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年工作總結及年工作計畫

(二)真抓實幹加快推進全縣生物產業發展

今年,縣十一屆四次黨代會提出:突出農村改革,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以優質、特色、品牌為核心,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積極推進畜牧養殖、優質梨、蔬菜、燈盞花、除蟲菊等優勢產業,山區三七、草烏、半夏等特色小產業走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加速核桃、油茶等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努力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大燈盞花、除蟲菊產業的規劃、引導、扶持力度,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引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增加收入。按照“三線三片區”總體規劃,進一步改良水果品種、擴大面積、提高質量、打造觀光農業帶。著力培植核桃、油茶產業,發展三七、草烏、小米辣、生薑、黃果、萬壽菊等山區特色小產業。一年來,我辦緊緊圍繞縣十一屆四次黨代會和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產業工作目標,真抓實幹,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

XX年,全縣特色生物產業產值達28404.15萬元,比上年增5175.15萬元,增長22.3%,其中:工業總產值13492萬元,比上年增4825萬元,增長55.7%;農業總產值14912.15萬元,比上年增350.15萬元,增長2.4%。

1、生物藥業發展成效明顯

(1)燈盞花產業逐步壯大

XX年,龍頭企業紅河千山公司發展燈盞花種植10135畝,主要分布在中樞鎮、舞街、金馬、舊城、永寧、白水6個鄉鎮。目前,已採收8135畝,採收乾品1700噸,平均畝產值4150元,為農民創收3370萬元。公司生產燈盞花素46.5噸,銷售產品32噸,實現產值946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實現利潤1200萬元、利稅1510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從今年一月份開始,公司在工業園區新廠內開始大批量生產,同時還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擴大生產規模,生產質量穩定,銷售部門在維護好原有老客戶的基礎上,還開發了一些新客戶,目前銷售市場以雲南製藥企業為主,輻射到省外部分製藥企業。

為更好地服務燈盞花產業開發,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辦專門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蹤企業服務,全力做好燈盞花產業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省、州項目的實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鎮山林哨村燈盞花產業片區開發工作中,部分民眾由於科技素質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發展起步受挫,我辦及時與舞街鎮黨委政府和紅河千山公司協商再扶持的辦法,使民眾的50多畝燈盞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畝600元的補嘗,大大提高了當地民眾發展燈盞花產業的信心。

(2)三七、草烏、半夏等中藥材發展向規模化邁進

三七、草烏、半夏是我縣繼除蟲菊、燈盞花之後發展起來的又一新興產業,已逐步成為我縣山區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為培植好三七、草烏、半夏等中藥材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辦經常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進行實地考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XX年,全縣種植三七6300畝,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陽2個鄉,比上年增940畝,增長17.5%,其中,我縣民眾種植460畝。今年全縣共收穫三七1560畝,總產702噸,總產值達2899萬元。XX年3月因受霜凍災害,全縣三七產業受災4600畝,直接經濟損失4600萬元。但是,災後因三七原料緊缺,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種植效益仍然較好,農戶減產不減收。全縣種植草烏4222畝,比去年同期增2925畝,增長225%,主要分別在三塘、向陽、白水三個鄉鎮。預計總產189.99萬公斤,農民實現創收1519.92萬元。今年,因氣候原因,全縣草烏出苗率普遍偏低,加之草烏種植生產成本投入高,現行市場價格低於上年,全縣草烏種植戶畝產值比上年有所下降。種植半夏1015畝,主要分別在三塘、向陽、白水、舊城四個鄉鎮,半夏市場價格穩定,平均畝產值在4500元左右。

在中藥材產業培植中,今年3月和4月我們先後兩次分別與雲南鴻翔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雲河藥業有限公司進行洽談,邀請他們到我縣開發中藥材產業。針對我縣三七種植面積廣,管理技術相對不高的情況,為進一步整合全縣三七產業資源,提升××三七品位,在生產種植的關鍵時刻,年初我辦就到向陽鄉同該鄉黨委政府領導和三七種植戶一道共同探討全縣三七產業發展。

2、生物化工產業形勢良好

(1)除蟲菊產業在艱難困境中發展

近來,隨著國際市場對無公害除蟲菊產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縣除蟲菊產業發展重獲生機。但是,由於紅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兌清前幾年收購的欠款,致使全縣廣大農民對除蟲菊產業發展前景仍持懷疑和等待觀望的態度,公司現已呈現出一邊是客商訂單積壓,產品供不應求,一邊是農戶不願大面積種植,加工原料緊缺,公司一時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中。