較多,後續跟單(例如F類)和啃硬骨頭出單的較少,手中部分客戶若深挖、價值服務跟緊,思路打開、有耐心、勇開拓,一些客戶大有可為。

【康婧】在20xx最後幾個月,大量行動,成長不小,20xx當是職業發展的瓶頸期,若突圍好當是收穫的一年,信賴感加強後,如何談判、有目標感地溝通、聚焦出來參課、談單(價格、成交)等,是需要重點突破的,而且客戶要有主次,都是重點就是沒重點,從個人性格完善、與人相處等方面也要減少生硬,更穩重、成熟。

【劉梅】一直看好你的潛力,從形象氣質、溝通、性格,都有優勢,只是缺少些東西,例如清晰的目標感、發自內心的緊張感,壓力大、想賺錢,停留在表面的居多,真正付諸行動、能吃苦、用心鑽的有限,20xx比20xx略強,但依然不是最好的你,真正上道了,能踏實、勤奮下來,減少依賴,相信你進步很快。

【馬曉川】真正接觸客服是年初開始,會有幾個月的蠻荒成長期,可能會有碰壁、矛盾,這是蛻變的階段,讓性格更打開一些,不要自我設限,大膽去做,然後請教、思考,多主動溝通,再有團隊的配合,20xx一定要對自己有大改變。

以上是對團隊幾位夥伴的交流,或許會有表述不恰當的地方,是我心裡的話,希望對彼此合作有幫助。

針對客戶服務層面,也做幾點溝通:

1.與客戶信賴感最好的人是每一位一對一的服務人,不要期望總監、分總,誰過去一個小時,就能有多怎么樣的改變,王笑菲也很難做到。協助拜訪,只是在你基礎做到位的前提下,互相打配合或者推單的關鍵環節通過聯手臨門一腳,多從自身下功夫,減少依賴,把客戶服務自己先精細化,例如客戶經理手冊里的基本功;

2.針對當下市場行情,請大家各自盤點兩類客戶:大中型國企(兼顧國企改制企業)、上面有大集團隸屬關係的企業,這兩類客戶尤其重點關注,例如天寶國際酒店,原劉梅客戶,該企業隸屬天保控股,產值200多億的國有控股集團的二級公司,康婧有家客戶隸屬唐山燕東集團.....李洋中汽工程隸屬國機集團,國機集團在天津的二級單位: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勘察院的平級單位天津城市建築設計院等。20xx咱們在跟蹤老客戶的同時,務必關注這兩大類:大中型國企、有大集團隸屬關係的企業;

3.過往多多少少,後續跟單出了一些業績,但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有誤區,用認為日常跟單可以出業績來逃避把客戶引導不出去參課,後續跟單出業績很難、而且看客戶,我們日常拜訪的唯一聚焦要放在----引導參課上,讓客戶到槓桿上,例如執模、實效上,其它不疼不癢的拜訪,基本屬無用功;

4.關於價值服務,一直在思考,郵快件、送禮物、發信息,加強信賴感可以,充其量都是小技巧,華南大區王世忠有句話有一定道理:給客戶最好的價值服務就是讓他參課,想想確實如此,憑我們的能力到底能給客戶在管理上解決多少實際的問題,幾乎不可能,參課才能真正給客戶價值,而且參課可以帶動再消費,交過的錢一直不參課,很難再消費,所以交付做不好,必然影響業績增加;

5.關乎狼性,一直不愛提這個詞,但目前團隊整體太缺乏這種精神,文藝點叫目標感。銷售槓桿,我們為什麼總抓不住,不逼自己永遠都在舒服區遊蕩,不對客戶拿出點目標感,永遠在被客戶牽著鼻子走,銷售是信心和互相影響的博弈,拖著也是一種輸。不搞那么複雜,我們最本質的就是銷售,信賴感、打電話、寫快件、拜訪,所有行為圍繞的核心是銷售,不能最後太多繁瑣的外圍事務,忽略或弱化了銷售,這樣就是只有過程沒有結果。

明天要拜訪客戶,今天暫且溝通這么多。20xx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團隊幾位夥伴出些業績、能力成長些、收入增加些、生活改善些,能給家人和自己支配的錢更多些,個人生活更美好些。

用一句話作為結尾,與之共勉:不等、不靠,不浮躁----馬上就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