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知識學習問答

第二,必須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民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只有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在一起,才能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發展生產力,既要見物,又要見人,既要重視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我國工人階級,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國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民眾,同工人階級緊密團結,是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儘快建立和完善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努力創造人才引進和使用的公平競爭機制。全社會要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產業技術的帶頭人、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特別是既懂現代科技,又有經營管理才能的複合型人才。

第三,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xx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未來的科技發展還將產生新的重大飛躍。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這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

第四,必須堅持不懈地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總體上還沒有改變。生產力不發達,決定了在生產關係方面,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必需的生產社會化程度還比較低,經濟市場化程度還不高,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還占很大比重,等等。這些情況說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仍然是我們長期的中心任務。對於仍然存在的不適應先進生產力和時代發展的一些落後生產方式,既不能脫離實際地簡單化地加以排斥,也不能採取安於現狀、保持落後的態度,而要立足實際,創造條件加以改造。改進和提高,通過長期努力,逐步使它們向先進適用的生產方式轉變。

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還要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指引下,繼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不斷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打開更廣闊的通途。 

9.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

八十多年來,我們黨高舉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的旗幟,努力建設和弘揚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和國外滲透進來的腐朽沒落的舊文化,從思想上精神上極大地解放和激勵了廣大幹部民眾,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統一意志的正確指導思想和共同理想。

中國共產黨八十多年奮鬥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講,也就是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創造先進文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吸收了世界文明最優秀的成果,科學地反映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體系。因此,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社會近現代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是一切先進文化的旗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黨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的黨才建成為一支團結統一、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並不斷壯大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在我們黨的領導下,作為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僅改變了中國整個近現代史的進程,而且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我們黨創建以來領導人民進行了兩次偉大的革命,一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一次是正在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這兩次偉大革命的進程中,富有創造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想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戰鬥的活力,積極投入創造新歷史的實踐,就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