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教育辦公室工作計畫

認真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心理諮詢室建設,完善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團隊主陣地作用,積極探索以團隊活動為載體的校本課程,利用好學校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班級園地等,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努力創建書香校園、文明校園。

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路,營造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加強家長學校及家長委員會建設,完善家長學校教育工作機制,規範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其參與和管理職能,落實學生家長參與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工作制度,適時召開家長會;堅持家訪制度,加強家校溝通。一中、中小繼續開展“家長開放周”活動,其他學校逐步實行開門辦學。

加強活動建設,充分利用節假日和傳統節日這一教育資源,做到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富有針對性。將學生“辯論賽”活動常態化。

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宣傳成就、展示形象”的原則,加強通訊員、信息員隊伍建設,認真做好教育內部信息報送、編髮、上傳,及時報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工作實績、教育典型以及重大事件。完善制度,努力提高“嬴周刊小記者”採訪寫作能力。

2、強化教研教改,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紮實落實《xx區教師反思成長工程實施意見》。教辦定期組織中國小教師反思專項評比活動。通過“反思”,引導全體教師在實踐中自覺調整和改進教學行動,促進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

依靠自身力量,強化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學”研究為重點,根據本單位的教學實際,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組內研究、名師引領、合作互補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積極推行“微型課題”研究,共同攻堅克難。每周的教研活動,確定明確的教研主題,活動形式力求新穎、多樣、有效,精心組織開展,確保活動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切實發揮教研員的示範作用,加強跟進式指導,組織好教學示範課、學科公開課、經驗交流會、教學沙龍等教學研討與展示活動。

依靠網路平台進行教研。充分利用網路和本地資源,克服部分學校師資薄弱單一的實際問題,加強線上研討,推動區域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把“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和“放學後以及節假日學生自主管理、社會實踐”作為人人參與的課題進行研究,探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新途徑。

對各級課題的實驗計畫、實驗過程、階段性總結等進行檢查,及時總結課題成果與推廣,最大限度地發揮課題研究成果的轉化和促進效能。

3、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完善學校目標化管理。以教辦教育教學評估方案為依據,細化考評細則,強化過程管理,實施目標考核並建立考核、問責等機制。堅持每學期初、末兩次視導檢查,把評估分數作為評估學校的主要依據。

(2)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以《xx區中國小常規實施細則》為基本依據,不斷最佳化常規管理制度,繼續廣泛開展“三高”(高效備課、高效課堂、高效作業)活動,推廣教學後記,強化教學反思,推出“高效課”、“示範課”。組織開展備課、作業展評活動,充分發揮教育管理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對教育管理幹部的教學常規展評成績納入教育管理幹部的考核。組織好教學工作會議,推動教育教學工作上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